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牧战术天下无敌?当然不是——浅析古代游牧民族的战法

 茶香飘万里 2023-12-21 发布于山西

曾几何时,在简体汉语网络军事圈里,兴起了骑射无敌的理论,他们以匈奴对汉朝的战斗,帕提亚在卡莱之战中击败罗马,还有蒙古西征到东欧的战果为支撑,得出骑射是一种无解的无敌战术。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就是游牧民族称霸天下的核心秘密。更有甚者得出结论:因为西方屡次被东方骑射手击败,而匈奴突厥蒙古都被汉唐宋击败过,所以汉唐宋的武力远远强于西方。但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从骑射技术的来源和本质,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的战术,以及游牧民族称霸的真正原因,这三个角度来反驳这个不经之论,并分析这一现象兴起的原因。

一.骑射的本质------缺乏护甲防御的非接触性战斗

骑射来源于游牧民族的射猎习惯。草原上的物产比较单一,游牧民获得食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牲畜这种生物转化器,将人类不可以直接食用的草转化成人可以吃与食用的乳肉和皮毛,但是草原上的畜群会面临雪灾和瘟疫,所以他们需要其他的食物来源作为补充 。骑马射猎就成了游牧民族补充肉食的重要方式。

骑射的蒙古人

除了没有攻击性的狐狸和兔子之外,有的动物比如虎狼是有攻击性的,所以需要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骑射手们需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杀敌。这就是骑射战术的生产生活原型。因为游牧男子乃至女子都喜欢集体骑马射箭打猎。 这就为游牧民族军队能施展骑射战术打下了基础。

匈牙利人卡萨先生的骑射表演

二.骑射的弱点:距离近,速度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早期的游牧民族是普遍缺乏金属防御工具的,比如匈奴人的装备是"皮甲木荐",皮革制作的护甲和木盾牌,还有皮毛制作的外衣;根据金国人的记载,蒙古人早期也很缺乏金属武器和护甲,多使用骨质箭头和皮革护甲,将皮鼓架在骆驼背上。 所以在这种战士缺乏护甲的情况下,游牧勇士们被迫进行非接触性的战斗,因为缺乏护甲,所以不到迫不得已这些战士会努力避免近战。所以游牧民族的骑射并不是十分洒脱风流的战术,而是迫不得已采用的保命手段。

匈奴骑兵的装备并不十分精良

此外,根据现代匈牙利人卡萨先生开设的骑射学校的练习显示,游牧民族战士骑射时,因为马背的颠簸不定,所以骑手们不得不在离目标较近的距离才能放箭杀敌,一般是10-20多步的距离。

如果说现代人的还原不能再现古代的情况,无独有偶,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学习了匈奴人战术的骑射英雄李广, 史记的记载是"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李广为了保证骑射的准确率,在马背上也是要等敌人进入了有效射程,才予以射杀,否则绝不轻易放箭。

李广也要在近距离才能射击敌人

在南宋军事家彭大雅的《黑鞑事略》里,蒙古人的战术甚至是 "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其步射,八字脚步阔而腰蹲,故能有力而穿札";一旦遇到阵型严密的敌人,在将他们包围之后,蒙古人的战术是下马步射,力道很大,一旦射中就能射倒敌人, 射倒敌人,就能动摇敌人的战阵。 可见在必要的时刻,蒙古人为了保证射击准确性,会下马步射,力求一击必中。换而言之,马背骑射不仅距离近,而且准确率不高;13世纪,教皇的使者柏朗嘉宾出使蒙古时,写下了《柏朗嘉宾蒙古行纪》,蒙古战士的基本武器是三张弓,分别用于步射与骑射等不同情况。

步兵并非完全不能对抗骑射手

除此之外,施展骑射战术时,骑兵的速度是要减慢的。比如卡莱之战中,面对帕提亚骑射手的袭击,克拉苏派出军中的凯尔特轻步兵上前去驱散骑射手;能用步行部队去驱散骑射手,说明这些骑射手的速度比较慢,速度在步兵赶得上的范围之内;后来横扫东欧的匈人骑射手,也是在很近的距离才放箭杀敌的。其实根据后面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步兵并不是没有机会还击骑射手。

匈人骑兵射击哥特步兵,距离很近

而一旦追击者的速度快于骑射手,而骑射手又缺乏肉搏能力,那么骑射手就很危险:比如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根据英法联军写的《远征中国日记》记载,骑着高头大马,使用欧式装备,骑着欧洲军马的印度锡克教骑兵回忆,蒙古骑兵骑得战马相当于欧洲的矮马,他们觉得僧格林沁手下的蒙古军马相当于欧洲舍得蓝群岛的矮马,肩高不足120cm,在机动性上毫无优势,很容易被锡克骑兵追上。

