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周总理请不动,吃饭时毛主席作陪,大将粟裕为他摆餐具

 hy01 2023-12-20 发布于江苏

前言

他应该是新中国面子最大的人了,周总理私人邀请被拒绝,陈毅元帅拜访时不敢打扰他午睡,吃饭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一起作陪,战神粟裕甘心为其摆设餐具。

而在建国以前,他就已经名动一方了,蒋介石“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却反遭一通臭骂却也不恼,各大军阀全都以礼相待,希望能得到他的辅佐,他淡泊名利,对所有人的邀请不屑一顾。

有人说他是“文学界的钱学森”“教育史上的孙中山”,文采更是力压鲁迅先生一筹,被其称为“小老师”

他是谁?对文学又有何贡献,为何会这么受人礼遇?

一、文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的名字叫马一浮,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因为他人如其名,一浮于世,不慕虚名,可听完他的事迹,你就知道为何他会是面子最大的人了。

1883年,马一浮出生于四川天府之城,家中是百年书香门第,祖上出过数位榜眼、探花,虽然家族随着清政府的腐败逐渐走上下坡路,但还是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

他的父亲是成都县令,母亲也是当地的富商之女,马一浮三岁开始就有成都最好的教书先生为其启蒙,读书识字。

马一浮的读书经历也是从《三字经》开始的(为什么古人都喜欢用《三字经》启蒙),六岁就已经开始接触《诗经》,八岁熟读《论语》《楚辞》,相较其他几个玩心甚重的兄弟,马父对他寄予最大的期望。

十四岁的时候,他参加了绍兴的科举县试,当年一同参加的还有周家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最终是马一浮摘得桂冠,他的文章得到众考官的一致认可。

当时周树人(鲁迅)也是富家子弟,和马一浮也有过几面之缘,这次考试之后,鲁迅经常找马一浮谈文说理,讲乐人生,更多的时候时马一浮在说,他在听,所以他也戏称对方是“小先生”

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中式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部分人觉得应当“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体西用”的进步思想,虽然改革不够彻底,但已经比起那些陈旧思想的人好很多了。

马一浮就是思想解放的先驱者,甚至他更加开阔,他认为仅仅只学习军事是不够的,更应该从文化、政治入手,彻底革新。

清政府就像一座腐朽的屋子,只打造一副光鲜亮丽的外壳是不行的,不能从根源改变,屋子迟早会崩塌,只可惜,他的思想并不被大众所接受。

他没有放弃,决定作出一番成绩,用事实说话,之后,他先后前往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学习外语和该国文化、政治,写下了当时最具超前意识的文章:《论何为进步和落后》

文中,他首次提到了中国的落后是从闭关锁国开始的,也正是这篇文章,给孙中山提了一个醒,让他从“打倒列强”转变为“打倒满清政府”

二、无心政治,只愿救国

看到孙中山,你是否以为马一浮是纯正的资本主义者?不,他从不拘泥于某种主义,在他眼里,只有挽救中国之路。

他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中国的人,同时还带来了两本书,是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他用三种语言翻译成英语版、德语版和中文版,在各国传播。

马一浮不仅是个思想家,作家,同时还是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门生故旧遍布全国,读者更是散布海中内外,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家,可就在声望最高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隐居。

当时正值军阀割据的年代,大家都想要广纳人才,而马一浮毫无疑问是个香饽饽,不说其学识,就是文学界的地位,就足以让军阀争抢了。

孙传芳是最早抛出橄榄枝的人,派人送来了见面的请求,可第二天就传来了马一浮隐世的消息,这也代表他婉拒了孙传芳的邀请。

之后,东北王张作霖、西北王冯玉祥、还有吴佩孚等人都先后发出邀请,全部被拒绝,大家以为他不想参与政治,于是几位校长请他出山回归教育初衷,可他还是拒绝了。

因此,他的名声越来越低,那几年几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不过他的文章还是偶尔会有传出,只是大家也都不再找寻这位泰斗的行踪了。

然而事实上,马一浮还是有过几位客人的,一位是蒋介石,一位是毛主席,抗战时期,蒋介石来到四川请求治国良策,马一浮和他面见会谈,可聊着聊着发现蒋介石独裁思想严重,心胸狭隘,随即将他赶出了家门。

蒋介石面色很不好看,但他倒也没有因此动了杀害的心思,一是马一浮算是孙中山的“指点者”,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他的“学生”;二是对方隐世不出,对自己没有丝毫威胁。

三、受毛主席相邀

和老蒋见面是在抗战时期,而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也提出过见面的请求,当时国共内战纷争不断,马一浮既是出于隐世的想法,又是不愿卷入两党之争,所以婉言谢绝了。

周总理心里有些失落,但是出于对老先生尊重的想法,没有强求,马一浮对此也很意外,毕竟当初蒋介石就是几次三番派人来游说才烦得老先生不得不见一面的,心里顿时对周总理产生些许好感。

建国之后,毛主席想起这位老先生,心中早就有所向往,他让陈毅亲自前往四川提出求见的请求,让一个元帅送信,充分展示了共产党的礼遇和毛主席的尊敬。

来到马一浮的小院里,对方正在午睡,陈毅没有打扰,在门口找个阴凉地一蹲,默默等着马一浮醒来,这件事也让马一浮心生感动,他略微思量,也想见见这位人民的好主席以及之前那位周总理。

那次见面,毛主席既表现了后生对前辈的尊重,又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威严,最后还邀请马一浮担任政协特邀委员,一起见证新中国的发展。

从未投身政治的马一浮这一次却同意了这个提议,或许他并非不喜欢政治,只是不喜欢战争罢了,此后,他成为政协委员,为国家的发展提出过不少的建议,四川和上海的发展就有他一份功劳。

1964年,毛主席宴请政协几位老人,其中马一浮也在名单中,这次宴会,毛主席亲自在饭店门口迎接,而且还单独把马一浮放在自己和周总理之间的位置:“马先生,一会我们还要向您讨教讨教呢。”

毛主席亲和的话语也打消了马一浮拒绝的想法,刚一坐下,粟裕大将就走上来,将马一浮的餐具摆放整齐,还帮忙拉开了座椅,请他落座,马一浮一脸惊讶,随后躬身表达了感谢,全程以礼还礼,展现了中华礼仪之风。

结语

历史对马一浮的记载篇幅较少,因为在最重要的历史阶段,他选择了避世,但他对中国,对革命,对共产党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他没有亲身践行革命,却带来了革命思想,同样值得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