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会因父母的打骂而变得更好

 新用户4169eMl8 2023-12-25 发布于广东

早上吃早餐的时候,孩子爸爸一把抢过手机,又朝他屁股打了一巴掌,严厉地告诉他吃饭不可以看手机。孩子哭闹、反击,甚至要咬爸爸,爸爸则不断地打骂孩子。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多分钟,最后以孩子不吃早餐而告终。

这个时候的爸爸眼中的孩子全是缺点,甚至一无是处。

中午我上厕所发现没有纸了,我喊在客厅看电视的儿子帮忙拿纸给我,他做到了。我直夸他是好孩子,狂亲他。


晚上下楼扔垃圾,我对儿子说:“妈妈下去扔垃圾,一会就上来。”儿子说:“我要跟我(你)一起去。”


于是他提一袋垃圾,我提一袋垃圾,我们高高兴兴地一起去扔垃圾。路上他跟我说这些垃圾要扔进其他垃圾里。


我眼里的儿子是一个极好的孩子。


孩子其实喜欢和父母一起参与生活事物,父母如果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平和的态度接纳孩子,让孩子参与,那么孩子就是极好孩子。


在我看来,亲子关系就像一根皮筋,一头是孩子,一头是父母,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如果父母扯得太紧,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如果父母以松弛、接纳的状态与孩子相处,孩子也会变成一个温暖有松弛感的人。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尊重并接纳他的喜怒哀乐惧,孩子就能在父母这里看到自己是值得被爱和尊重的,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父母正确的爱会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会让孩子具有安全感,更勇于探索世界,人际关系也会更好,更容易获得幸福。


心智不成熟的父母潜意识里无法接受无能而失败的自己,因此,他们往往也无法接受孩子的缺点,任何一次考试成绩的波动都能引爆他们的情绪炸弹。

这类父母鲜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对孩子的教育只会简单粗暴地非打即骂,希望通过这种粗暴的方式促使孩子比自己成功成才。


打骂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能让孩子变得更好的是父母的爱、尊重和包容。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自卑、多疑、易激惹。

严重的精神内耗早已吸食掉他们的大部分能量,他们能继续活着就已经用尽自己全部的心理能量。他们中大多数人往往过得极其艰难。


粗暴的打骂只会将亲子关系推向深渊。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难以信任他人,对外界缺乏探索的兴趣。无法和他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早期的关系创伤可能会导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理解和构建自己的心理方面遇到严重困难。”(《未竟的依恋》,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孩子的心智得不到发展,内在的小孩无法长大,即使他们已经成年,他们的内在依然是一个情绪化的小孩,遇到人际关系冲突时,他们往往缺乏识别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甚至完全像个婴儿一样被情绪控制。


情绪化的他们长大成为父母后,在处理亲子关系时也是极其粗暴和情绪化的,他们会完全继承自己父母的做法,以此完全代际遗传。


我认为情绪化是本能,也是一种惰性,而识别和控制情绪需要付出努力不断地学习。学习是反人性的,是辛苦的。

情绪化的父母本质是逃避学习的困难,希望不付出努力就收获一个完美的孩子,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因为利用“父母”这个先天获得的身份和权利打骂孩子,远比识别和控制情绪容易得多。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