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岩头王村:王氏祠堂传扬厚德文化

 流星雨刘鑫 2023-12-26 发布于浙江

岩头王村:王氏祠堂传扬厚德文化

                     刘鑫

今年916日,是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宗谱源流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金华江南会商务大酒店举行的日子。上午开完会,下午,我们便随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会长周全行的车一道去临海市白水洋镇岩头王村参观采访,随行的有研究会高级顾问陈仰家、周星园、秘书长刘鑫、副秘书长何玲华一行5人。

汽车自白水洋互通口下高速,转了一个弯,就来到岩头王村。此时已经下午5点,天骤然下起了雨。我们便在岩头王村老年人协会会长等人的热情接待下进行了考察与采访。

白水洋镇岩头王村的地理环境    

白水洋镇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交界处,为临海西大门,2001年,由原白水洋镇、双港镇、黄坦乡合并而成,镇域面积217平方公里,下辖3个办事处、60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10.5万。当地山水灵秀,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历来是临海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朱洗先生就诞生在这里。

括苍山脉地处浙东中南部,南呼雁荡,北应天台,西邻仙都,东瞰大海,位于丽水、青田、缙云、仙居、永嘉、临海、黄岩诸县(市、区)之间,为灵江水系与瓯江水系的分水岭,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系浙东南第一高峰,为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首照地。

括苍山是浙江名山之一,史书载,登之见苍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历史上,括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苍山。括苍山,以其博大、险峻、奇秀,吸引了众多道者的驻足。南朝齐梁年间,著名道教思想家、药物学家陶弘景,曾在隐居灯坛架、在大楼旗结炉炼丹,采药著书,"灯坛架"遗址至今犹存。还有"天险西关障,峰峦气象雄"的仙人基、道场基、道人寮灯道教遗址。

临海市白水洋镇,有一条宁静流淌的溪流,名为永安溪。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它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自然之中。永安溪的源头隐藏在秀美的群山之间,溪水清澈见底,流淌出婉转的旋律。阳光下,溪水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仿佛是大自然的魔法,在寂静中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无论是晨曦中的袅袅炊烟,还是夕阳下的金色波光,永安溪都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心生向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领略到岁月静好的美妙。永安溪,是白水洋镇的灵魂,也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诗篇。

临海市白水洋镇岩头王村祠堂就位于前依永安溪,面对秀丽的括苍山大雷山,位于大华山两个狮子山抢球的正中间。这种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形成了山水环绕、龙脉汇聚的风水宝地。

这座王氏祠堂,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更是风水堪舆的杰作。这座祠堂前依永安溪,面对秀丽的括苍山大雷山,后靠大华山左右两侧的狮子山,可谓是地理环境的绝佳代表。

岩头王王氏宗祠的风水堪舆

位于临海市白水洋镇岩头王村的王氏宗祠,是一处集地形地貌、风水堪舆、祠堂文化及王氏家族历史于一体的独特景观。

岩头王村地处白水洋镇西南部,枕山环水,风景秀丽。整个村落布局呈圆形,以祠堂为中心,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四周,形成负阴抱阳的格局。村子前后环山,山势平缓,树木繁茂。村有一条小溪流过,清澈见底,溪水从村子边缘缓缓流淌,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水系景观。此外,岩头王村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为村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风水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岩头王村的风水堪舆体现了这一传统。根据风水学说,岩头王村的祠堂位于整个村落的中轴线位置,背靠大华山,左右有各有一个狮子抢球山的山峦环抱,前有永安溪溪水环绕,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理想风水格局。此外,祠堂所选的位置恰好是村中的一处高地,使得它成为整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这样的风水布局不仅有利于村民的生活和发展,还寓意着王氏家族的后代将繁荣昌盛,人才辈出。

岩头王王氏宗祠后面的风水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两只狮子相互对着,仿佛在争夺一颗球。这个独特的风水布局不仅对宗祠的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整个村落的风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风水学中,狮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威严和守护。而球则代表着和谐与统一,是繁荣与昌盛的象征。当两只狮子相互对着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场景,既显示了宗族的团结与和谐,又寓意着对权力的争夺与守护。

