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不执著,性自清静

 课程教学研究 2023-12-23 发布于浙江

我有夜读的习惯,临睡前总是要读上一段书。近二年来,夜读很多时候是用当当云阅读的听书功能进行的。

昨晚夜读的书目是《坛经详解》(张勇.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9)。

读到六祖慧能的一句名言突然地涌出了许多想法:

【原文】“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译文】各位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是清静的,众生只要回归这清静的菩提心,便可以顿悟成佛的。

【思考】这句名言揭示了佛学禅宗的核心思想——成佛的方法就是自性顿悟。人人都有菩提心,反观自身,找回自性,便可成佛。

这也是佛教众生平等思想的基础。因为人人都有菩提心,人人都可能成佛,所以众生是平等的。

【联想】

由此联想到了儒家亚圣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由此联想到了儒学中的心性、良知等概念和学说,联想到了儒家倡导的心性修炼的方法,致良知的路径等。

于是得到了下面的一句感悟:

一切皆空无,何必执著;

凡事具变易,何必固执。

心不执著,性自清静,

性自清静,可成圣人。

从王阳明先生的主张看,这应当是成为圣人的重要的路径:依循内心的良知,做基于自己内心的人。在这一点上佛学与儒学是互通的。这可能是佛教之所以能中国化,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吧。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奢望成为圣人,但是在人生的历程中,还是应当努力做到:不执著、不固执,求得心之清静,坚守本心之良知,做一个真人——一个心清静的、依循良知的本我、真人。

心不执著,性自清静

喜欢上了《坛经》,这部中国人创制的唯一的一部佛教之“经”,是值得作为经典认真阅读的。

根据六祖的经历,似乎也应当去研读一下《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必执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