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简单的一首诗,入选小学教材,90%的人都背过

 竹翠兰馨 2023-12-22 发布于山东

诗词是唐宋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风格多样,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很多在当时并不出名,不被流传的作品,经过后世的挖掘和客观评价,再次被人们喜爱。

邵雍是宋代有名的儒学大家,在理学、易经、文学等方面造诣颇高。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称为“北宋五子。”

邵雍出身不低,但早年家境贫寒,随父迁居卫州共城,定居于苏门山。他少有大志,学习刻苦,曾漫游于黄河、汉江平原一带,有着丰富的阅历见识。

相传他无书不读,为了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坚持冬天不生炉火,夏天不用凉扇,夜里不睡觉的学习习惯。

正是在这样极度的自律下,邵雍自小清醒,看事情格外通透,加上他跟随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等易学著作,深谙自然之道,故而心性恬淡,品德高尚。

司马光、富弼、王拱辰等权臣名流皆对其敬重有加,并出资帮其修建园宅。邵雍病重垂危时,几人还不辞辛苦日夜相守,共同商讨安葬事宜。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他的诗作《伊川击壤集》,却少有人知,不被看好。

不过,虽然邵雍在诗作方面的名气不如其他诗人,但其中一首小诗却入选小学课本,给了人们最美的童年记忆。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山村咏怀》虽然只有4句20字,通俗易懂,却营造出山村野外令人沉醉的骀荡春光和风物,使人生出无限追忆与怀念。

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童年岁月皆在乡村度过。小时候课堂上学这首诗,只觉朗朗上口,音韵唯美,并不能真正体会其中妙意。

今天,再次回望,方觉古诗词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那种韵律、意境,似乎真的只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体会。

“一去二三里。”一个“去”字铿锵有力,再加上一连串的数字,让距离感、画面感瞬间突显出来。里面没有人物,可我们又仿佛看到了人物。

也许佝偻的老人,也许是健硕的青年,也许是蹦蹦跳跳的孩童,又或者,是一对父子,一双儿女,亦或两个携手天涯的有情人。

总之,你可以任意往里添,也可以不添,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烟村四五家。”从这里,事物开始出现,也让眼中之景更具体化。

或许是一对母女,他们走在春光明媚的乡野山村,路过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人不多,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

走着走着,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过去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

她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她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这是注解版本里跟在诗背后的一个小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后人杜撰,但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更好的领略诗中意境,也让诗中人物具体化、形象化。

当然,即使没有这个小故事,整首诗留给我们的风光与恬淡依然让人沉醉。

那是诗人邵雍积极闲适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挥不之去的美好回忆。

每轻声念上一次,人生就返老还童一次。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文末点击在看感谢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