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低情商:自杀式指点

 富书 2023-12-25 发布于北京

文|木林
在和他人相处中,保持边界感、不过分热情,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孩正在吃冰棍,一个大人对他说:“小朋友,不要吃冰棍,冰棍对身体不好。”

小孩抬头问了大人一个问题:“我奶奶活了102岁,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人开玩笑地回答:“为什么?因为吃了冰棍吗?”

小孩回答:“因为她从不多管闲事。”

虽然是个故事,其中却蕴藏着大道理。

有时候,恰到好处的建议,会让人心生感激;但过分说教,只会让人满心厌恶。

那些“我都是为你好”的自以为是,其实是情商最低的行为。

未知他人全貌,勿评他人长短

有人曾说:“大多数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都源于对别人的生活过度干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如果我们强插一手,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就像老话说的,你的蜜糖,可能对别人而言就是砒霜。

你认为运动能强身健体,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来说,却是一种折磨;

你觉得做饭简单轻松,可对习惯点外卖的人而言,却是巨大的考验;

你做事干脆利索,但对性格温和的人做此要求,就会适得其反。

世间百态,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

作家李筱懿曾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李筱懿和久未见面的朋友聚餐,看朋友胖了些。她便对朋友说:“你真的长肉肉了,不能不克制。”

还建议朋友多运动,对健康有好处。

而朋友只是尴尬地挤出一丝微笑,没说话。

她又继续说起自己近几年是如何健身自律,并从中获益的。

直到同坐的其他人提醒李筱懿,朋友这两年因为膝盖受伤,康复过程中没法运动。

此句话一出,瞬间让李筱懿感到惭愧

她其实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听过一句话:“未知全貌,勿喷莫恶;不知因果,切勿定论。”

未穿过他人的鞋子,未走过他人走过的路,就要谨言慎行,允许别人做别人,不轻易提意见。

对他人指指点点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因为当你对别人进行“指点”时,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反感和抵触,甚至会远离你。

在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下,不随便提意见,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不破坏对方的兴致,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教养。

你的经验只是参考,不是标准
听过一句话:“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和追求。”

在和他人相处中,保持边界感、不过分热情,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觉。

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他们对别人擅长挑毛病、热衷给意见、轻易下判断,总喜欢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你穿了一件特别喜欢的衣服,他会说:“这个颜色与你的肤色不搭,你应该穿其他颜色。”

你只是倾诉一下自己的心情,他会说:“你呀,就是太弱了,要我说,就应该怎样怎样。”

你跑步减肥,他又说:“跑步没效果,你应该多吃素食。”

不管你做什么,他好像都会拿出充分的理由,说得让你很不舒服却又无法反驳。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最终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同。

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对他人的生活和工作指手画脚,往往会事与愿违,使他人陷入困境。

青青的表哥,一直觉得自己特别优秀,更觉得自己经验丰富。

高中文理分科时,青青纠结到底选文科还是理科。

表哥当初学的是理科,所以他告诉青青:“你就选理科,理科好学,并且将来就业广。”

在表哥的极力说服下,青青选了自己本不擅长的理科,最后高考连二本线都没过。

填写高考志愿时,青青想报师范或者医学,计划毕业后当一位老师或者医生。

可在银行工作的表哥又说,金融专业毕业好找工作,待遇还很好。老师起早贪黑上课,还会时不时被学生惹生气。

医生如果做手术的话风险很大,万一手术失误,跟患者家属没法交代。

最后,在表哥的“指点”下,青青选了一窍不通的金融专业,大学里因为不感兴趣,上课经常打盹儿。

毕业后的青青无一技之长,只能去应聘一些待遇很低的工作。

董宇辉曾说:“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我们偏颇的、狭隘的、错误的人生经验,有时候不足以去指导别人。”

这句话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青青的表哥或许是好意,本着为青青好的目的,最后却成了好心办坏事。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同,你不能总是用自己的那套标准去左右他人的行为。

就算你认知已经很高,也不能轻易指点他人,因为大多时候你的建议,不过是自己的喜好罢了。

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不轻易指点,是最高级的情商
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异样想法的人,才会碰撞出更多的精彩。

不强求所有人都跟自己的想法一致,更不刻意指点他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才是一种情商最高的表现。

那么,如何避免“自杀式指点”他人,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始:

1、看破不说破

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60年来学会闭嘴。”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最好的素养就是看破不说破。

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嘴里藏不住话,老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不仅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显得自己粗鲁无礼。

人与人相处,让彼此舒服最为重要。

很多事情,没必要去跟他人掰扯出一二三来。

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才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

2、只倾听,不讲道理

人在心情不好或者遇到事情时,常常会向身边人诉苦和抱怨。

但这种行为,仅仅是希望获得身边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此时如果你偏要苦口婆心地教导对方,结果可能会不欢而散。

有句话说得好,当别人向你倾诉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轻易给建议就是很好的方法。

因此,当别人只向你诉说自己的困境和感受,而没有明确求助的时候,就不必急着讲道理给建议了。

一句真诚的“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要是换做我可能也无从选择”会更容易让对方如释重负。

3、可以指点,但不必指指点点

当你觉得自己的某些经历,或做法能够帮助到他人时,可以真诚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出来,至于具体该如何选择,让对方自己去做决定就好。

没有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爱管闲事、自以为是的人交往。

相反,合适恰当的指点,不仅会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尊重,也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

所以,在与他人交流中,尽量避开让人不舒服的“你应该……”“你就听我的……”之类的话语。

做一个真正的社交高手,将说话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人听完后才会如沐春风。

媒体人杨明远说过这样一番话:“人生从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们无须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他人的抉择。”

我们在认可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要接纳他人的生活方式。

不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他人,不对他人耳提面命,更不对事情动辄定论。

余生,请收起指点别人的手,不随意批判,不过度干扰,懂得给别人留空间,才会让人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点个【在看】,愿我们在与人相处中,都能让对方更舒服、惬意、温暖而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