这颗狮子争夺之球的风水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传说在古代,岩头王村的祖先们为了确保宗族的繁荣昌盛,特意请来了风水大师进行勘察。经过仔细的考察,风水大师建议在宗祠的后面设置一个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狮子争夺之球

狮子争夺之球不仅寓意深远,更在现实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强化了宗祠作为村落核心的地位,使整个村落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发展。其次,这种风水布局有效地促进了宗族内部的团结与和谐,使岩头王村的居民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它还为村落带来了繁荣与昌盛,使岩头王村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

         岩头王王氏宗祠祠堂特征

岩头王村的祠堂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仿古建筑。整个祠堂坐北朝西南,采用典型的四合院结构,由门厅、正和东西厢房组成。门厅高大雄伟,正宽敞明亮,东西厢房则围绕庭院而建,形成了一个布局严谨的建筑群。

王氏祠堂正面有9间,中间回廊5间,左右两边各1间为中国结窗栏。左右厢房面宽各2间。回廊中间是大门3间,大门正中开着,有门抱鼓1对。王氏祠堂有徽派建筑的基本模式,白墙、灰瓦、马头墙。

抱鼓石,又称门枕石,是古建筑门框两侧的基石。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雕刻成鼓形,竖着安放;另一部分为长方形的石板,横着安放。这两部分合起来,形状恰似一个抱鼓,因此得名。

抱鼓石在古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具有支撑和固定门框的作用。古建筑的门框通常较轻,而抱鼓石则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固定,使门框能够稳固地立在门框基础上。其次,抱鼓石还是古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形状,为古建筑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美感。

除了实用和美学价值外,抱鼓石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抱鼓石被视为守卫和保护家园的象征。它的存在传达了一种信息:这里是一处重要的地方,需要受到保护。同时,抱鼓石也被视为传承的象征。它见证了古建筑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和辛勤努力。

大门门前正中安放着1对巨大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首先,石狮子代表着力量和勇气,可以守护家族的平安和繁荣。其次,石狮子还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传统,可以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后,石狮子还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和力量,可以凝聚家族成员的力量和心愿。

在祠堂正面,大门两边各开着一个小门。小门是砖雕门楣,砖雕门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汲取古典建筑精华,呈现出古朴典雅的气息。精细入微的砖雕工艺,将图案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将历史的故事融入其中。

走进大门,面朝天井的就是一个戏台。戏台为亭阁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汇了古人的建筑智慧与戏曲艺术的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从远处看去,这座戏台以四角飞檐为主,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寓意着戏曲艺术的辉煌与高雅。走近细看,戏台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精美的木雕、石刻以及壁画,每一处都流露出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祠堂分三进两天井,祠堂两边是厢房,靠近祠堂大门边建有前厢房4间,中间有过道,有一小门开着,后面建有厢房7间。两边相互对称。这座祠堂一个最大的特色,是建筑格式是仿照山西晋祠的建筑结构,并且是两层的楼房。它以精湛的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设计,完美地复制了山西晋祠的建筑风格。这座两层楼房的祠堂,每一砖每一瓦都流淌着历史的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走进这座祠堂,你会被那独特的建筑美学所吸引。它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以黛瓦、白墙、飞檐和雕花窗户为特色,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既庄重又华丽。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尽显今人的智慧和匠心。

整座祠堂采用的木料均为进口的菠萝格,在建筑装饰方面,岩头王祠堂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寓意着王氏家族的荣耀和尊贵。祠堂内的梁枋和斗拱上则装饰着各种木雕和彩绘,如龙、凤、花鸟、山水等图案,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祠堂的外观,还反映了王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漫步在祠堂,你可以欣赏到砖雕、石雕和木雕等精美艺术品,感受到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一楼还设有书房和会议室,方便族人在此研读经典文献或议事。