成吉思汗的后裔也用上了鸟枪

这是因为此时的蒙古高原已经没有了游牧民族鼎盛时代的频繁对外交流,蒙古的盟旗制度,让牧民开始分区放牧,活动范围日益固定,近乎定居,所以马种严重退化,和13世纪鼎盛时代的祖先们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此时的蒙古骑兵开始使用鸟枪了,而且多次成功地使用穿插迂回战术。 但是根据英军的回忆,他们也是骑马冲到射程内,下马立足于地,然后放枪或者射箭,甚至不上前肉搏。

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英军服务的锡克骑兵

在八里桥之战前的张家湾之战中,蒙古骑兵成功地迂回到联军侧翼,并开始用火枪和弓箭射击。这一战术动作十分精彩,但是蒙古人没有进一步扩大优势。英法联军的对策是先用火箭炮远射,惊扰蒙古战马,然后再让锡克教骑兵上前肉搏。

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蒙古骑射手和火绳枪兵

遇到了善于冲锋的费恩锡克教骑兵团,这些蒙古骑兵同样是不善于近战,不能顽强地肉搏,在射击一阵后只能往后逃跑。 根据印度参战者后来回忆,这些蒙古兵一旦被抓住,就不会轻易反抗了。可见一旦骑射手基本的速度优势都保不住,又缺乏近战技能,基本上就是任人宰杀了。战后,英国军官指着地上强壮的尸体,认可蒙古人和满人的勇气,但也指出他们只是缺乏正确的军事训练。

公元前479年,袭击希腊运粮队的波斯骑兵,可以看到骑射手在很近的距离放箭

也就是说,骑射手的速度优势和活动空间一旦不复存在,那骑射的威力就会不复存在。

所以,历史上的农耕民族就是用自然地理或者使用阵型的方式,限制游牧骑射手的机动能力,进而将对手击败;一个很早的例子是希波战争里的马拉松之战,因为山海相依的马拉松平原地形有限,所以波斯军队按照三个战阵排开之后,战场上没有骑兵的位置,所以达提斯只能选择先将骑兵装船撤走。结果将战斗变成了有利于希腊人的步兵决战,波斯骑兵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希腊人最后得以大获全胜。

马拉松之战地形图

不仅仅是马拉松之战,在公元955年的莱西菲尔德战役中,为了限制马扎尔轻骑兵的机动性,奥托大帝在马扎尔人归国的道路上严阵以待,他提前把守着马扎尔人归国的必经之路,莱西河渡口。马扎尔人第一次渡河之后遭到了德军骑兵的狙击之后,又计划从上游迂回渡河,但是同样受到了德意志军队的狙击。前有强敌,后有大河阻挡,马扎尔人的机动性大打折扣,而此时的德意志骑兵已经大量装备盾牌和锁子甲,在挡住了马扎尔人的骑射之后,投入近战,在近战中将对手狠狠屠戮。

莱西菲尔德之战

战国时代在北方战场上,面对匈奴人的挑衅,李牧采用的是非常沉着的战术,一面用牛肉犒劳部下,一面操练战士,严禁士兵不服从指挥,私自出战应敌;在用人口与牲畜作为诱饵,施与匈奴小恩小惠之后,引得匈奴单于的主力大举出动。在匈奴单于劫掠人口和牲畜的时候,李牧看到匈奴人因为劫掠财物和牲畜而队形分散,行动缓慢,这才下令车骑部队大张左右翼,从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大破匈奴军队,这也是农耕民族军队使用战术拖住游牧民族限制其机动性的经典战例。

而从战国时代开始修建的长城,其本质也是在于通过纵深防御体系和烽火这种迅速的传令工具,限制敌军的机动性优势。守军通过烽火台和烽燧,坞堡拖住敌军进一步深入,在他们造成进一步破坏之前,就告知后方守军,抵消游牧兵的速度优势,最后后方派出数目两倍于入侵者的骑兵发动追击。

