分享

金·散文随笔︱为什么说物要归位

 拾稻书斋 2023-12-19 发布于江西

物品要归位

“奶奶,有没有看到我的眼镜?”说话的是我家老大,很急而有些躁的语气。是很急,天冷而起得晚,眼看就赶不上上学时间了,能不急吗?

孩子很急,左寻右找,东翻西看,我却不急,更不会气,而是继续慢条斯理地吃着老娘给做的热气腾腾的面条。

在上学的日子里,孩子这样很急而躁的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我已经不想去说她,更不会因此而生气甚至发脾气了。有什么气生的呢?都是自己的孩子,“子无教父之过”,要生气也是生自己的气。仔细想想,像我家孩子这样的情形,应该不是个例,甚至还是有一定数量。表面上看是两个问题,一是起床得晚,睡懒觉而起床晚应该是一个通病,特别是寒冷的冬天,谁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呢;二是物品随意放置,在需要用时一下又想不起放哪里了。

“讲这些,有什么用呢?整天就知道讲大道理,说些没有用的话!”说话的是孩子的母亲。

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以结果论英雄”的,你没有成功,就是那种世俗的成功,什么当大官、赚大钱,什么位高权重、富贵威武,你说的话再有道理都有可能是“放屁”;你成功,有权有势,就是“放屁”,很多人或许都会觉得是真理。这或许就是人性吧?人性就是追求舒服、快乐,也就是追求爽的,或者是通俗来说——“我又想不累,又收入高、待遇好;不愿意付出,就想坐享其成”。

人就要折腾,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折腾史。原始人躲在洞穴里,相对来说是安全和舒服的,但是如果不走出“舒适”的洞穴,去采摘野果、狩猎来充饥,用不了多久就会死掉。原始人之所以能进化、发展成现在的人,其实都是在不断折腾,只有不断折腾才有活路,才能发展进步。可以这样说,折腾是抵制熵增的有效方法之一。那问题来了,什么是熵增呢?

话说,任何一个系统或者说体系,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就会不断走向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灭亡。这就是俗话说的熵增定律。所谓的熵,就是一个系统或体系混乱程度的数值,越混乱、无序,熵就越大;越有序,熵就越小。比如,如果不去收拾,屋子一定会越来越来乱;手机、电脑越用就越卡;一个企业,如果不推陈出新,就会在固定是运行模式里循环,逐渐走向守旧直至破产都是熵在增加。

前面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折腾史。”,折腾就是我们人类抵制或者说减缓熵增的一种行为,就是减缓混乱、无序甚至是让其逐渐变得有序。从历史来看,制定法令、形成道德并抓好落实,都是一种折腾行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折腾,才让我们人类社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美好。就像网络上说,我们国家历史上长期弘扬儒家文化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可以把社会的熵值减小;儒家思想弘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彼此不能越位,这其实就是为了社会可以有序的运转,从而减少熵。

绕了一圈,话题回来,物品要归位可以说是一种折腾行为,是一种让物品摆放更有序,减少熵的行为。折腾肯定是让人难受的,可以说是逆人性的行为,可是人类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正确的折腾是促进人类发展的“良方良药”。

“道理谁不懂呢?能做到吗?怎么样做啊?”孩子孩子妈的话。确实是,知易行难,动动嘴巴谁不会呢?要怎么样做,就我的经历来说,或者说我是怎么样做的:一是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系统,在没有外力做功的话,大概率是越来越无序而混乱,直至灭亡,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封闭自己或者系统,一定要开放;二是坚持学习,学习的本质就是做功,我们自己或者一个系统只有外力在做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有能力才能减缓或者抑制熵增的发展;三是做到自律,我们自己或者说系统,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肯定是逐渐走向无序而混乱的状态,自律的本质就是把“无序”变成“有序”。讲到自律,我还想多讲点。我的经历来说,自律使人痛苦,比如天寒地冻早起跑步,起床那一刻真是异常痛苦,但是那痛苦只是那一下,一旦起来后,特别是跑起来后,真是越来越愉悦;懒散是爽的,但是爽只是在那一刻,事后真是无尽的痛苦。比如,我们刷短视频,那一刻真是爽得不得了,只要躺着刷着,舒服就来了。但,这会让我们陷入一个个短平快的刺激中不能自拔,时间久了会逐步陷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进取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慵懒而颓废。我多次讲的,也有许多赞同者,比如海君阿叔的话——“如果我掌握权力,第一件事就是关闭短视频”,短视频真是弊大于利。网络上说的,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短视频这样对人性洞察的如此彻底,并且将我们人类玩转于手掌之间,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的庸俗文化。可以这样说,越是这样的环境,越能凸显自律和折腾的重要性。

人要精神,物要归位,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找寻和使用,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环境更加有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折腾,就有瞎折腾。我们要避免瞎折腾,积极进行正确的折腾,这样才能减少熵的形成,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草稿于2023年12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