登上二楼,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家族的壮丽景象,感受那份与天地同在的宽广与豁达。二楼的内部空间则被设计成了老年人协会的办公室、会议室,展示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珍贵的族谱、古董和照片等文物,深入了解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更让我感到奇妙的是,左右两边的厢房各设有两个通天的小天井。这些小天井,如同一个个内向的诗篇,赋予了建筑深邃而富有层次的空间感。每个小天井的设计都经过精心计算,既能够满足建筑的美观需求,又能满足实用功能。

在炎炎夏日,小天井为厢房带来了一丝清凉。阳光透过天井的开口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既照亮了室内,又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一丝凉爽。而在雨季,小天井则充当了排水的角色,将多余的雨水引导到室外,保证了建筑的干燥。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天井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美学。每个小天井都如同一个小型的庭院,为室内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绿意和生机。这种借景的手法,使得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享受。

总的来说,厢房中的小天井不仅美观实用,更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智慧和魅力。无论是从空间利用的角度,还是从美学欣赏的角度,小天井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这座仿山西晋祠建筑的祠堂,不仅是岩头王王氏家族的骄傲,也是岩头王王氏身份和历史的象征。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美学魅力,还可以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瑰宝,让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岩头王王氏的历史脉络

岩头王村,一个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宁静村落,有着87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王氏家族,更是历经岁月沧桑,传承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岩头王村的王氏家族源于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文武双全,声名显赫。为了躲避战乱,太原王氏的一支后裔从杭州辗转迁到黄岩宁溪,再迁徙到了白水洋镇这个青山绿水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宁溪王氏家谱源于少卿公。少卿公大名王从德,生于公元847年,进士出身,在杭任唐朝大理寺的少卿,人称少卿公。少卿公在晚唐曾是后来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鏐的同事。公元907年,钱鏐在杭州称王建立了吴越国,而少卿公'不与共事,带着全家隐居到了今天的浙江黄岩的宁溪,至今已是一千一百多年。黄岩宁溪的王氏子孙,以少卿公为始祖。

岩头王王氏始迁祖为文五公,岩头王王氏由四大派组成,自宋及元及明及清,先后有环溪王氏、柳溪王氏、洹溪王氏、章安王氏,人口达到2万余人。从岩头王分迁的有白水洋村、东山村、蒋坳村、斋台村。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曾为王氏宗谱写序

如今,岩头王村的王氏家族已经传承了870多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份文化。他们也相信,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艺术传统,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和文化的繁荣。

     岩头王王氏的传承与发扬

王姓,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三槐王氏”是如今王姓人中最大的一支,“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苏轼撰《三槐堂铭》中盛赞“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说的就是王旦和他父亲王祜。

岩头王王氏体会“手植三槐立家风,忠恕仁厚传千年”的真正内涵。

说起以北宋名相王旦为代表的三槐家风,史家几乎是有口皆碑。说是家风,实际上囊括了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对三槐王氏的家风特点,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用了四个字便概括无遗:“忠、恕、仁、厚”。忠,指爱国敬业;恕,指宽宏处世;仁,指爱民为民;厚,指厚德载物。

“厚德文化”就是传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真正体会“手植三槐立家风,忠恕仁厚传千年”内涵的同时,黄沙王氏宗祠(即座落于岩头王村的王氏宗祠)工程于2020423日奠基动土,黄沙王氏宗族由黄沙(即白水洋镇)四大派组成,即:环溪王氏、柳溪王氏、峘溪王氏、章安王氏。这四大派是前后从宁溪、仙居迁入黄沙地区即现在的白水洋镇地方。黄沙王氏宗祠是由黄沙四大派后裔白水洋村、东山村、蒋坳村、斋台村王氏共同捐款,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600万元的王氏宗祠拔地而起,成为岩头王村文化礼堂的主阵地、岩头王村老年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播厚德文化的家园。

岩头王王氏后裔的共同捐款,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的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捐款支持家乡建设的珍贵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发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更让我们认识到建设家乡的重要性。

厚德文化,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是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担当。它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中,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还是工作中的重要决策,我们都在实践厚德文化。

“厚德文化”植根于人民群众,它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辛勤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才能实现我们的价值,才能创造我们的幸福。它让我们明白,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才能真正创造我们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