总而言之,骑射其实来源于护甲防御的匮乏,骑射仅存的优势来源于战马提供的机动性,以及避免和敌军肉搏带来伤亡。

三. 列阵而战与破阵战术:农耕步兵VS游牧骑兵的经典战例

在历史上,不论是野战还是守城战,都不乏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骑兵的经典战例和经典战术。除了向钓鱼城那样用坚城固守, 在野战之中,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功败垂成的卡莱之战和浚稷山之战,以及刘裕平定南燕的野战。三场战役中,面对游牧军队,三支精锐的农耕大军的部署有共同点,那就是利用有利地形,结阵而战,乃至构建移动掩体。骑射战术并不十分致命。

案例1:汉匈浚稽山之战

浚稽山之战中的荆楚勇士,装备非常精良

相比之下,多数匈奴骑兵装备简陋

在公元前99年的浚稽山之战中,李陵率五千荆楚勇士从居延向北行军一个月,寻找单于的军队作战。在浚稽山与且鞮侯单于的三万人马遭遇,匈奴军将汉军围在两山之间。 汉军以辎重车和武钢车为营,布阵于营内,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弩,严阵以待。匈奴见汉军人少,便向汉军进攻,结果遭到汉军的大黄和擘张弩的射击,损失惨重,被迫退走上山,汉军追击又损失了几千人。单于听说战况不利后,马上让左右部八万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伤轻者推车,能挥舞武器的人继续保持警戒状态作战。

李陵的战败为后人所唏嘘

在保持着队形后撤了十余天之后,汉军来到了一片无名的大泽之中,那里有很多芦苇,属于易燃物。于是匈奴兵顺风放火烧汉军,为了阻止火势的蔓延,汉军进行了反向纵火,预先烧掉周围的芦草来自保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退至一片山地之后,单于派兵攻击,李陵顺势让荆楚勇士在森林中与不善步战和林地作战的匈奴兵下马格斗,善于用剑和近战的荆楚勇士发挥地形优势,再次重创对手,斩杀千人。

匈奴骑兵失去了速度冲锋的优势后,步行的荆楚勇士可以挥剑斩杀匈奴骑兵

在看到李陵的军队如此骁勇之后,单于萌生了退意,认为这是汉朝的精锐部队,不能强取,所以准备放弃,但是匈奴贵族认为如果此战放走了汉军只会让汉军更加轻视匈奴。于是匈奴人整兵再战。

很显然匈奴骑射手给有掩体的李陵军造成的伤害有限

后来是因为一个军侯管敢被校尉侮辱,所以一怒之下投降匈奴,告诉了汉军弩矢将用完的事实。于是单于军队加快了放箭的速度和密度,匈奴人还跑到山地投石放箭,主要是使用滚石。此时汉军的箭矢即将用完,剩下的人只能用近战武器防御,但是由于车阵的防御作用,和汉军精良的扎甲,此时汉军还有3000多人。最后在比较靠近汉境的山地,全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汉军加速撤退,放弃了赖以防御的车阵,结果不断遭到敌军的骚然与击杀,伤亡日益变多。最后的结果是李陵因为担心失败而绝望,下令全军化整为零突围,带着十余人和韩延年一起突围,结果失败投降。最后失去了指挥者的汉军只有400多人逃回了汉境。

汉军的精彩表现来自于荆楚勇士的肉搏能力和弩射水平

从这一战可以看出,在军侯管敢泄露汉军虚实之前,汉军的出彩表演和顽强作战已经让单于的斗志动摇,如果没有军情泄露发生,汉军可能会有3000多人返回汉塞。而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汉军步兵采用了合理的战法: 用辎重车作为移动掩体,作为防护屏障,这样的阵型,非常有利于汉军步弩手的发挥。因为是步射而不是骑射,所以汉军的射击距离和准确度,比匈奴骑射手高得多。匈奴弓箭手给汉军造成的伤害,主要发生在汉军箭矢用完,且抛弃了辎重车之后。且汉军给匈奴人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匈奴造成的伤亡。 而且李陵的步兵将对手引入了有利于自己发挥而不利于对手行动的林地战场(楚地多山林),从而放大了优势。

长弓手

不仅仅是汉弩,其实各个文明都认识到了步射比骑射的射程远,准确度高。因为步兵射手们可以以地面为支点,可以使用大力量的弓弩发射重箭,其射程和威力自然远远胜过骑射。英国长弓手在克雷西之战和阿金库尔之战中,通过抛射能够对200米外的敌人进行打击;《宋史·兵志》提到选拔弓手需要60步开外,12箭射中6发;后来13世纪中叶,蒙古在第二次入侵匈牙利之后,匈牙利人在加固国防时特意提到要多训练弩兵, "弩兵对蒙古骑兵特别有效"。其实匈牙利位于东欧,军队中不缺乏突厥系的钦察人和库曼人提供的骑射手,但是能在和蒙古人实战中总结出这个结论,正是基于骑射和步射的差距而言的。也就是说在骑射手逼近这些步兵射手,冲到他们10-20米左右的距离时,他们的对手已经可以放箭杀敌了。相比于颠簸的马背,步射手因为没有颠簸的问题,所以射速其实比骑射手有优势。

