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姓源流谱

 姓氏文化藏谱馆 2023-12-23

戈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一是源于有穷氏,出自夏王朝早期东夷族的有穷氏之臣寒浞,属于以国名为氏。二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王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戈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现今人口约十七万,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戈氏图腾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盛行于殷周。甲骨文的“戈”字就如一兵器状。“戈人”应是擅长制作此类兵器的氏族,也是为国戍边、使用戈卫国的将士及其后裔,他们以“戈”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加以崇拜,引以为荣,繁衍生息,最终形成“戈姓”。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寒浞、寒封:寒浞是伯明氏后代,其祖先为黄帝的车正哀,因哀有功于黄帝朝,黄帝将他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国(也称伯明国),其族人后来便以寒为姓。他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国名命姓,乃称戈氏。

姒杼: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少康的儿子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亦为戈姓。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有穷氏,出自夏王朝早期东夷族的有穷氏之臣寒浞,属于以国名为氏。

原始社会末期,生活在山东地区的东夷族与从中原地区东迁的夏族,结成了庞大的部落联盟。因大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让给了大禹。大禹后来建立了夏王朝,当时东夷族的另两个首领皋陶、伯益曾辅佐大禹,在大禹年老的时候,选定了皋陶作为继承人。因皋陶早死,大禹又把职位传给伯益。

但大禹的儿子启在夏部落贵族的支持下,破坏了禅让制,杀死伯益,夺得了王位。夏启当上国王以后,对大臣的非议,充耳不闻;对诸侯王的反叛,也只是匆匆镇压下去了事,整天无忧无虑,饮酒作乐,过着荒淫无度的日子。由此仅坐了九年王位,就一命呜呼了,把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留给了他的长子太康。太康即位后,也跟他父亲一样,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整日外出狩猎,吃喝玩乐,有时竟百日不归。

在东夷各国中,有个著名的有穷氏国(今山东德州德城区),势力发展最快,其国君就是射击技术精湛无比的神箭手后羿。

后羿,纭姓,善射。传说他五岁开始学射,为古史上有名的射击能手,凭着勇猛过人的胆略和盖世无双的射技,很快就成了一方诸侯之王。因为他又是东夷族的首领,亦称夷羿。因国名为“有穷氏国”,历史上又称有穷后羿。

后羿箭法娴熟,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部落中的青年人也都喜射好武,而且还把邻国的不少青年招引到有穷国来,有穷国渐渐强大起来,许多东夷人,也都把复仇以雪先人(伯孟)被杀耻辱的希望寄托到了后羿身上。

一年秋天,太康带着自己的弟弟仲康和一帮大臣离开王都到山林打猎去了,有穷部落的首领后羿看到这正是夺取夏王权力的好机会,于是带兵把守在洛水。等太康携猎物回归行至洛水边时,看到洛水对岸皆是后羿的军队,太康此刻后悔已经晚了。无奈只好在洛水之滨的荒郊野外过起流亡生活,“太康盘游田洛十旬弗反,羿因民怨距于河”。

后羿虽夺取了太康的权力,但未敢自称为王,遂“立其弟仲康而相之”,控制着实权。在仲康继位的十三年间,东方有个叫伯封的是夏王朝的友邦,拒不向夏纳贡。后羿率重兵冲进伯封的封邑,射死伯封,抢占了伯封的母亲玄妻为妻,并下令将伯封的尸肉切碎,煮成一鼎肉羹,派使臣送给仲康,仲康当即愤而气绝身亡。

到“子相立时,权归后羿。”结果相被后羿赶到帝丘(今河南濮阳),后又投奔到斟灌氏(今山东寿光东北部)、斟寻氏(山东潍坊西南部)两个同姓诸侯。

灭掉了伯封,逼走了夏相,“羿因夏民,以代夏政”,自立为王,仍称有穷氏国,号令天下。

但是后羿只是个粗鲁无文之辈,只懂射箭,不修民事,淫于原兽。他不重用好人,却非常重用手下的小人,在史籍《左传·襄公四年》中记载,他“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

寒浞本是伯益所属伯明氏部落的子弟,伯明氏部落又称寒国,故史称寒浞。寒浞最初辅佐其父,但由于他生性奸狡,专爱在部落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结果被父亲伯明氏驱逐出部落。当他正在四处漂泊之际,恰逢后羿率军西征,便凭着自己的巧嘴利舌,成了后羿的心腹。寒浞完全摸透了后羿的脾性,常“行媚于内,施赂于外”。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篡谋之心。他利用后羿外出打猎的机会,经常到后宫向玄妻献媚,在讨得玄妻欢喜后,便在整个王宫中拢络大臣,同玄妻密谋杀害后羿。

一日,后羿获猎甚多,心中高兴,晚上又逢夜晴月圆,便邀玄妻饮酒赏月。夜已很深,大殿中散发着酒香肉味,浓抹艳装的宫女们在歌舞,娇滴滴的玄妻陪着后羿,蜜语柔情;已经醉醺醺的后羿,仍不肯放下酒杯,最后就瘫软在酒宴上。寒浞见状,一声令下,从殿外窜进十几条大汉,挥斧抡刀将后羿杀死。

