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4年,泄密“铁桶计划”救下8.6万红军的国军少将,后来如何了?

 走近历史的馒头 2023-12-26 发布于美国
1934年,红军正处在最艰难多时刻,国民党的层层包围使红军的活动空间一缩再缩。整个红区都处在白色恐怖的氛围之中,在大家对国民党的追捕感到如临大敌的时候,一个教书先生打扮的人却逆流而上来到泰和山区,这时的山区已经戒严,巡逻队遍布整个山梁,敌情的严峻远超他的想象。可军情如火,半分都耽误不得,作为红军的地下情报员,他身上携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关乎整个红军的命运。
         
开头:一场戏,救下8.6万红军——1934年,他成了毛泽东心中的英雄
1934年,中国正处在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在这一年,中央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蒋介石制定了一个名为“铁桶计划”的战略,目的是一网打尽苏区红军。然而,就在铁桶即将封盖的关键时刻,红军仿佛先知先觉般转变了策略,拉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蒋介石的“铁桶计划”直接围了个寂寞,雷声大雨点小,仿佛成了为红军长征壮行的欢送。
         
铁桶计划:一场致命的围剿——蒋介石的战略大棋
蒋介石制定的“铁桶计划”不仅是一个战略,更像是一场规模庞大、布局严密的战争游戏。这个计划的名字“铁桶”就足以说明其严密和不可渗透的特点。蒋介石为了这个计划,几乎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和力量。
明面上,他动员了近百万的国民党军队,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甚至还有新近引进的坦克部队。这些军队被分成多个战团,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直插红色根据地,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空军也被动员起来。为了围剿,老蒋几乎掏空了家底,数百架飞机用于空中侦查和轰炸,以削弱红军的战斗力。这还不够,蒋介石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和重型武器包括大口径的榴弹炮和迫击炮。这些火炮被布置在关键的山头和交通要道,准备在红军被围困后进行致命的打击。
         
除了军事力量外,蒋介石还利用了情报和心理战。他发布了大量的假情报,企图迷惑红军,使其走入陷阱。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恐吓性的信息,试图瓦解红军士兵的斗志。
这个计划的规模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蒋介石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手段和资源,就为了一次性解决红军问题。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红军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巨大危险。他们将被从四面八方包围,无路可逃,最终被消灭在这个铁桶里。可老蒋万万没想到,“铁桶计划”的核心实施人却成了计划最大的变数。
决定性的一步:泄露绝密情报——莫雄的艰难选择
将老蒋的铁桶从内部攻破的正是莫雄,在国民党高层开会商讨如何围剿时,莫雄正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手里紧握着一份密封的文件——那就是“铁桶计划”的全貌。他的眼神在会议室里飘移,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面孔。他们都认为这个计划将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但莫雄心里清楚,这将是一场灾难。
他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作为孙中山的忠实拥护者,他一直认为共产党的理念更接近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与共产党的地下联系人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但这次他面临的是一个更大的道德和政治抉择。
他知道,一旦这个计划被执行,红军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可能性。虽然国军战斗力并不够看,但数百万的军队,数百架飞机,大量的火炮和物资,根本不是现阶段的红军能够抗衡的,一旦铁壁合围,绝这是一场毫无人道的屠杀,也是对孙中山理念的背叛。
于是,莫雄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可能会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决定。他决定将这份绝密的文件泄露给红军。他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找到了一个可靠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他用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铁桶计划”的关键信息,然后通过一名可靠的信使,将这份信息秘密传递给了红军的高级指挥官。
此人便是项与年,在得到情报后,项与年心急如焚,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份文件,而是数万红军士兵的生命和整个革命的未来。
可此时整个山区已经高度戒备,虽处可见巡逻的国军士兵,为了不引起注意,他改变了自己的装扮,甚至用石头砸掉了自己的几颗牙齿,以改变自己的容貌和说话的声音。
在接近红军营地的途中,项与年遭遇了多次搜查和盘查。每一次,他都需要用尽所有的智慧和勇气,才能成功地躲过敌人的眼睛。每过一到哨卡,他便改变打扮,换一种身份。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险象环生,项与年冒着生命危险穿破层层阻隔成功地将这份绝密情报送到了周恩来和李克农的手中。得到了信息后,毛主席立即调整了战略和战术,两万五千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在看到红军的运动方向后,莫雄知道,他这一步不仅救了数万红军士兵的生命,也为中国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
同其他国民党将军相比,莫雄有些鹤立鸡群。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熏陶。他的父亲是孙中山的密友,因此莫雄从小就对孙中山的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国民党内部,莫雄是一个异类。当大多数将军都在追求权力和财富时,他却始终坚持孙中山的民主和平等理念。这使他在国民党内部多次受到排挤,但他从未动摇。
随着蒋介石“剿匪”之心日盛,莫雄对其统治方式感到极度不满。他认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背离了孙中山的初衷,而且对国民党和中国的未来构成威胁。这种不满情绪在与共产党地下党员接触后达到了高潮。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莫雄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经过多次深入的交流,他逐渐认识到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更符合孙中山的民主和平等理念。他被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所打动,决定成为一名“红色特工”
莫雄知道,作为一名国民党高级将军,他有着获取重要情报的便利条件。因此,他开始暗中收集关于国民党军事行动的信息,并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共产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莫雄成功地将多份重要情报传递给了共产党,极大地帮助了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共产党高层的高度评价,甚至在建国后,毛泽东亲自下令要找到这位英勇的将军,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激。
莫雄和项与年的英勇行为不仅救下了8.6万红军,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在关键时刻,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在建国后下令寻找莫雄,足见他在心中的分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