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阳:走近伟人故里韶山冲| 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北疆文艺 2023-12-26 发布于黑龙江
 

走近伟人故里韶山冲


文图/晨 

今年12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今将此文献给大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
永远不能忘记:18931226日,有一位伟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在那段风雨摇坠的年代,他脚上穿草鞋,一身粗布衣,从韶山冲走出,把拯救中国的使命担在肩上,踏上了实现民族独立之路……不曾忘,他讲的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曾忘,他讲的最朴实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不曾忘,他讲的最深情的一句话:人民万岁!——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
到湖南,必到韶山冲,必到毛泽东同志广场,必到毛泽东同志故居去看一看,这是我多年的愿望。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传唱近一个世纪的经典歌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作出过这样那样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
 
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功绩,陛人是不敢品评的,还是简要摘录一段权威发布的毛泽东的“四大功绩”吧:
一是“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同他的战友们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克服了千难万险,在几次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地挽救了革命,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光明的新中国;一个四分五裂、内乱不已、匪患不绝、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强大统一(除台湾等岛屿)和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新中国;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和宰割、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一个由地主、官僚、买办乃至洋人主宰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谈到这些巨大而深刻的改变,人们首先不能不想到毛泽东同志对党、国家、人民和民族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二是“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名党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一个幼年的党,很不成熟。从一个幼年的党到一个完全成熟的党,直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艰难曲折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这中间有胜利,有失败;有前进,有后退;有壮大,有缩小;有正确的时候,有犯错误甚至是犯严重错误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实际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纠正党内各种错误倾向,包括“左”的和“右”的,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又指导革命实践向前发展。就这样经过多次的循环往复,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从一个幼年的党变成一个成熟的党。对此,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作出了贡献,而贡献最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毛泽东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最大,不只是因为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根据马克思特别是列宁的党建理论,紧密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一套完整的党建学说。
三是“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在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指导和培育下,在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和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内外敌人,解放了全中国(除台湾等岛屿)。
四是“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上述毛泽东同志的三大历史功绩都同毛泽东思想密不可分,新中国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壮大和成熟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成长和强大起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这一切。
 
韶山,是湖南湘潭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但现在人们口中的“韶山”,更多的是指“韶山冲”,位于韶山市区以西约5公里处,这里是毛泽东家族发源地,也是毛泽东的诞生地。
到湖南、到韶山冲对我来说还真是头一次,这里留下了许多毛主席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遗迹。
我首先来到了毛泽东广场。据了解,毛泽东广场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始建于1993年,曾是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场所,也是来韶山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20081月,中央批准了改扩建方案,并同意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
在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块景观石,题刻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
当日的韶山碧空如洗,松柏苍翠。怀着浓烈的崇敬之情,缓步来到毛泽东广场,眼前高达10.1米的毛泽东铜像矗立在松柏环绕之中,他手握书卷,双目炯炯有神注视着远方。站在铜像前,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铜像前人头攒动,众多慕名而来的民众和我一样来到湖南韶山毛泽东广场同唱《东方红》,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向毛泽东铜像深深三鞠躬。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他(她)们统一穿着红军的服装,有序地观仰,有的已经泪眼模糊,有的还痛哭失声。
 