据典籍《孟子·离娄下》记载,玄妻知道后羿的前妻曾生有一个儿子在其封地穷门,便学着当年后羿杀伯封的办法,下令把后羿煮成肉粥,让使者送到穷门“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自立。”

寒浞篡夺王位后,霸占了后羿的妻子玄妻,仍袭用后羿的有穷国号,之后擅封他的一个儿子寒浇在过国,将另一个儿子寒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寒氏夏王朝的附庸国。

后来,少康中兴,其儿子姒杼率军分别灭掉了戈国、过国,杀死寒浞,重建夏王朝。原戈国后代子孙遂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戈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有穷氏戈氏正确读音作guò(ㄍㄨㄛˋ)。

源流二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王族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寒浞篡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

少康的儿子姒杼灭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国,之后分封夏朝同姓人于戈国,仍为诸侯方国,其后人国民亦称戈氏。

为与有穷氏戈氏有所区别,该支姒姓戈氏正确读音作gē(ㄍㄜ)。

源流三

源于职业,出自商末周初工匠戈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戈工,就是制戈的工匠,为固定职业的军职工匠,一如今天的军工企业职工。

戈,原来是短小的工具,就是现在的镰刀,用以收获农作物和掘取块根类植物,后逐渐成为争战的兵器。商王朝末期之戈,“直刃长八寸,横刃弯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阔二寸,用以钩害人”。

到了西周时期,宋微子启将制戈的图纸交给周公旦后,稍有改进,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戈柲六尺有六寸。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就是将弯刃改为比较直的刃,增加了劈的功能。

在戈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戈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戈氏,世代相传至今。

春秋战国时期,戈氏族人大多从事兵器制造,因此“戈氏”成为军工制造者的代称,不仅制戈,还制剑、斧、盾、枪、弓、箭、车等等。

该支戈氏正确读音作gē(ㄍㄜ)。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司戈,属于以职业或官职称谓为氏。

司戈,是唐朝武则天天授年间设置的武官职称,官秩从八品,主要用来授予置闲的武将,需要起用时,另授实职。

武则天不愿意李唐拥有众多军队,但又不敢放各军将领归乡而造成无法控制,因此授一虚衔将之挂起,由朝廷养者,同时兼有监督之便。当时,官任“司戈者”人数相当多,有许多人终生没有实职、实权。

在司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为姓氏者,称司戈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戈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戈氏正确读音作guò(ㄍㄨㄛˋ)。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格晋氏,满语为Gegin Hala,汉义“戈”,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格晋氏所冠汉姓即为戈氏,读音皆作gē(ㄍㄜ)。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暂缺)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而戈国这个国名,原来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后,少康的儿子“杼”,就并合了戈国,那里不再称戈国,还是称为戈地。而杼又将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随后,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为姓戈姓。

分布

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现今人口约十七万,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今江西省的新干县,湖北省的荆州市、武汉市江夏区,上海市,辽宁省的义县,山东省的济宁市任城区,江苏省的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临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黄山市、蚌埠市,宣城市,其中广德县一脉旺盛时有戈氏族人过万,县志上记载“广德曾有72戈村”,后因太平天国战乱,人口渐少。现存约2000人。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光县、沧州市、邢台市清河县,新疆维族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吉林省的敦化市,江西省的新干县,湖南省的娄底市、衡阳市,云南省文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戈家泉和戈家村,河北张家口尚义县大西沟村、戈家村,张北县,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许营村田庙等地,均有戈氏族人分布。

常州戈姓先世源于临海戈氏。目前江西新干县赣江东岸有戈姓人口约2000余人。常州地区约有戈姓人口1300余人,占全市人口的0.064%。历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现了许多杰出人才。山东济宁中区唐口戈户村约有戈姓人口3000人左右!在江西上高徐家渡白土村有戈姓3000左右!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小吕村有1500人左右!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临海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一带地区。

景州:古景州即今河北省东光县、景县一带。秦朝时期置县,历代辖境多变,但景州之名一直续至明朝时期。元朝时期移治景州,州县并存;明朝初期,省县入州。民国二年改称景县。远古的景州之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舍利塔始建于北魏时期,宏伟挺拔,巍巍壮观,盘旋而登,一州之景尽收眼底;著名的西汉名将太尉条侯周亚夫墓高大雄伟,绵延十数里的高氏墓群和俗称“十八乱冢”的封氏墓群,掩埋着光耀北朝的两大望族;境东有大运河,境内有温城、广川、安陵、大董故庄等古城古村遗迹。在明朝时期,景州戈氏人才辈出。

