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罗门之印 - 以色列国防军(上)

 兰州家长 2023-12-27 发布于甘肃

大卫星是犹太教的古老标志,也是以色列的国旗图案。它源自希伯来圣经中所罗门王拥有的一枚印戒(和指环王的内容非常相似),这枚魔戒上刻着六芒星,里面封印着魔王阿斯莫德,所罗门王凭此驱使魔鬼和精灵为他效力。

图片

如今持续数十年的巴以冲突已经升格为战争状态,封印在大卫星下的战争魔王又一次现身巴勒斯坦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千年宿怨和政治、宗教交织在一起,迸发出巨大的破坏力。

最近各路媒体上到犹太民族的起源变迁,下到哈马斯的组织结构都已经分析了个遍,我本身也对政治宗教不太感兴趣,不想涉及这些是非对错的思辨,这篇文章就专门来写一写人人都在讲但都没怎么讲清楚的以色列国防军,梳理一下它的编制结构和作战能力。

图片

IDF发展历程

以色列国防军(IDF)的前身是建国前在巴勒斯坦犹太人聚居区逐渐形成的犹太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由野战军团、警卫军团和帕尔马赫军团(精锐战斗部队)三部分组成。二战期间巴勒斯坦作为英国殖民地也组建了犹太旅参战,士兵在当地伊舒夫犹太人中招募,接受英裔犹太军官指挥。哈加纳和犹太旅购成了以色列国防军的骨干,另一个主要兵源则是欧洲犹太移民,包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战退伍军人。

图片

> 英军犹太旅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的第12天,总理兼国防部长本·古里安于1948年5月26日发布命令组建以色列国防军,同时解散所有其它犹太武装。当时它拥有12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总兵力3.4万,其军种和军团结构一直保留到今天。

虽然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比以军数量不多,武器也都是二战时代的老旧装备,但兵员素质高,指挥员经验丰富,西方犹太人捐赠的武器供应充足,因此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成功站稳了脚跟,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面积。

1948年到1956年间IDF展开了现代化重建,从西方获得了大量重型武器,组建了装甲军和空军。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以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并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后在美苏的压力下撤出。1960年在法国的援助下以色列在迪莫纳修建了内盖夫核研究中心。

图片

> 早期的以色列空军装备十分繁杂,竭尽所能地从世界各地搜罗了大量老旧战机,主力是25架捷克产Bf-109S、60架“喷火”MK IXE和79架P-51D,很多飞机都是用废弃部件拼装而成,飞行员也大部分由海外志愿者组成

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六日战争,以色列凭借空军的突袭将大量阿拉伯战机摧毁在地面,6天内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共6.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图片

> 1967年6月5日在西奈半岛沙海上突击的以军第14旅坦克纵队,当时仍在大量装备改进的谢尔曼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制造了众多卓有成效的欺骗行动后,于犹太教最重要的节日赎罪日当天展开突然进攻,初期两线进展顺利突破以军防线。以军在沙龙的率领下寻找到埃及两个军结合部的薄弱位置,强渡苏伊士运河将埃军分割包围,距离开罗仅有101公里。北部第7装甲旅力挽狂澜抵御了7倍于自身的坦克进攻,并在后备援军的支持下力展开反击攻入叙利亚领土,距离大马士革仅40公里。20天后在美苏施压和联合国的调停下阿以各方通过了停火协议。

图片

> 从埃军用高压水枪冲垮的沙堤缺口渡过苏伊士运河反包围的沙龙师M60坦克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动10万大军入侵黎巴嫩,数天内占领黎巴嫩南部,进而包围贝鲁特西区,驱逐了叙利亚军队,于8月12日迫使巴解游击队同意撤出黎巴嫩。

在战争第三天还爆发了著名的贝卡谷地空战,以色列空军凭借美式第三代战斗机和预警机的代差优势在一天内摧毁了叙利亚军队部署在贝卡谷地30个地空导弹阵地中的29个,并在空战中击落了80多叙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历史上西方空军首次成建制摧毁苏制防空网,也是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行动,对今后的空地作战模式以及装备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图片

通过历次战争以色列的国土从建国时的1.52万平方公里扩充到今天的2.5万平方公里,实控面积2.8万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地区。以色列国防军也从成立时的万国装备杂牌军变成了中东实力最强大、装备最精良、经验最丰富的地区一霸。

