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逢知己千杯少解

 yuegueilinmao 2023-12-23 发布于山东

欧阳修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知己相逢之时,少的酒又何止千万杯

相传,北宋欧阳修晚年被贬颍州之时,因为思念故友写下了一首诗歌。其中有一联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这一联诗就成了传颂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

这里的知己指的是知交,也就是知心朋友。因为喝酒和是不是“知己”挂上了钩,所以中国人从古至今聚会就餐之时,餐桌上都会有酒。

酒,不过是一种饮品罢了。为何知交之间,非得以“饮酒”来证明彼此之间的感情呢?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酒文化诞生的过程了。

根据《史记》中的说法,酒最早是由夏朝的国君杜康发明的。在夏朝的时候,由于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粮食与水果有了富余。

这些东西多得吃不完了,人们就把它们存贮在仓库里。时间久了,粮食和水果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自发发酵,美酒就是这样诞生的。杜康因为最擅长酿酒,所以后来被国人封为酒神。

在上古时期,粮食产量不够高的时候,酒还是比较珍贵的。因此酒这种东西,最早是被国家用在祭祀活动、宫廷宴会和邦交之时。

《礼记》中说:“酒食所以合欢也。”因此古代人结婚就一定要饮“合卺酒”,不喝这个酒,婚礼就不算礼成。

到了汉朝以后,我们的国力强盛了。粮食产量与酿酒工艺的进一步提高,让水酒在民间得到了普及。

看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就连潘金莲和王婆这样的家庭妇女在聚会时,也会喝上几杯小酒。

可见到了宋朝的时候,酒水不光是重大礼仪场合上的特定饮料,也不只是骚人墨客进行文学创作的辅助工具,还成了朋友之间增进彼此情谊的好帮手。

不过,朋友不完全等于知己。普通的朋友之间饮酒,不过是小酌怡情而已。而知己和知己饮酒,一定是“不醉不归”、“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知己”和“朋友”的定义是大不相同的。那么,什么叫做“知己”呢?有人说,词典上都说了,知己就是了解自己,懂自己,欣赏自己的人。

这话是不假,可是说得太浅了,你很难明白真正的“知己”是什么样子。要知道我们中国人口里说的“知己”,还是得通过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才能加深认识。

提到古代的“知己”,我们中国民间曾有“八拜之交”的说法。它们分别是:管鲍之交、生死之交、知音之交、胶漆之交、刎颈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和忘年之交。

读懂了这八对知交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知己”,以及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知己时,为什么会嫌弃饮一千杯酒都太少。

下面,我们先说第一类知己——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战国时期的名人,他们少年时代就是朋友。

管仲家里非常贫穷,传说管仲有为人贪财、自私。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个人的贡献不见得比鲍叔牙大,但是每一次他都要分大头。

鲍叔牙在政坛上混得比管仲混好,他自己在姜小白那儿做了宰相,就把管仲推荐去当官,因此管仲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所以,管仲和鲍叔牙之交这种“知己”,到底是什么知己呢?那是有福共享,不忘初心的铁杆知己。

×

再说第二种知己——知音之交。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有一次他在泰山旅游之时,傍晚下起了大雨。为了躲雨,俞伯牙跑到一块岩石上弹琴。

砍柴的钟子期闻声而至,并说出了他琴声中玄妙之处,于是二人因此成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墓前伤心地把琴摔碎了。

因为俞伯牙认为,在这个世界只有钟子期是最懂得欣赏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不在了,就不必再弹琴了。因此所谓的“知音之交”,就是“只有他才是懂我”的那个人。

第三种知己——胶漆之交。这个典故讲的是东汉的陈重、雷义二人,他们自小是同乡,一起读书,他们都想当官。

后来陈重得到有一个机会被举为孝廉,但是他却因为雷义没有被选上,坚持向太守请示,要把名额让给雷义,太守没有同意。

结果到了第二年雷义也选上了孝廉,二人才高高兴兴地一起去当了官。二人在官场上也一直是患难相扶,同进同退,都官至尚书。

最后,雷义因为代人受过被免职,陈重也称病辞职,和他一同还乡。所以“胶漆之交”就是形容二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福祸同享,共同进退,关系好得如胶似漆。

第四种知己——刎颈之交。说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这个就是语文课本里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了。廉颇是一个勇将,蔺相如是一位贤相,二人一武一文。

最初廉颇对蔺相如不满意,认识到蔺相如的才华与气度后,与他成为了知己,好到可以在战场上为对方去死。所以这种“知己”,既是事业上最牢靠的伙伴,忠诚可靠,值得托付。

第五种知己——鸡黍之交。东汉的张元伯和范巨卿二人当官的时候就是好友,后来他们都一同告假还乡。分别的时候范巨卿和张元伯约定,两年后要去他家吃饭。

到了约定的时间,张元伯就让母亲杀鸡做饭,等着朋友来。张母说,已经过了两年,你的朋友可能早就忘记约定了吧。

但是张元伯坚信范巨卿一定会信守承诺,结果后者果真如约而至。张元伯在异地当官患病身故,范巨卿知道后千里奔丧。

本来范巨卿去得比较迟,张元伯的棺材就要下葬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棺材总是放不进坟里,耽误了好久,一直等到范巨卿赶到后才顺利入葬。

这个事后来被传得很“神”,还被冯梦龙编成小说写进了《三言二拍》。所谓“鸡黍之交”,讲的就是朋友之间的“一诺千金”。

第六种知己——舍命之交。战国时期,左伯桃、羊角哀二人听说楚国国君正在招贤纳士,于是相约一同到京城里谋求发展。

哪知出门之后,左伯桃、羊角哀二人在山野中遇到了大雪。二人被困在冰天雪地里,粮食只够一个人吃。

于是左伯桃就把自己穿的棉衣脱下来,又把余下的粮食全部交给羊角哀,自己光着身子钻进了一个树洞里,最后活活被冻死。

羊角哀最后去了楚国,得到了重用。楚元王知道左伯桃、羊角哀的事情以后,用上卿之礼安葬了左伯桃。

民间传奇里,在故事的结尾羊角哀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左伯桃因坟墓和荆将军的坟太近,所以荆将军和他约了一个时间决斗。

羊角哀怕左伯桃打不过荆将军,于是——“角哀至期日,陈兵马诣其冢,作三桐人,自杀,下而从之”。“舍命之交”对于左伯桃来说,就是“成人之美”,对于羊角哀来说就是生死与共。

第七类知己——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讲的是“同舟同济”,士为知己者死,为兄弟两肋插刀。

第八类知己——忘年之交。这个典故讲的是孔融和祢衡,二人年纪相差二十岁,但是因为志趣相投,超越了年龄界限与代沟,成了知己。

讲了这么多的知交,大家应该看出来了。知交,就是无论贫贱富贵待你始终如一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才“懂你”身份、地位、年龄,都不能成为你们彼此之间交往的障碍。

知交会与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与你同生共死,他对你一诺千金在利益的面前,他会先想着你,为了让你实现理想,他甚至可以彻底牺牲自己。

知交可以和你相守半生,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是除了你的父母、妻儿之外,与你最亲近的人。当你面对这样的“知交”之时,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以言表”。

唯有饮上一千杯、一万盏美酒,来证明彼此的感情深厚。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有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易不醉,感子故意长。”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要到遇知交,就已经很不易了。想与知交朝夕想处,更是千难万难。因此当我们有机会遇到了知交时,多半免不了要借着“饮酒”来叙情。

如果说一杯酒,就是一句话。当我们面对人生知交的时候,心中千言万语总也说不尽,自然会觉得“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