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雄关万里 世界奇迹

 昵称45109175 2023-12-20 发布于浙江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长城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之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以城墙为主体,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相结合的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连绵不断的长垣。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直至大漠边缘玉门关,横贯我国北部和西部。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城长度为2000多公里,陕西省境内长城长度为1838公里。据国家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长度超过10000公里,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长城,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修筑了2000多年。公元前7世纪左右,战国时期的楚国率先将西北、北、东北方向的烽火台和城堡,用防御的城墙串联起来,形成总长度约500公里的城墙,称之为“方城”。公元前5、6世纪,齐国又修筑了一座东西走向的城墙。公元前4世纪,秦、燕、韩、魏诸国也各自在领土上修筑了城墙,总长度达数百公里,作为相互防御的工事。为防御北方东胡、匈奴等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秦、燕、韩、魏诸国又在北方建筑城墙,形成了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基础。《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南袤万余里”。秦长城的西段沿秦昭王的旧城墙修缮而成,北段、东段连接赵燕的旧城墙;再东建自高阙、造阳至辽东的城墙。从秦始皇三十年伐匈奴开始,秦始皇用了八年时间修筑成了长达5000余公里的长城,从此有了“万里长城”之说。

秦始皇时期的长城已达万里规模,汉朝时期的长城更加宏伟。汉武帝时期,修缮旧城墙,大建新城墙,西起大宛贰师城、赤谷城,经龟玆、东师、居延,沿燕然山、胪眗河,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北岸。汉武帝时期长城工程浩大,远超秦始皇时期,总长度已达10000多公里。汉武帝时期的长城,大多建筑在地势险要的山岭,城墙上又建筑了城堡、关隘和烽火台,长城不仅是一座城墙,而且还是坚固的防御工事阵地。早期修筑的长城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即夯砖垒墙的方法。所有城墙的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每层都要用力夯实,然后再夯上另一层。明长城采用了新的修筑方法,明长城的西段仍延用传统方法,东段用石头和城砖砌成,地基是夯实的土或碎石。明长城的北段沿燕山山脉翻转起伏,关隘密布,各种防御工事相当完备。明长城自居庸关分两线斜纵修筑,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向北走向的外长城越过太行山的北端,沿阴山山麓延伸,横跨内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向南走向的内长城,则经太行山脉,伸入山西北部腹地,在老营地区与外长城会合,再横越陕西北部,继续沿祁连山纵行河西走廊,直抵嘉峪关。这段长城横跨五省,三越黄河,途经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戈壁滩,黄沙滾滾,景色苍茫。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及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长城防御体系中设计、结构、修筑,最为复杂的是关城和敌楼、敌台、烽燧体系。

关城,是长城的重要的防御据点,关城修筑得像一座座城堡,有掩体、吊桥、演兵场、战备仓库、草料场等。能够驻扎和部署较多兵力,储备足够的兵器、粮食等军用物资。关城均建筑在有利防御的险要地形地势之处。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近千处。著名的有明代的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头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有些非常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山海关、嘉峪关都是大关配小关,附近都有十几处小关城。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明长城的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在碣石道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城墙周长4公里,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和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多种防御建筑。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是东北、华北的咽喉要塞。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天津津门、八卦城。黄崖关位于天津蓟县的崇山峻岭之中,东西两侧崖壁如削,山势陡峭,雄关险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发出万道金光,故称之为“黄崖关”。黄崖关长城东达遵化马兰峪长城,西接北京平谷将军关长城,全长42公里;修筑有敌楼52座,烽火台14 座。雄踞关北孤峰上的凤凰楼,砖砌圆形,底径16.1米,高18.3米,上下两层,顶建砖构楼橹铺房,为长城中罕见的建筑。关城内设有一座迷魂阵——八卦城,黄崖关又称八卦城。雄镇京东半壁山,峭崖兀立黄崖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为天下之险。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九塞,居庸其一。居庸关山岭雄奇,形势险要,有南北上三个关口,上为“八达岭”,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层峦叠嶂,沟壑临渊,清流萦绕,翠峰连绵,草木郁茂,飞禽走兽,风光旖旎,有燕京美景“居庸叠翠”之美誉。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北的紫荆岭上。紫荆关,东为万仞高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西有犀牛山蜿蜒连绵,与盘石口相接;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水急浪高;南是黄土岭,千沟万壑,沟谷纵横。紫荆关依山傍水,建在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南阻盘道之峻,北控拒马之渊。一关雄踞,群险疵外,规模雄壮,屹立为幾辅保障。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战争140多次。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倒马关,位于河北省唐县,“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名。又称为鸿上关、鸿山磁、铁关或唐关。关山险峻,绝壁祟岗,石径逶迤,山路九曲,是捍卫京师的重要门户。建于明洪武初年,与紫荆关、居庸关合称为“内三关”。整座关城依山就势而建,唐河由西北东绕城而流,有上下两城。城垣建敌楼7座,有东西北三座城门,东西门外设有瓮城,西瓮城外设水关战楼一座。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名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两山之间一条古道穿城而过,踞险设关,为明代内长城的重要关口。平型关,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扼守惟一通道,形成一条严固的防线,为北京西面重要的藩屏障壁,京幾恃以为安。平型关,因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于世。九月长城秋风尽,平型关下获大捷。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西流入晋转弯处,地处内外长城汇聚之处。因地势东仰西俯,故名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人赞誉偏头关:“雄关鼎宁燕,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偏头关城形状不规则,东西长1100米,东西南三座城门都建有瓮城。明代除设置偏头关外,在崇山峻岭中的长城及重要通道上建有桦林堡、老牛湾堡、草垛山堡等城堡22座,高耸黄河岸畔,甚为壮观。三关鼎峙,互为犄角,为北疆门户,京师之屏障。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代州古城勾注山脊,两山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故称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古代关隘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雁门关,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称,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隘口18处,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四口十八隘”,互为倚防。雁门关以险著称,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娘子关,位于山西平定县绵山山麓,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驻守于此,而得名。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现存关城建筑于明代,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素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古城堡建有关门两座,东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唐家娘子军令颁,峨眉当关壁垒严。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杀虎口关,古称参合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名“杀胡口”,俗称“杀虎口”。1926年,正式改名为“杀虎口”。两千年来,杀虎口战火绵延不断,清朝以后成为“走西口”的必经之路。杀虎口!杀虎口!雪满苍山诗满楼。