图片

图片

IDF的组织架构

IDF接受国防部领导,国防部长为文职人员,在内阁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总理。不过以色列全民皆兵,实际上绝大多数国防部长都是高级军官出身,其中6位还担任过总参谋长,包括达扬、拉宾和巴拉克。现任国防部长加兰特曾任加沙师师长、南方司令部司令和陆军参谋长。国防部除了指挥国防军和警察部队还负责监管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和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等军工集团。

图片

> 外形相当前卫的特拉维夫以色列国防部大楼

IDF的最高指挥机构是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是最高军职人员,也是唯一的一位现役中将(Rav Aluf:希伯来语首席将军),向国防部长汇报,也间接向总理和内阁汇报。总参谋长由国防部长提名,内阁正式任命,任期三年,政府经过投票可将其任期延长到4年,极少数情况下甚至是5年。

现任总参谋长是今年1月16日上任的赫齐·哈莱维,55岁的他是伞兵出身,担任过总参侦察队队长(以军精锐中的精锐)、伞兵旅旅长、加利利师师长、指挥参谋学院院长、军事情报局局长、南方司令部司令和副总参谋长。

图片

> 2023年3月16日,哈莱维中将(右)和北方司令部司令戈丁少将(左)陪同国防部长加兰特(中)视察黎巴嫩边境地区的第146师防区,在场以军高官都身背突击步枪

总参谋部下设6个局,分别是:计算机服务局、技术与后勤局、人事局、规划局、作战局和军事情报局(下辖以恩培德反劫机行动闻名于世的总参侦察队),局长均为少将衔。总参谋部还管辖全军的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和军事院校系统。

目前IDF现役兵员为16.9万,预备役46.5万(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2023年2月15日数据)。以色列采用义务兵役制,参军年龄为18岁,所有适龄犹太人(男、女性)、阿拉伯裔德鲁兹派及切尔克斯人的男性均需服现役,男性最少服役30个月,女性24个月,是世界上唯一对女性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国家。退役后公民仍有资格被征召服预备役到40岁,形成“全民皆兵,迅速动员”的国防体制。

图片

对于总人口981万(2023年10月以色列中央统计局预测数据)的以色列来说,每千人拥有17.2名现役军人,在发达国家中比例最高,世界排名第3,仅次于厄利特里亚(53.8人)和朝鲜(48.9人),高于南苏丹和亚美尼亚,是新加坡(8.5人)的一倍。在现役兵力上小小的以色列排名世界第30,在发达国家中低于英国的18.4万和德国的18.1万,而高于意大利的16.5万。

IDF由陆军、空天军和海军构成,现役兵力分别为12.6万、3.4万和0.95万,三个军种司令均为少将军衔。不过和大多数国家不同,以色列陆军并不是一个独立军种,其希伯来语名称为“地面部队”,直属总参谋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参谋部兼任陆军司令部。

图片

地面部队

和空天军、海军不同,地面部队采用军政、军令二元制,1999年才正式设立的地面部队总部希伯来语缩写Mazi)只负责军政方面的组织建设和战备动员。战时陆军司令担任总参谋长的地面作战顾问角色,具体作战行动由总参谋部通过三个军区(北方、中央、南方司令部)指挥,类似于我军的“战区主战,军种主建”,不过仅限陆军。

Mazi下设4个职能部门、4个培训机构和5个兵种司令部(希伯来语为军团)。

4个职能部门:规划部、地面部队部、人事部和地面部队技术部。

4个培训机构:国家地面部队训练中心、营连级指挥官学校、战术指挥学院、军官学校和总部训练中心。

5个兵种司令部:步兵/伞兵军团、装甲兵军团、战斗工程兵军团、炮兵军团和战斗情报军团,分别负责各专业领域的部队建设和一些独立单位(如指挥学校和训练中心),除了少量教导部队外不辖实际兵力。

例如步兵/伞兵军团司令部下辖第828步兵及班组长学校和空运及特殊训练中心;装甲兵军团司令部下辖“桑坦”训练营和第5装甲学校;炮兵军团司令部下辖第9炮兵学校。

图片

地面部队采用军区-师-旅-营四级体制,北方、中央、南方司令部各配备一个主力常备师、一个预备役师和1-2个领土师。师通常负责一个战术方向的作战指挥,下辖若干个常备旅和预备役旅。