堂号

临海堂:以望立堂。

景州堂:以望立堂,亦称东光堂。

平寇堂:明朝时候,饶平县知县戈尚有,执法平允。饶平距海甚近,海盗常登岸骚扰。戈尚有不发兵剿。县内有一种毒草能杀人,百姓常用它做坏事。戈尚有把这些犯罪的集合来,宣布“禁止用毒草。已经犯罪的暂不处理,要你们每天拔毒草缴给衙门赎。”大家不知要干什么,为了赎罪都踊跃去拔,很快把毒草拔光。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个井里,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饮用。海盗突然登岸,在沿海井里提水解渴,所有海盗全都中毒而死。从此海盗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坏事也没法做到了。皇帝知道了,提升戈尚有为刑部主事。

平允堂:同平寇堂。

此外还有文新堂等堂号。

字辈

北京市朝阳区戈氏字辈:金银进城富衍繁兆启宏

北京市海淀区戈氏字辈:东国大礼长怀慈得以次朝庭

北京市通州区戈氏字辈:世泰治隆盛时和惠泽新绍先宏继序昭代啓文明承训忠良孝傅家佑吉祥裕后登兰桂科卫显荣光...

湖南石壁戈氏字辈:世泰治隆盛时和惠泽新绍先宏继序昭代啓文明承训忠良孝傅家佑吉祥裕后登兰桂科卫显荣光。

辽宁义县戈氏字辈:廉太国朝福兴邦永平安尽忠常报效万士富青天。

山东济宁戈氏字辈:克大兆怀长振树文成化庆祝广电仁。

吉林敦化戈氏字辈:长东西成龙凤永星玉恩华。

安徽省寿县戈姓辈分:中元才克仁道徳士金诚十辈,今亦有人扩充辈分延续使用,但也有将十辈循环使用,其中有些辈分也延伸使用,如善、家与道平辈。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戈姓辈分:天上日月星地下水金国内忠良将家庭孝子孙二十辈,天字上一辈为开字辈。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望出临海;

源自戈国。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戈姓的源流和郡望。

民称召父;

画得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保山人戈允礼,天启年间进士,官麻城知县,有惠政,百姓把他比作“召父”(参见召氏联)。后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戈汕,字庄乐,善画,钩染细密,得北宋人画风。又能诗,兼善篆籀书。

文风丕变;

都监有名。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下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

五言通用联

一门双进士;

两朝四画家。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戈涛、戈源兄弟二人皆举进士。献县人。下联典指明、清两朝,戈姓有四人为著名画家。明代有戈讪,常熟人;清代有戈文,苏州人;戈载、戈宙琦,吴县人。

七言通用联

临危不惧称勇者;

海量豁达号杰人。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戈姓望族居住地“临海”二字的嵌字联。

公诸同好增友谊;

振笔直书表诚心。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戈公振,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都监著千城之绩;

提举倡正学之风。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下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

十言通用联

归附兴朝,武略三建名郡;

昌明正学,文风一新太康。

——佚名撰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戈预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学者戈毅事典。

【祠堂古迹】

常州武进戈氏宗祠

常州武进洛阳戈家头村的戈氏宗祠三进院落五间平房。是常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座北朝南,门前广场宽阔,广场前有一个池塘。沿池塘有石围栏。气势恢弘,祠堂高大敞亮装修得金碧辉煌!

二侯祠

莱州城东大基山(古称东莱山)道士谷的南端,有一座过、戈二侯祠。这座祠初建于夏代帝相—少康年间(约前20世纪末—前十九世纪初),夏、商和西周初期,此处不断有祭祀活动,祠貌一直保持完好。秦始皇三十五年暨宋朝绍兴初年有过两次重修。二○○三年,莱州市东北隅村根据旧有资料的记载,在其遗址上重修了这座祠,并以旧制重修了过、戈二侯墓、刺血亭和暴寒亭等。

《东莱山铭》中载有一个悲壮的故事,据查阅《中国上古史》及“地方志史”等已得以证实。其大意是: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夏帝大禹封本族人邰的长子灌为过国君,封其次子为戈国君。古人以国为姓,这是过、戈二姓的起源。

灌在今莱州城北三十里处建都立国。这是历史上胶东大地第一个封国。

夏王朝传到太康时,东夷族逐渐强盛,其中有穷氏首领后羿攻进夏都。后羿荒于治国,被家臣寒浞谋杀,寒浞夺取了夏政权,令其长子浇和次子分别攻打保卫帝相的过、戈二国。戈国先被攻破,引败军逃到过国。浇和合力攻破过国并纵兵屠城。灌和率领族人逃入离过国都城五十余里的东莱山中,二位君主怕被俘受辱,在山谷之南自杀了。

灌的儿子悻和的儿子岿,同族人埋葬了二位君主的尸体,筑一石屋,立灵牌祭拜(此为二侯祠基础)。为了避开寒浞的追杀,让大家各自改换姓氏,刺血记住寒浞屠城的暴行,藏好封国金券,各自逃生前,约好复国后再回来为二君主重修坟墓。

四十年后,帝相的遗腹子少康在悻和岿及夏朝众遗臣帮助下,消灭了寒浞的势力。少康复国后,悻和岿约了族人回到东莱山,他们重修了灌和的坟墓,重新建造“二侯祠”,立碑刻铭,还建了刺血亭和暴寒亭来记住这段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