嘉峪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嘉峪山西麓,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要塞。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全长约60余公里,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嘉峪关,明代长城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历经168年修筑,嘉峪关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内城为关城的中心,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上建1.7米的垛墙,“柔远”、“光化”两座城门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有敌楼。城门外修筑瓮城,内城西建有罗城,罗城中间突出部开券门,为关城正门,门额上刻“嘉峪关”大字,门顶部上建关楼。内城南北东侧外围建筑外城,与罗城相连。外城高3.8米,周长1100米,东北角处建闸门,闸门上建闸楼。嘉峪关,河西咽喉,交通要塞,地势险峻,建筑雄伟,为万里长城之雄关。封锁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长城防线,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集中了所有长城种类和形态,是露天长城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长城文化标志地。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南湖乡“古董滩”,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元封四年,一直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必经关隘。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凭水为隘,据川当险,地势险要,与玉门关南北呼应,是丝绸之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是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离开阳关,就进入茫茫戈壁大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位于河西走廊最南端的疏勒河南岸。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又称小方城,关城呈四方形,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玉门关,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距敦煌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边缘约150公里,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重要门户,险要关隘。自古以来,就是东西通道上的咽喉要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敌楼,又称谯楼,是建筑在城墙敌台上的城楼。敌楼,战时用于守城防御,供守城部队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平时供守城军士休息之用,为增强城墙防御功能的设施。西安城墙每座敌台上都建筑敌楼,共98座,均为歇山重檐二层楼式建筑。底层楼门向内,外壁开三窗,围设回廊,二层外面楼壁开箭窗三孔,左右无窗,楼体通高9.22米。金山岭长城短短10.5公里的沿线,就建筑了67座敌楼。

敌台,又称墩台、墙台、马面,是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敌台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御的建筑,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敌台,按照结构分为“实心敌台”和“空心敌台”。实心敌台不是骑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空心敌台是跨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军士可居住,并能储存武器弹药。河北迁安、迁西、遵化长城共存有敌台662座,实心敌台仅3座,其余都是空心敌台。《明史.戚继光传》载:“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的1000公里长城沿线矗立着1017座敌台,随地势而建,高低相间,突兀参差,蔚为壮观。

烽火台,以夯土构筑,看似土堆,实际上是一套先进实用的情报传递系统。古代边防报警有两种信号,日间以烟报警叫“烽”,夜间以火为号叫“燧”。烽相距20公里左右,燧则更为密布,相距只有5公里左右,烽燧台台相连,传递讯息。此外,烽燧还为往来的使节提供安全保护、食宿粮草马匹等服务。长城沿线总计有7000余座烽火台。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筑在崇山峻岭之上,延着山脊把蜿蜒曲折的山势勾画成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分布着百余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楼、敌台、烽火台,雄奇险峻,充满了深奥的军事思想和巨大的艺术魅力。长城的每一处景区,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次游览,都是一堂堂一次次激动人心的传统历史教育课。“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以强劲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八方游客,成为游客如织的著名的景区。游览长城的最佳景区有八达岭长城景区、慕田峪长城景区、居庸关长城景区、山海关长城景区、金山岭长城景区、角山长城景区、嘉峪关长城景区、雁门关长城景区、玉门关长城景区等。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已被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向往,长城成为世界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藏。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长城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长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静如巍峨高山,古如东流大江,映射出中华民族浓郁的恋土故乡情,代表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特质。长城,每一座关隘都隐藏着神奇的往昔,每一道营垒高墙都蕴涵着动人心魄的故事。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巍巍长城,万里雄关,安如磐石,壮哉中华!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