旅是以军地面部队的核心单位,但整体兵力结构比较松散,现役单位和预备役单位交织在一起。各兵种的现役建制单位数量并不多,仅有5个步兵旅、3个装甲旅、2个炮兵师、4个战斗工程兵营和5个野战情报营,其余均为预备役单位。现役单位内部也配属有预备役下级单位,它们平时是架子部队,只有战时动员才会补充兵员。复杂的部队架构和频繁的调动转隶令很多新兵也搞不清楚自己部队的隶属关系。

常备旅通常由7个营组成,包括4个作战营(其中1个通常为预备役营)、1个战斗工程营、1个后勤营和一个信号营,旅长为上校衔,营长为中校衔。旅的总兵力2千-4千人,规模小于西方的旅级部队,美国的旅级战斗的编制人数在4千左右。

图片

一些领土旅采用轮换制,由不同单位抽调营连级部队轮流进驻防守一个特定区域。这样部署的优点是对手很难研究当面作战的对象到底是谁,部队的调配也很灵活;缺点是部队调动过于频繁,承担的任务过多,与配属单位的协同训练不足。

和中美陆军高度合成化的旅、营两级部队不同,以色列的旅和营都是单一兵种,没有实现多兵种合成。步兵旅下面就是步兵营,没有一辆坦克;装甲旅下面就是装甲营,没有机步营;两者都没有旅属炮兵,甚至没有身管火炮,只有迫击炮,靠炮兵师配属炮兵分队支援。步兵营和装甲营也是纯粹的步兵和坦克,没有防空、支援、保障等附属专业兵种。

【 北方司令部 】

负责北部黎巴嫩、叙利亚方向防务,防区在以色列东北端被喻为“国家之眼”黑门山和中部的内坦亚之间,司令部驻地萨菲德。

图片

北方司令部下辖1个现役装甲师、1个预备役装甲师和2个领土师,直辖部队包括:工程单位、第390宪兵单位、情报单位、医疗单位、信号营北部训练基地、第651维护单位和3个后勤单位。

图片

第36装甲师(“迦实”师)是IDF仅有的3个常备师之一,下辖第1步兵旅(“戈兰尼”旅)、第6步兵旅(预备役“埃齐奥尼”旅)、第7装甲旅(“萨尔米-戈兰”旅)、第188装甲旅(“巴拉克”旅)、第282炮兵旅(“戈兰”旅)、师属后勤旅和第389信号营。

这几个旅都是IDF屡立奇功的老牌劲旅。第1“戈兰尼”旅是5个常备步兵旅之一,成立于1948年,参加了以色列建国以来所有主要战争和作战行动,每战都主动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包括六日战争中的特尔法赫山攻坚和赎罪日战争中的反攻黑门山两次血战,打出了“国防军第一旅”(该旅座右铭)的威名,有三任旅长后来出任总参谋长。

第7装甲旅也是IDF历史最悠久的一个装甲旅,赎罪日战争中和第188装甲旅一起以180辆坦克抗击了叙利亚5个师上千辆坦克的冲击,守住了戈兰高地,在最后一天反攻时第7装甲旅仅剩下7辆坦克。

图片

> 2008年3月,一辆第188旅的梅卡瓦3在戈兰高地进行射击训练

第1“戈兰尼”旅下辖第12步兵营(“巴拉克”营)、第13步兵营(“吉迪恩”营)、第51步兵营(“第一突破者”营)、第631侦察营(“戈兰尼”营)、第7086战斗工程营(预备役“阿隆”营)、后勤营和第351信号营。“戈兰尼”旅经常会派出2个战斗营到南方司令部辖区执勤,第3个营留守北方边境地区,第4个营在后方训练。

作为IDF第一旅,“戈兰尼”旅是全军第一个装备“雌虎”重型步兵战车的单位。每个步兵营都为6连制,包括营部连、3个步兵连(A/B/C连)、支援连和“暴露-攻击”连。

图片

> 2012年8月21日,戈兰高地演习中的第13营雌虎装甲车,重达63.5吨,是世界上最重的装甲运兵车

支援连下辖侦察排(悍马高机动车)、迫击炮排(车载81毫米迫击炮)、反坦克排(车载“陶”式或“长钉”反坦克导弹)和火力排(配备M2重机枪和榴弹发射器),有时候还会配属狙击班。

2021年新设立的“暴露-摧毁”连配备无人机、无人巡逻机器人、巡飞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目标指示设备,以便及时对战场上出现的目标作出快速反应,而不必等待繁冗的逐级火力支援申请程序,也算是对以军非合成化体系弱点的一次补救

