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一批犹太商人想把原子弹的浓缩铀卖给我国 周总理立即找

 公司总裁 2023-12-23 发布于河南
1954年,一批犹太商人想把原子弹的浓缩铀卖给我国。周总理立即找来一位科学家验货,最后科学家得出结论:不达标。
 
这位科学家叫杨承宗,江苏吴江人。1932年,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杨承宗经人介绍到北京镭学研究所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工作,师从居里夫人的学生郑大章先生。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严济慈、钱三强的下推荐下前往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居里。
 
留学期间,杨承宗学习十分刻苦,成功研究出从大量载体中分离极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的方法。1951年,杨承宗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两份工作邀请。一份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开出的55万法郎年薪,一份是钱三强发来的回国邀请。
 
在两者之间,他毫无犹豫地选择了回到祖国,这一决定也得到了老师伊雷娜的支持。随后,杨承宗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用国内寄来的3000美元和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购买了原子能研究的相关书籍、仪器、计数进位器等设备,准备带回国内。
 
回国前,约里奥·居里特地找到他说:“你回去转告毛主席,要和平就要自己拥有原子弹。”杨承宗听后激动不已。
 
1951年10月,在伊雷娜夫妇的帮助下,杨承宗带着十几箱器材和资料,顺利登船,经香港回国。
 
回国后,他将这番话告诉了钱三强,由他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汇报。毛主席和周总理听后,更加坚定了我们要自己研究原子弹的决心。
 
之后,钱三强邀请杨承宗担任近代物理所研究大组的主任,主要研究放射化学,为原子能应用准备工作。
 
当时国内精通放射化学的人才较少,再加上西方对我国的封锁,国内研究工作进展十分困难。为了培养出更多的放射化学人才,杨承宗亲自制定编写教材,筹办实验室,向大家讲授放射化学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验技能。
 
1953年初,杨承宗接到任务,要对北京协和医院一套废弃的提氨装置进行修复。他带着助手到达放置装置的地下室后,才发现装有镭的装置在抗战时期遭到了破坏,周围充满了放射性气体的味道。
 
由于当时没有防护服,杨承宗担心助手接触装置容器受到伤害,选择自己去打开保险柜,动作迅速果断地“封印”了镭。
 
也正是这一次,由于他近距离接触到了超剂量的强放射线,右眼出现了荧光,之后更是导致他右眼视网膜剥离,直接失明了。
 
没过多久,我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虽然当时有研究的设备器材、资料,但对于关键的核原料浓缩铀,大家一筹莫展。
 
这时,一批犹太人来到中国,说要和政府做交易,将浓缩铀卖给我们,也就是开头说的那幕。听到消息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重视,立即要求对这批货验真伪。
 
当时,我国还没有验证浓缩铀是否达标的仪器。关键时刻,周总理找到杨承宗,希望他对这份浓缩铀样品进行监测。杨承宗不敢耽搁,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之后,他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检验方法,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计算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批浓缩铀里的铀235含量过低,无法达到制造原子弹的标准。
 
此时,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而浓缩铀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1961年,刘杰将杨承宗安排到二机部五所担任副所长,主要负责铀矿的处理研究工作。
 
经过多次研究和实验,杨承宗提出了“堆浸法”从铀矿中提取铀。最终,在杨承宗的带领下,五所的科研人员提前三个月完成了任务,提取了原子弹所需的铀235,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杨承宗既没有当选为院士,也没有获得“两弹一星”功勋荣誉。对此,很多人都为他不平,杨承宗却说:“事情做出来就好,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
 
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杨承宗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选择回国报效祖国。这样一位无私奉献、不求名利、淡泊明志的“功臣”,他的伟大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参考:《大国脊梁 || 没有头衔,那就记住“杨承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