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写了六个字的隶书楹联作品,为何能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

 书法古今 2023-12-21 发布于陕西

全国书法展是书法界的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它虽然要比兰亭奖的规格略低一些,但也是充足的含金量,因此,只要是入选了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人,一次就可以加入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了,这也是许多书法爱好所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对于全国书法篆刻展来说,想要入展却是十分困难的,不仅是参加人数最多,而且评审也是非常严格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现在已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路子。

上面这幅隶书作品是书法家李守银所创作的楹联作品,在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上入展,对于他的作品来说,李守银其实也是上届书法篆刻展的获奖作者,这次只是一个入展,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大家想想,不可能让他每届都获奖,这次入展也算是对他书法的一个认可。一些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他每次都能入展或获奖?而其它人连入展都那么难。对于这个问题,一位评委曾经这么说过:

李守银的大字隶书,从整体上来看,他写出了汉隶书法的正大气象,无论是笔法、笔力、气象等,这些李守银是做到了。从他的作品本身来看,李守银在汉隶书法上下足了功夫,他写字时,笔力沉着,气息贯通,达到了隶书书法的基本要求,笔锋铺毫,裏笔前行,充分展示了他对毛笔的驾驭能力和对隶书书法的运用水平,入展是自然的。但为何没能获奖?这是因为这次六字隶书从形式上过于简单,不像他以前的获奖作品那样精心创作。

李守银的这六字大字隶书作品很有展厅效果,也就是说,在展厅里观看他的作品时,视觉的冲击力很强,评委在评审时,一眼就会把目光吸引过去,如果近距离观看,也能从中体会到人家写字时的笔法特点,既严谨,也灵活,当下隶书创作时,许多人就往往会把隶书写“死”,从而显得呆板,而李守银的六字大字作品,恰恰为我们当下隶书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

从取法上看,李守银取法于汉代多个碑帖,较为著名的就有《石门颂》、《大开通》、《杨淮表记》等。不仅如此,从这些作品中,李守银还对上述碑帖进行了有效融合,有取有舍,取舍兼用,收取了《石门颂》的恣肆、开张之势,舍弃了其平正之态;对其它碑帖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拙中见秀,雄浑烂漫,自然天成,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性风格。

从字的取势来看,李守银采用了书法艺术性的要求,打破了隶书自有以来的古板呆滞之态,展现了书法的境界之美。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他在创作时,充分地展示了书法的哲学关系。例如字的大小、空间的疏密、姿态的摆动、墨色的变化、字势的起伏等都给予了充分地展示,这也为人们在隶书创作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诸多方法,因此,可以说,李守银自从获奖和入展全国书法展以后,便出现了一个“李守银现象”。

隶书书法如何学习,又如何创作?其实,李守银已经给出了书法爱好一个很好的答案,只要喜爱书法的人们,仔细研究分析,无非就是在用笔、结字、变化、气象以及整体感上给出了方法和答案。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在学习书法方面的感想,一起讨论学习和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