图片

侦察营又称“戈兰尼”巡逻队,下辖5个连:侦察连、反坦克连、破坏工程连、通信连、支援连(预备役)。

图片

> 在戈兰高地训练的“戈兰尼”旅步兵,他们头戴1994年开始配发的“米茨内费特”,正式名称是IDF标准伪装网式盔罩,这种外形夸张的迷彩网罩不但可以防晒、防尘、防蚊、防反光,还可以减小单兵红外信号,最重要的功能是随机改变头部外观轮廓,通过视觉上的偏差令敌人瞄准时测距、判断错误,尤其是卧姿隐蔽时。

第7装甲旅下辖第75装甲营(“罗马齐”营)、第77装甲营(“奥兹”营)、第82装甲营(“加什”营)、第293装甲营(预备役,来自2020年解散的第847装甲旅)、第603装甲工程营(“拉哈夫”营)、后勤营和第353信号营(“哈尼特”营)。

3个现役装甲营装备梅卡瓦4M主战坦克,预备役装甲营装备梅卡瓦4。每个现役装甲营下辖1个营部连、2个坦克连和1个支援连,战时可再配属两个预备役坦克连。第188装甲旅的编成和第7装甲旅完全相同。

图片

> 2014年11月9日,第7装甲旅的梅卡瓦坦克纵队,仅有头车是配备了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的梅卡瓦4M

配备梅卡瓦4/4M的坦克连编制为10辆:连部2辆,4排2辆制;配备梅卡瓦3的预备役旅坦克连采用的是3排3车制,多1辆坦克;而美军坦克连为14辆,3排4车制

图片

第603装甲工程营下辖一个配备“雌虎”工程装甲车的工兵连和一个配备D9装甲推土机、挖掘机、突击桥等特种工程机械的工程连,其任务是为坦克部队破障开路、构筑阵地、战场救助。

图片

> 2017年国庆日上展出的战斗工程装备,左为配备“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和扫雷火箭的“雌虎”工程装甲车,右为D9R装甲推土机

第282炮兵旅下辖第334炮兵营(“拉阿姆”营)、第404炮兵营(预备役“沙菲方”营)、第405炮兵营(“纳玛尔”营)、第411炮兵营(“科恩”营)、第611炮兵观测营(“埃坦”营)、第9260炮兵营(预备役“马根”营)和信号营。除第334营装备M270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外其它炮兵营均装备M109自行火炮。

图片

> 上图正中的黑门山主峰海拔高达2800米,设有被称为“黑门酒店”的联合国观察员哨所,第282炮兵旅的阵地就在雪山之下,对中东地区来说这一景象相当少见

后勤旅下辖维修与技术营(2个维修连和1个援助连)、机动控制连、弹药连、医疗连、两个补给排和3个控制中队。

第146预备役装甲师(“哈马帕特”师)下辖6个预备役旅:第2步兵旅、第4装甲旅、第205装甲旅、第226伞兵旅、第228步兵旅和第213炮兵旅,另有师属后勤旅和信号营,主要负责在战时担任北方司令部的预备队。

预备役装甲旅的编制为3个装甲营、1个战斗工程营和1个后勤营。IDF全部7个预备役装甲旅中只有第4装甲旅配备梅卡瓦4,其余都是梅卡瓦3。预备役伞兵旅下辖3个伞兵营、1个侦察营、1个战斗工程营和1个后勤营。预备役步兵旅下辖2-4个步兵营、1个侦察营、1个战斗工程营和1个后勤营。

第91领土师(“加利利”师)负责黎巴嫩当面罗斯·哈尼卡拉到黑门山一线的边境防务,下辖3个后备役旅:第3步兵旅、第8装甲旅、第7338炮兵旅和2个现役领土旅:第300领土旅(黎以边境西段)、第769领土旅(黎以边境东段)。领土旅属于地方守备部队,只配备轻武器用于边境巡逻和定居点治安,基本不具备野战能力,甚至有呼声将其改编为国民警卫队。

第210领土师(“巴山”师)负责叙利亚当面,编制和第91领土师相同,包括3个预备役旅:第9步兵旅、第679装甲旅、第209炮兵旅和2个现役领土旅:第474领土旅(戈兰高地)和第810领土旅(黑门山),后者下辖预备役特种山地步兵部队,他们通常由“埃格兹”营或“戈兰尼”旅等精锐部队的退役老兵组成,需经过数年黑门山冬季特别训练才能担负作战任务。

