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尘埃——宋太祖:我勒个去!咋摊上这俩山东人?

 吕剑藏书 2023-12-21 发布于山东

原创 王正伦

内容图片

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说起北宋建国,但凡懂点历史知识的人,都喜欢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俩词汇一言以蔽之,仿佛赵匡胤的建国大业,可以在刹那之间,传檄而定,果真如此轻而易举,兵不血刃吗?

其实不然,这一切,都要从后周世宗临终前的遗命和托孤说起。

《资治通鉴》卷 294 世宗显德六年六月癸已条载:

上 ( 周世宗) 以翰林学士单父王著,幕府旧僚,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无度而罢。癸已,大渐,召范质等人入受顾命。上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日:'著终日游醉乡,岂堪为相! 慎勿泄此言。’是日,上殂。

显德六月癸巳,即公元959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后周世宗柴荣病危,他紧急召集“范质等人”临终托孤,说自己如果一病不起,就任命王著作宰相,来辅佐幼子柴宗训即位。

周世宗是唐末五代时期举世公认的英主,他从姑父郭威那里继承皇位,并延续了郭威的内政改革,同时,有志于结束五代纷争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为周世宗统一大业提供战略支持的,是一个叫王朴的山东东平人,他是后汉乾祐三年(950)状元,王朴撰写的《平边策》,就像毛主席他老人家撰写的《论持久战》一样著名,并且成为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周世宗以及赵匡胤兄弟相继统一全国的战略选择,王朴也因为这一篇文章,成为周世宗最信重的谋臣。

革命尚未成功,却天不假年,这一年(959)三月十五日,“智略过人”的王朴突然间病逝,这是一次意外,却打乱了周世宗和王朴这对君臣携手统一中国的计划。

王朴病逝五天之后,周世宗突然决定北伐,意欲一举收复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执行这一军事计划的前锋正是赵匡胤,赵匡胤率领的先锋部队,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三关”(“三关”在《杨家将》传说中,简直如神一般的存在),并一度攻占河北固安。

内容图片

眼看一鼓作气,就将幽州(今北京)收入囊中,又一意外接踵而至,御驾亲征的周世宗突然在前线病发,旗开得胜的后周军队不得不半途而废,被迫撤军,之后的两百多年里,中原王朝的军队始终再未能前进一步。

五月三十日,周世宗回到都城开封,距离他病逝,还剩下二十天,余生已经不多,他必须为幼子接班料理好一切。

周世宗共有七个儿子,但前三个儿子,都作为“革命”的代价,被前一个王朝后汉诛杀了,第四子柴宗训年仅七岁,为此,周世宗必须为年幼的柴宗训找到一个既信得过,又有能力的人,来确保儿子能够顺利继位,延续他为老柴家打下的天下,他最终锁定的人,是王朴的一位同乡,另一个山东单父人——王著

单父,就是今天的单县,如今,单县以羊肉汤驰名远近,它毗邻前一时期的“宇宙中心”曹县,二者都属于以“牡丹甲天下”著称的山东菏泽,在五代、宋初时期,这里能人辈出,北宋后期,附近又出了一伙强人——“梁山好汉”,刚提到的能人王朴计划疏通从“梁山泊”通往汴京的运河,以便往都城源源不断输送粮食,自己鞠躬尽瘁,死在了工地上。

《资治通鉴》说,“王著藩邸故人,”《宋史·王著传》称“著有俊才。”前者说的是,周世宗还没做皇帝时,王著就追随他,相识最久,最信得过,后者是说王著有治国之才,堪当大任,二者综合起来,正是周世宗选定王著的最终原因,可惜,王著还有第三个特点——“嗜酒”,“(世宗)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

王朴有谋略,生前为枢密使,主管军事,王著“有俊才”,世宗想以他为宰相,主管民事,但是,因为王著嗜酒,所以,周世宗迟迟下不了决心,如今,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发现唯一可以托付的人,还是“嗜酒”的王著。

为此,周世宗选定王著为托孤寄命之臣,这就是周世宗的遗嘱,但是,他选定的遗嘱执行人——“范质等人”,却所托非人。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所用的“范质等人”,是一句省略语,其中掩盖或者说掩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因为正是“范质等人”隐藏并且背弃了周世宗的“遗嘱”,从而,给赵匡胤的篡位提供了空间和机会,那么,这个和范质一起背弃周世宗“遗嘱”的“等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所谓“等人”是一个人,这就是赵匡胤,司马光则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对历史事实选择性地取舍。但是,元朝人没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元人修《宋史》,将此和盘托出,明确指出,和范质一起“受(周世宗)顾命”的只有即将取而代之的赵匡胤。

著( 王著 )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渐,太祖与范质受顾命,谓质等日:“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世宗崩乃止。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

所谓“世宗崩而止”,就是世宗死后,范质、赵匡胤终止了“当命(王著)为相”的计划,赵匡胤隐瞒周世宗“遗命”的动机十分简单、粗暴,一旦效忠于周世宗的王著为宰相,必定会成为自己篡位的最大阻力,因此,赵匡胤必须阻止王著拜相,那么,无意于角逐大位的范质为什么也选择和赵匡胤同流合污?

内容图片

这一点,同样简单、明白,前车之鉴是秦末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二世胡亥的合谋。

其实,北伐半途而废,周世宗返回汴京,就开始着手调整中枢机构人员安排,相继提拔接替王朴出任枢密使的魏仁浦以及王溥,和范质同平章事、枢密使,三人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也就是三人并相,军国大事改由集体领导的架构,显然是想避免任何一人独相,可能导致的专权。

但是,临终前的最后一刻,周世宗对自己已经选定的执政团队仍不放心,才临时起意,决定再以王著“平章军国重事”,即由王著来最终领导这个执政团队,这一点,肯定让范质很不爽。

范质作为宰相团队中的唯一一员,和时任殿前都检点,即禁军将领的赵匡胤,一文一武,接受并执行周世宗的“遗嘱”,“遗嘱”的内容,却是空降第三者来给自己当头,由此一来,选择和赵匡胤合谋,隐藏周世宗“遗命”,于人(赵匡胤)于己,才皆大欢喜。

王著是否果如周世宗所寄望的那样,是一位治世能臣,一位理想中的“托孤寄命之臣”,这一点已经无法验证,因为历史并没有给王著一个施展抱负、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由此可见,一个有野心和抱负,想做些大事的人,一定要自始至终洁身自好,毕竟,凡走过必留痕迹,一旦留有污点,一切都将功亏一篑,王著就是最好的注脚。

内容图片

从周世宗病逝到赵匡胤篡位、称帝,不足半年,因为和范质合谋,从而,将周世宗最信赖的王著排除在外,赵匡胤为自己争取到了半年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