尔后,我又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跟着排成长队鱼贯而入,是被人群推拥着往前走的。但秩序井然,工作人员态度和蔼可亲。
举目望去“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熠熠生辉,据说门额匾上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大字,还是邓小平题写的呢,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东故居名为上屋场,一溜低矮的小山岭,高低起伏的小山冲,山岗上长满了一片片的毛竹林,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紧挨着毛竹的下面,就是一列土坯墙筑成的房屋,房屋的建筑是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是一栋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它前面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种过的稻田和游泳过的池塘,后面是长满青松翠竹和其它杂树的小山,左边是菜地树林,右边是菜地、稻田和晒谷场。据介绍,整栋房子占地面积566.39平方米,大小房屋20间。东边是毛泽东家的房子,共14间;西边是邻居的房子共5间;厅屋两家公用。189312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0年秋,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参加革命后,毛泽东还先后5次回到韶山进行革命活动、视察工作和看望父老乡亲。1966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韶山,居住在滴水洞。毛泽东旧居,1929年曾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破坏,1950年以后经多次修葺恢复原貌。19614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经党中央批准将“旧居”改称为“故居”。现在,在故居复原陈列了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民的卧室、毛泽覃的卧室、横堂屋、厨房及所有的房间。
我来到了右厢房第3,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房间里陈列床、柜、折衣凳、方桌和木竹凳等珍贵文物。192528月,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也居住在这里,并在这个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培养和发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韶山支部。
右厢房第2间是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卧室里悬挂着毛泽东父母的照片以及床、柜、折衣凳、书桌和长睡椅等珍贵文物。
右厢房第1间通常是吃饭的地方,1925,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多种小型会议。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回韶山时曾在这里召开调查会。
还有厨房里的水缸、碗柜;农具室的石磨、水车、大水耙;碓屋种的米碓、风车等珍贵文物……
从踏入毛泽东同志居大门的那一刻起开始真真正正地实地体验了老一辈革命先驱的艰苦奋战历程,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不仅仅只是与敌人战斗同时还要克服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一间间简陋的土胚房,一盏盏昏黄的油灯无不述说着革命先驱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与革命同志同甘共苦,用一支笔一方砚一盏台灯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正是这种情怀和信仰使毛主席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
随后,我又来到了距故居1公里处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于1964年兴建,原名为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后改名为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面积5900平方米,这里记载着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也记载着毛主席艰苦朴素的一生。在南征北战、定国安邦的征途上,每一件物品都能写就一部传奇。
在毛主席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物品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看上去这件睡衣材质一般,样式也十分普通,夹层、香蕉领,外侧有两个长约141厘米两个口袋,睡衣通体破旧,它的领子已经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多处补丁连着补丁竟多达73处,以至于我都几乎看不出本布。居家办公时一般穿睡衣的毛主席,最喜欢且穿的最长的就是这件,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毛主席春秋两季都穿它,这一穿就是二十几年,尽管越来越旧,毛主席始终不舍得扔掉它。纪念馆里,这种简单朴素、体现毛主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比皆是。
通过一帧帧发黄的老照片、书信和电报,就宛如走进了那段烽火岁月,让人热血沸腾,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把毕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这位为新中国牺牲了6位亲人的开国领袖,走的时候竟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遗产。
我还清楚地记得:1976918日,那天举国上下万人空巷,汽笛长鸣,哀乐响彻全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及组织和我国一样都为他降半旗致哀,我那年刚好13岁,与众人们一样痛哭失声,为毛主席遗像深深三鞠躬,沉痛送别敬爱的毛主席。
我还清楚地记得,就是这位伟人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飞夺泸定桥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韶山投身革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都是为中国人民战斗,为中国人民造福,毛主席将他的足迹深深印在了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引路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是毛主席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让亿万中国人站了起来。我们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经久不衰、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东方红》至今仍萦绕耳畔……


相关阅读:

晨阳:一座刘公岛 半部近代史 |游记

晨阳:带你一起看草原  | 游记(二)

晨阳:南湾猴岛观猴  | 游记(三)

晨阳:纵情万泉河  | 游记(四)

晨阳:夜游东北不夜城  | 游记(五)

晨阳:登临奇险天下第一山  | 游记(六)

晨阳:大 美 漓 江  | 游记(七)

晨阳: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赴宝岛台湾游记  | 游记(八)

晨阳:壮美长江“三峡”情 | 游记(九)

晨阳:观五大连池奇景| 游记(十)

晨阳:东北屋脊长白山| 游记(十一)

晨阳:走近神州北极村| 游记(十二)

晨阳:倾听“八女投江”的悲壮| 游记(十三)




作者简介

韩柏臣,(笔名:晨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1963424日生,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双鸭山矿工报》社记者、编辑,《东煤集团报》社驻双鸭山记者站记者,双鸭山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双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文章散见于《人民公安报》、《警官杂志》、《今日法坛杂志》、《北方文苑》、《龙江警察》、《双鸭山日报》等报刊及网络,自著出版了反映双鸭山市公安刑侦战线的纪实文学集《剑啸神鸭》,与他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反映双鸭山市公安战线火热生活的报告文学集《金盾之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