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古今中药房的捣药神器

 茂林之家 2023-12-24 发布于湖南

走在大街小巷中,路过药店,我们会被“咚,咚,咚”的声音所吸引,这不是建筑工人的打拆声,而是从药店传出来的捣药声。这声音节奏分明、赏心悦耳,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这是中药师对调剂的执着追求,也是中药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下面带大家走进捣药罐的世界,领略传统中药文化的魅力。

历史起源

捣药罐,又称铜缸子、铜冲筒、冲筒、捣臼、药臼等。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专门用于捣碎药材的容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捣药罐,最早以地臼和木杵的形式出现,可追溯至尧舜时期。当时的地臼主要用于舂捣粮食作物。不久又出现了石臼、铁臼。用于捣药的杵臼,最先见于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之后,捣药罐便在中医药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捣药罐也逐渐普及,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捣药罐不仅在国内被广泛使用,而且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的爱好者。

结构材质

捣药罐一般由铜质、铁质、石料等制成,也可以使用不锈钢、竹木、陶瓷或玻璃等其他材料。目前,市面上以铜质、不锈钢、石料为多见,药店和药房多使用铜质的捣药罐,因此常常称之为铜盅。捣药罐由罐本体和捣药杵两部分组成,有的捣药罐还带有盖子,以防捣药时药物撒出。

使用方法

使用捣药罐前,要先用干净软布或毛刷清洁罐体内壁和药杵。将需要捣碎的中药放进罐体,一般为容积1/5~1/4为宜,不应放入过多,若量太大,可分次捣碎。放入药杵,盖好盖子。左手扶持罐体,右手提起药杵,用手腕的“甩劲”捣下,注意变换方向,以罐内中药饮片捣碎至所需粒度为止。此时,打开盖子取出药杵,将药倒出,并刮净罐内和药杵粘附的中药。捣药罐使用完毕后,应立即清洁干净。清洁时用软布或毛刷擦拭罐体内壁和药杵,将药杵放入罐体,盖好盖子,放回原位。

捣碎品种

调剂有句俗话:逢壳必捣,逢子必破。明缪希雍《炮炙大法》记载:“如干枣、莲子、乌梅仁、决明子、青葙子、蔓荆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等,皆劈破研碎入煎,方得味出”。除了果实种子类中药,某些矿物类、贝壳类、根和根茎类中药也需要捣碎入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需要捣碎的中药,常见的品种有:苦杏仁、桃仁、莱菔子、牛蒡子、酸枣仁、决明子、豆蔻、人参、西洋参、山慈菇、延胡索、平贝母等。

中药捣药罐作为传统中药调剂工具,承载了中医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种传统调剂工具仍然在药店和药房中继续使用。通过对捣药罐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更好地领略传统中药文化的魅力,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师 丘思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