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养生,是不和人性较劲

 富书 2023-12-20 发布于北京

文|夏梦之
一个人只有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突破思维桎梏,才能做到真正的改命。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很多时候,我们越努力越焦虑,想要的和得到的也总是事与愿违。

或许,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生陷阱。

如果不懂得及时辨别,免不了多走弯路,遭受伤害。

及时避开这四个陷阱,即使面对惊涛骇浪,也能游刃有余。

轻易诉苦,等于二次伤害

郭德纲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不要逢人就诉苦,人心难测,看你笑话的人永远比在乎你的人多。”

那些轻易把伤疤揭开给别人看的人,无异于把匕首交到了别人手中,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若想要避免二次伤害,与其四处诉说,不如闭上嘴巴,做自己的摆渡人。

网友@拉菲有过一段深刻的经历。拉菲新入职一家公司,同部门一位年龄相仿的姐姐对她照顾有加,她们很快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关系熟络后,拉菲也经常带自己的男朋友和同事一起吃饭、逛街。

一天晚上,拉菲意外发现男友背叛了自己,男友不仅没有歉意,争吵中还对拉菲大打出手。

拉菲一气之下跑去了同事家中,同事听完了她声泪俱下的控诉,不厌其烦地安慰她、开导她。

经过此次之后,拉菲自以为和同事的关系亲密无间。

可是好景不长,拉菲和同事因为一件小事起了争执,彼此都不愿意让步,争吵愈演愈烈。

最后同事说:“难怪你男朋友会出轨,真是蛮不讲理。”

这一字一句如同钢钉一般扎入拉菲的心,她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倾诉到头来却变成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武器。

网络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的人听了会很高兴。”

你的委屈,在别人眼里也许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你的困苦,在别人心里也许只是个茶余饭后的笑话。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苦楚。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你熬过寒冬,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守护你的伤口。

与其四处寻求安慰,不如学会独自熬过黑夜。

苦楚最好的结局,不是展示和诉说,而是化为内在的力量。

当你的伤疤长出新的血肉,独自熬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别人也将无法伤害到你。

指望他人,如同步入深渊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若瑟夫的叔叔叫于勒,于勒年轻时将家里的财产挥霍殆尽,被送往了美洲。

到了美洲的于勒,说自己发了大财,还写信说要补偿若瑟夫一家。

接到信的若瑟夫一家如获至宝,这封信如同这个贫困家庭的福音书,一有机会就被拿出来念一念。

自此,生活致富的希望被寄托在了远在美洲的于勒身上。

若瑟夫全家无不盼望着有钱的于勒早日归来。

他们甚至拟定了于勒回来后的上千种计划,具体到了怎样依靠于勒来购置一幢别墅,父亲也能如愿以偿地挤入上层社会。

每每看到轮船进港,父亲就会说:“于勒要是在这艘船上那该有多好。”  

十年过去了,他们一家依然沉浸在那封信的幻想中,直到在一艘船上偶然碰到于勒。

他们惊讶地发现,于勒并不是什么大富豪,而是一个衣衫褴褛卖牡蛎的老水手。

那一瞬间,若瑟夫一家的美梦破灭了。

就像作家郑渊洁说过:“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

如果若瑟夫在这十年里能够自食其力,而不是等待那个虚无缥缈的补偿,或许早就生活富足了。

退一万步,即使于勒真的变成富豪归来,若瑟夫一家真的能从此衣食无忧,步入上层社会吗?

我想,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因为依靠别人,本身就是将自己推入深渊。

凡事指望别人,注定是一场灾难;靠自己,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

因一篇“致谢”爆火的寒门学子黄国平,靠自己一步一步,改写了人生的轨迹,最终踏进了中科院博士研究所的大门; 

自小因病“脑瘫”的余秀华,命运给了她最坏的剧本,但她靠一支笔,改写了自己最精彩的人生。

别人的阳光再耀眼,也晒不干自己的阴霾;别人的成就再伟大,没有半分属于自己。

唯有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出口,才能迎来生活的曙光。

依赖经验,犹如自困牢笼

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第一时间求助过往的经验。

但是过去的经验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难题。

正如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经验犹如航船上的尾灯,只照亮已经驶过的航程。”

