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岁男子坚持不吃晚饭,降血脂、软化血管,半年后身体状况如何?

 江船看雨 2023-12-23 发布于陕西

退休后,63岁的王先生忙碌而充实地生活在儿子和孙子的陪伴中。儿子格外体贴,对父亲的关怀让王先生倍感温暖。

编辑:柳砚


图片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问题开始渐显,高血脂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面对日益恶化的身体状况。

为了避免每天依赖药物,王先生听信朋友的建议,开始尝试过午不食的方式。然而,半年后,他的身体状况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过午不食:王先生的降血脂之旅

王先生在一次健康体检中得知了他高血脂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这个消息让他感到非常担忧。

尽管儿子对他格外好,但他并不愿意每天都依赖药物来维持健康。

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降血脂、软化血管的偏方,最终听信了朋友的建议: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即在中午之后不再进食,是一种古老的饮食模式,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肠道健康、减重减脂、抗炎等。

王先生坚持不吃晚饭,期望能够在这个方法的帮助下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图片

然而,半年后的一次体检却让他大吃一惊。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胃溃疡。

医生表示,这与白天吃得太多、晚上不吃饭有关。王先生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于过午不食是否适合每个人以及晚餐对健康的真实影响的思考。

一、过午不食:北京协和的研究发现

在探索王先生的经历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团队通过对90名受试者进行为期五周的试验,发现16:8轻断食的进食时间控制在6:00-15:00比在11:00-20:00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意味着,过午不食,也就是在下午3点之后停止进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轻断食的作用。   

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这个时间段的进食方式更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肠道健康、减重减脂、抗炎等。

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与人体的生物钟昼夜节律有关。

在一天之中,人体的血糖、脂质和能量代谢会有所波动,清晨是胰岛素敏感性最高、胰岛β细胞反应最快、食物热效应最旺盛的时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研究的受试者人数相对较少,难以代表更广泛的人群,而且忽略了过午不食可能带来的危害。

正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大法所指出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过午不食。

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需要夜间工作的人,可能不太适合这种饮食模式。

图片

二、不吃晚饭与减肥之谜:日本的研究发现

王先生的决定不吃晚饭,部分出于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但也有可能是出于减肥的考虑。

然而,日本的一项研究曾经通过对数万名受试者进行观察性的研究,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论。

结果显示,经常不吃晚饭或偶尔不吃晚饭的人,与每天规律吃晚饭的人相比,体重增加的概率更高。

这一发现让我们不禁思考,不吃晚饭是否真的有助于减肥?

或许,王先生的减肥计划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长期不吃晚饭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其他后果,包括肠胃功能紊乱、消化系统不规律、蛋白尿的概率增加、营养摄入不全面、精神压力加大,甚至会加速人体的衰老。

从这个角度看,晚饭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图片

三、晚餐的关键:营养师的建议

既然不吃晚饭可能存在一系列潜在风险,那么如何保持晚餐的健康与减肥的平衡呢?

澳大利亚营养师协会认证临床执业营养师刘遂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以确保晚餐既有益于减肥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注意吃饭顺序:吃饭时要注意吃饭的顺序,可以先吃蔬菜,再吃肉、蛋、鱼等食物,最后再吃主食。这样做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

吃够蔬菜:蔬菜富含多种营养,应在晚餐中吃够。烹饪时要注意少放油,如果是薯类蔬菜,要适量摄入。

多吃蛋白质:确保晚餐蛋白质摄入充足,这可以延长胃部排空时间,延缓饥饿感的出现。豆腐、瘦肉、鱼虾等都是高蛋白质的食物选择。

图片

只吃七八分饱:晚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也就是吃到进食速度变慢下来、吃不吃都可以的程度,那就可以将筷子放下了,避免吃得太撑。

晚餐健康与减肥的平衡

63岁的王先生的降血脂之旅让我们深入思考了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尽管过午不食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一些潜在的好处,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特殊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饮食方式。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晚餐健康的关键在于平衡。

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合理的晚餐应包括蔬菜、蛋白质以及适量的主食,同时要注意饮食的顺序和吃到七八分饱为宜。

减肥并不是仅仅通过不吃晚饭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结合适量的运动,才能达到身体健康和理想体重的目标。

图片

王先生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教训,即在追求健康和减肥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晚餐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健康地迈向未来。

因此,让我们在晚餐桌上做出明智的选择,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铺平道路。

如《黄帝内经》所言,“生气治未病,忧思治已病。”健康不仅包括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预防与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因此,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些中医养生的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加健康地生活。

图片

在您的生活中,您是否有一些中医养生的经验或者问题想要分享或询问呢?请留下您的想法和体验,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共同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觉得篇文章有用,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要吝啬您的声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更健康的明天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