钦察人骑射手

案例二:晋燕临朐之战

类似的成功战例,还有刘裕北伐南燕的战斗。公元409年,趁着南燕内乱,刘裕北伐慕容鲜卑中最弱的政权南燕。在北伐的东晋军越过了 大岘山之后,迅速进入了华北平原地带。南燕皇帝慕容超派10000名虎皮具装骑兵围攻晋军。由于敌强我弱,刘裕命令部下先坚守用辎重车和战车组建的车营。晋军对在车营外奔驰的鲜卑具装骑兵施放弓弩,在近战中会用马槊和长矛捅杀敌人。鲜卑具装骑兵的弯弓射击和骑马冲击,都没有突破晋军的车阵,晋军步兵也没有外出作战。和浚稽山之战不同,鲜卑具装骑兵不是轻装为主的匈奴骑射手。时间一久,这些重骑兵就下马步战,试图翻越晋军的车城,和晋军肉搏。但是一天的奋战之后,晋军也没有崩溃,车城牢牢地把守在晋军手中。

交战至半晚,由于鲜卑人野战优势太大,晋军再顽强也难以在平原地带持久坚守。为了避免与对手陷入鏖战的僵局,晋军施展了南朝军队的拿手好戏---- 劫营。

南朝步骑兵

刘裕派遣步兵5000人绕道包抄临朐城,乘虚攻克了这里。城里不仅有燕国皇帝的御马、印玺、辇舆等皇家用品,还有燕国将士的家属 。克城之后还大肆鼓噪呐喊,插上晋军的旗帜,宣称晋军已经从海路而来,截断了鲜卑人的退路。为此,他们还展示了缴获的慕容超的御用物品。这给十分疲惫的燕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 最后慕容超不战先乱,自己带骑兵逃跑回都城。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斩杀了十余员燕将。失去了具装骑兵主力的燕军不战自溃。

这一战中刘裕和李陵类似,也是用车营防御游牧骑兵的冲锋和放箭,在白天顶住了敌军的凶猛冲击,保全了全军的主力。只有如此,才有余力在夜晚展开劫营行动,避免了第二天继续苦战,为未来的攻城战保存了实力。

案例3:卡莱之战

卡莱之战骑射手造成的杀伤其实很有限

而在西方的卡莱之战中,其实骑射不是罗马军队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的记载,公元前53年,在面对远道而来的罗马克拉苏大军时,帕提亚人将重骑兵隐藏在外围,骑射手和步弓手们绕着罗马的步兵们射箭,逼迫罗马军队摆出盾阵龟缩原地难以运动。 但是箭矢仅仅落在了罗马人的盾牌上,很少有罗马人倒下。唯一的压力就是重量增加的盾牌让罗马人觉得不好手持了。

凯尔特骑兵

克拉苏先是指望着耗尽帕提亚骑射手的弓箭,等他们箭射完了再肉搏。但是帕提亚人的一队重骑兵带着丝绸旗帜悄悄进入了战场,对着罗马人的队伍开始迂回。

克拉苏见状,派自己儿子巴布留斯带着罗马军中的轻装凯尔特骑兵去应敌,然而这些帕提亚重骑兵进行了一次诈败,巴布留斯随即追击而去,当凯尔特骑兵超过了罗马大军能够驰援的距离时,巴布留斯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帕提亚人的包围,四下冲来的人马俱甲的帕提亚重骑兵将凯尔特骑兵们杀了个全军覆没。失去大量骑兵又缺乏投射兵力的罗马军团至此陷入被动。看到帕提亚人用马匹背着箭袋前来补给后,最终罗马军官在帕提亚的谈判场合上表现失当,失去了信心,引发了全军的恐惧,最后失败。 其实克拉苏遇到的问题还有误入干旱地带,缺乏水源,以及罗马军队信息不对等,全军心理崩溃。骑射只是诸多因素中不太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攻是由重骑兵冲击完成的

对比以上三场战役,我们可以发现,骑射给晋军,汉军和罗马军团带来的直接伤害小的可怜,游牧民族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战术的核心在于发挥战马的机动性,实现在战场上的战术机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