如果一味依赖经验,就只能像一只思维僵化而困在原地的“茧”,等待被淘汰的命运。

桂格公司曾经以高昂的价格收购了佳得乐,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让公司成为了大赢家。

这个成功的经验被公司总裁史密斯·伯格视为一个模式,决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企业并购。

然而,当史密斯·伯格决定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思乐宝公司时,他的投资银行顾问和分析家们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这笔收购的风险太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是,史密斯·伯格并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而是相信自己的收购经验。

结果,这个决策几乎耗尽了公司的元气,桂格公司最终破产了。

曾经让你引以为傲的经验,最后很可能变成困住你的陷阱。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公司的传奇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全球第一首席执行官”。

他在执掌公司期间创造了惊人的成功。

他将公司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至4800亿美元,这一壮举令无数人叹为观止。

有人建议他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书来分享给世人。

但杰克表示,他的经验都在垃圾桶里。

他从不将工作经验存档,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避免员工过度依赖过往的经验和处理方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解决问题。

成功,不能只靠对过往经验简单复制粘贴,人生也从来不是既定方向的轨道。

在人生这片旷野上,我们会遇到诸多的不确定性。

一味贪图经验所带来的便利性,只会被碾压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车轮之下。

唯有破除经验主义思维,向内探索,向外思考,才有机会探索到旷野之外更大的天地。

局限认知,终被锁入底层

纪录片《人间世》里,有这样一个片段。

36岁的戴向群正当盛年,但医生取出他的肺后,肺像块石头一样怎么也切不开。

原来,为了每个月多挣一两千块钱,他选择在每天粉尘飞扬的环境里做一名磨砂工。

可是这份钱赚了不到10年,他的肺里就吸入了大量的钨合金,平时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只能靠氧气机维持生命。

即便是手术,其费用也高达70万元。

戴向群的身体状况让我们感到惋惜,同时也让我想起了那句感慨万千的话:

“有时候耽误你的不是时机和运气,而是你的认知能力。”

原以为每个月能多赚一点钱,却不知最后失去的更多。

到最后才明白,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低水平认知。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在高考落榜之后,也曾依靠出卖劳力来维持生活;做过搬运工、印刷工、送水工,也去摆过地摊。

然而,他渐渐发现,再怎么辛苦工作,也赚不到多少钱。而且,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老板的责骂。

在一次印刷厂工作中,连续上了两个夜班的他,因为太过疲倦,不小心打了个盹,结果左手被卷进了机器中,手指差点被夹断。

这次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赚这样的辛苦钱,真的有意义吗?

于是,他果断选择改变现状,拿着所有的积蓄参加了成人高考。

他边打工边学习,虽然被人嘲笑,但他没有放弃。

坚持了两年之后,他顺利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他还自学了剪辑和配音,经常在各大电视台里穿梭,做各种打杂的活计。

从摄影到采访,再到编辑撰稿,他几乎把台里的工作全都做了一遍。

最终在2010年,他抓住了《非诚勿扰》这档节目,成功跻身主持界的金字塔尖。

很认同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人只有不断打破原有认知,突破思维桎梏,才能做到真正的改命。

人生路上,困难一关,迷茫一程。

与其将自己的伤疤揭开寻求安慰,不如在沉默中厚积薄发;

与其幻想别人做你生活的救世主,不如做闪闪发光的自己;

与其希冀过去经验能照亮未来的路,不如主动扩容,为自己赋能;

与其被低水平认知锁在底层,不如拆掉心里的墙,创造更多可能。

岁月滚滚向前,愿你我都避开这四个陷阱,不再和人性较劲。

点个【在看】,往后余生,愿你依靠自己的力量,迎接生命的曙光,活出绽放的模样。

作者简介:夏梦之,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我有自己的海,不必追逐别人的浪,本文首发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屏蔽力》,责编:香克斯、青允,排版:斜阳叶,校对:Jenny、闻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