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与春天同行 2023-12-26 发布于青海

当书法艺术成为一场富有智慧和品味的对话,那些见证历史的墨迹早已超越了纸张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尤其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更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哲学和力量的体现。在这样一场对话中,毛泽东这位伟人的提问,无疑是将这场艺术的盛宴推向了高潮。他的话音刚落,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书法界的泰斗,无人敢自封为最佳。但毛主席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有人回答,而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郭沫若的肩上。郭沫若,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在文字的江湖里也是声名显赫。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当他缓缓开口,每个字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所提的三位大家——林散之、费新我、赵朴初,他们在书法界的地位无人不晓,但郭沫若又是怎样评判的呢?首先,林散之,这个名字在当代书法界犹如一股清流,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林散之,他自称诗人,但当代却有“草圣”之称,这是何等的殊荣和认可。他的狂草,那是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每一笔每一划都显露着骨力与自由。在书法的世界里,林散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他的故事令人着迷。在林散之年轻时,他跟随着清代进士张栗庵学习,不仅仅是文辞,他对书画的热爱也是有目共睹。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他的启蒙老师写了一封推荐信,这封信是打开了他艺术生涯的钥匙,让他拜见了黄宾虹先生,开启了他和书画的不解之缘。黄宾虹,这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他的笔下有着让人沉醉的山水,林散之得以跟随他学习三年,这三年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黄宾虹告诉他,书画的玄妙之处无法用言语表达,他需要的是更多的体验和理解。林散之恭谨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旅程,游历名山大川,用笔墨记录下他所见所感,完成了无数的作品。而这,也使得他的艺术之路更为宽广。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他特别钟爱汉碑及行草,那些古代的碑文仿佛是他对话的伙伴,他从中汲取灵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临作中,特别是临学《礼器碑》,笔法之爽利,力度之雄健,深得人心。他将草书的自由与隶书的严谨巧妙结合,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而对于林散之的书法,我们不禁要问,他在山水之间究竟领悟到了什么?又是怎样的心境让他能够超越时空,以笔墨绘就那些留传千古的作品?当我们再次审视那些墨迹,或许我们能感受到一些传达不尽的真谛——那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林散之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食粮,滋养着每一个热爱书法的心灵。郭沫若的回答,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如同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对这些书法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场讨论,也并未结束,费新我与赵朴初的故事,同样精彩,还有待我们去一一探究。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它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如同一条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我们,作为后来者,有幸能够一窥其奥妙,也应该珍惜这份传承,继续让它流传下去。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在深深的书香之中,有两位书法家的故事,总是被后来人津津乐道,他们,一个是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另一个则是用左手创造书法新境界的费新我。他们的人生如同他们的书法一样,波折迂回,却又充满坚韧与奇迹。林散之,一位追求书法与绘画互相影响,融合为一的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宋代米芾、元代赵子昂、董其昌、王铎这些大家的作品成为他深入研习的对象。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他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与钻研。但你可知道,林散之在六十岁以前,多习楷书与行书,是在他的晚年,才开始挥毫泼墨,以狂草闻名?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他的书法,带着一种清健雄浑而又细腻秀逸的对立美感,透露出他独特的审美与人生哲学。正是这种独到的审美,吸引了黄宾虹的赏识,并深受其影响。林散之继而提出了“以画之理写字,以写字之法作画”的创新理念,其作品《毛泽东词 清平乐 ?会昌》更是将他的艺术情感与书法功力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日本书法艺术家青山杉对他的评价更是达到了极致的赞誉:“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的名字,因此与“草圣”紧紧相连,成为了一个传奇。而费新我的故事,则带着一种逆境中的光辉。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他的书法生涯起初并不出彩,虽然从颜楷入手,广泛学习各家书法风格,却始终未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笔。直到56岁那年,命运给了他一次残酷的打击——因为骨结核病,他右手致残。但就是这次打击,逼迫他用左手写字,也让他在艺术道路上迎来了转机。用左手,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以往那些细腻精致的追求,转而更加注重笔力与笔势。通过辛勤的练习和探索,费新我用左手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风格:融合碑帖,杂糅书画,以分隶入行草。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这种风格的转变,不仅没有让他的艺术境界下降,反而让人们见识到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邃的书法世界。他曾经左手临摹了大量的汉代简书、帛书、碑碣和摩岩造像题字,无一不透露出他的艺术追求与深厚的书法底蕴。在书坛上,关于费新我的评价是:“他左手比右手写得好。”在这句看似简单的评价背后,是费新我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生逆境的强大挑战。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林散之与费新我,一个展现了艺术家的晚年狂放,一个证明了逆境下的艺术重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岁月怎样更迭,不论命运如何捉弄,只要有执着的追求,就能在艺术的天空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星光。书法之路,不只是一笔一划,它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无法抗拒的美的诉求。在林散之的狂草中,在费新我的左手字里,我们读懂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书法的无限魅力。在中国古代,书法被称为'文人的第二张脸',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和品格的传达。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在书法的世界里,一个弯曲的线条,一次犹豫的停顿,都能显露出书写者的内心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有两位艺术家以他们的坚韧和创新,铸就了不朽的传奇,他们就是费新我和赵朴初。在提起费新我之前,让我们先回溯到他五十七岁那年的一个不平凡的转折点。在这个年纪,大多数人都会开始享受他们的退休生活,而费新我却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他失去了右手的使用能力。然而,这并没有结束他的书法生涯,相反,它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旅程。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费新我改用左手写字,这本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但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完成了自我风格的伟大变革。这段时间,他的左手创造出的书法作品,堪称匠心独运,至今仍让人感叹不已。毛泽东主席曾对费新我的坚毅和才华表示赞叹,他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是对一个艺术家最高的认可,也是对一个不屈不挠精神的最好诠释。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费新我并不孤单。赵朴初,这位佛教人士兼书法家,也用他的笔墨向世界证明了书法的无限可能。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作为中国书协副主席,他的书法主要学习二王和苏轼,这是一个有着深厚综合文化素质背景的书法大家。赵朴初的书法作品厚重而隽永,挺拔而清健,透露出作者钟情瀚墨,临池不倦的精神。赵朴初的书法风格成熟稳重,展现了他平和、理性、沉稳的处世态度。他的作品从不张扬,而是以一种飘逸俊雅的面目示人。他在书法创作中,不搞怪奇狂,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革,但却能在不经意间,用笔墨传达出率真写意的艺术理念。赵朴初深受宋代苏东坡书法的影响,而苏东坡就是在禅宗思想的熏陶下,创作出了书法史上最自然、最浪漫的作品。

毛泽东问郭沫若:在座谁的书法最好啊?

禅宗的“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理念,无疑也在他的书法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赵朴初对苏轼书法中的随性和写意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笔下往往自有一股率性之美,无需刻意雕琢,自然流露。许多人提起赵朴初的书法,总会想到他那些著名的匾额和题字,比如“天下第一雄关”、“司空山”、“大雄宝殿”等,这些作品无不展示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理念,堪称经典之作。费新我和赵朴初,一个以左手重塑书法生涯,一个以禅意深化笔墨艺术,两位大师虽然走过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却都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艺术史上的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逆境,只要有坚持和创新的勇气,就能在生命的画卷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