图片

> 在黑门山雪原上巡逻的山地兵

预备役部队的兵员基本都来自对应现役部队的退伍军人,第2步兵旅来自“戈兰尼”旅第13营,第3步兵旅来自“戈兰尼”旅第51营,第9步兵旅来自“戈兰尼”旅第12营,第679装甲旅来自第188装甲旅。

【 中央司令部 】

负责中部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沙龙平原、谢菲拉低地、特拉维夫大都市区的防务,是以色列的核心区域,司令部驻地耶路撒冷北部的Tell el-Full。

图片

中央司令部下辖1个现役伞兵师、1个领土师又1个独立领土旅和1个预备役步兵师,直辖部队包括:工程单位、第391宪兵单位、医疗单位、中部训练基地、第650维护单位和第5004后勤单位。

图片

第98伞兵师(“哈伊什“师)是唯一的现役伞兵师,下辖第35伞兵旅(“赞哈尼姆”旅)、第89突击旅(“勇气”旅)、第55伞兵旅(预备役“矛头”旅)、第551伞兵旅(预备役“火箭”旅)、第214炮兵旅(“大卫投石索”旅)、师属后勤旅和第492信号营。

第35伞兵旅是5个常备步兵旅之一,下辖第101伞兵营、第202伞兵营、第890伞兵营、第5135伞兵侦察营、后勤营和信号连。大名鼎鼎的沙龙就是101营的首任营长。除了空降、机降外该旅也可以根据地形和作战需要搭乘装甲车或者特种车辆进行机动,实际上在赎罪日战争后以军已经极少展开成建制的伞降行动,伞兵部队主要作为精锐轻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使用,不过其训练长度和训练内容都要超过普通步兵,并包括伞降、机降等专项训练。

图片

> 2023年11月20日,突入加沙地带的第35旅伞兵,搭乘的是“雌虎”装甲运兵车

伞兵部队在以军过去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旅共产生过10任总参谋长。其退役人员将分配到4个预备役伞兵旅,这些预备役旅的编制和第35旅相同。

图片

> 第35旅的着装在IDF中独树一帜,身穿束腰伞兵外套,腰带松垮地系在胯部,红色贝雷帽则继承自英国伞兵。

第89突击旅也是5个现役步兵旅之一,专职特种作战,其英文名称中的“康曼多”即来自英军二战期间的康曼多突击队,是世界特种兵的鼻祖。该旅是IDF最年轻的一个旅,成立于2015年12月,根据时任总参谋长艾森科特的五年计划将过去全陆军步兵单位中的精锐部队整合在一起,作用和美军第75游骑兵团类似。总参侦察队、海军第13编队两栖侦察队、空军5101特种部队、奥克茨军犬特种部队、特战工程兵部队等单位继续独立运作。

第89旅下辖第212特种侦察单位、第217秘密反恐单位、第621游击战单位(均为营级)和后勤营、航空医疗单位、信号连及技术开发单位。

图片

> 2021年12月13日,第89旅的士兵在国家地面训练中心进行巷战训练

第99预备役步兵师(“哈巴扎克”师)下辖现役的第900步兵旅和3个后备役旅:第11突击旅、第179装甲旅和第646伞兵旅,另有师属后勤旅、第710预备役战斗工程营和第807信号营。

第900“幼狮”旅是IDF规模最大的现役步兵旅,部署在约旦河西岸,擅长复杂城市区域小规模战,主要任务包括反恐、突袭、巡逻、驻守检查站等。它的前身是作为机械化步兵辅助部队组建的一批“90年代营”,2005年12月整合为一个现役旅,下辖4个步兵营(第90、92、94、97营)、第93侦察营、1个后勤营和一个信号连。自2008年起这些营不再指定固定的作战区,在北部边境、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等不同区域定期轮换部署。

图片

> 2016年9月24日,“幼狮”旅士兵在模拟城市中进行巷战训练

第877领土师负责朱迪亚和撒玛利亚师地区防务,下辖6个领土旅:

第421“以法莲”旅驻守撒玛利亚西部地区,包括盖勒吉利耶市

第426“埃齐翁”旅驻守古什·埃齐翁地区,包括伯利恒市

第431“梅纳什”旅驻守撒玛利亚北部地区,包括杰宁和图勒凯尔姆市

第434“耶胡达”旅驻守约旦河西岸南部,包括希伯伦市

第442“撒玛利亚”旅驻守撒玛利亚中部,包括纳布卢斯市

第443“本杰明”旅驻守耶路撒冷以北至撒玛利亚南部地区,包括拉马拉市

独立第417领土旅驻守约旦河谷地区,下辖3个男女混编的边境步兵营(第41、47、49营)。

图片

最新的第79“黑豹”营是2022年11月底才成立的,驻扎在约旦河西岸安全屏障沿线。这些近年来新组建的轻步兵守备部队用于替换过去轮换驻守在约旦、埃及边境地区的伞兵旅、戈兰尼旅等精锐机动力量,这些男女混合部队没有接受过深入敌后的训练,主要在以色列国土境内靠近基地的区域执勤,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低,女兵的比例也要高得多。

图片

> 三面包围约旦河西岸城市盖勒吉利耶的安全屏障

【 南方司令部 】

负责南部内盖夫沙漠、阿拉瓦山谷、埃拉特地区以及埃及、约旦和加沙地带边境防务,司令部驻地贝尔谢巴。

图片

南方司令部下辖1个现役装甲师、2个领土师和1个预备役装甲师,直辖部队包括:工程单位、第392宪兵单位、医疗单位、情报单位、信号营、南部训练基地、第653维护单位和2个后勤单位。

图片

第162装甲师(“哈普拉达”师)是3个现役师之一,被称为钢铁师,在赎罪日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下辖第84步兵旅(“吉瓦蒂”旅)、第401装甲旅(“铁轨”旅)、第578步兵旅(预备役“吉瓦蒂”旅)、第933步兵旅(“纳哈尔”旅)、第215炮兵旅(“火柱”旅)、师属后勤旅和师属信号营。第162师各兵种旅的编成和第36装甲师相同,作为南部的机动兵力镇守广袤的内盖夫沙漠和西奈半岛当面。

第252预备役装甲师(“西奈”师)下辖第10装甲旅、第12步兵旅、第14装甲旅、第16步兵旅和第454炮兵旅,师部位于肖姆龙营的国家陆地训练中心内

国家陆地训练中心坐落于内盖夫沙漠,是IDF最大的训练基地,下设装甲兵和工程兵训练中心、战术训练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战模拟街区)、炮兵训练中心和物流训练中心,可全年进行营级到师级的大规模训练。

图片

> 每名国防军士兵都要在国家陆地训练中心接受1-2周的城市战训练,该基地拥有超过600座建筑,包括清真寺、小巷、难民营、地下室、隧道等设施,所有路牌广告都是阿拉伯语,美国陆军和其它国外军队也经常来此训练。

第80领土师(“以东”师),负责以色列东南部边境地区以及红海沿岸埃拉特地区的防务,下辖第406领土旅(约旦边境)、第460装甲教导旅、第512领土旅(埃及边境)、第681信号营、第727情报营和预备役“罗特姆”反恐单位。

第460装甲教导旅是IDF装甲兵的训练部队,下辖第195装甲训练营、第196坦克军官训练营、第198装甲营、第330坦克教官训练营、第532装甲营、第614后备役战斗工程营、后勤营和信号连,装备梅卡瓦4坦克。

第143领土师(“火狐”师)也就是著名的加沙师,专责加沙边境区域的防务,下辖第261预备役步兵教导旅(由地面部队军官学校组成,包括第6261步兵营和第6651侦察营)、第6643领土旅(“卡蒂夫”旅,负责加沙南部)、第7643领土旅(“格芬”旅,负责加沙北部,下辖第585贝都因沙漠侦察营)、师属信号营、第414野战情报营和2个战斗工程连。

图片

> 2010年11月24日,加沙师沙漠侦察营参加为期3天的演习

【 后方司令部 】

后方司令部(Home Front Command) - 其英文含义就是本土前线司令部,负责民防和搜救行动,包括民防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制导培训消防救援部门、在后方发生袭击等特殊情况时发出警报和指令、协调政府机关和民间力量的民防活动、构建民间三防系统、执行救援活动并向民众发放个人防卫包。

在它成立之前相应的职责由民防兵团总指挥部和三个军区司令部下属的后方司令部负责,1992年2月根据海湾战争的教训将民防部门统一归于后方司令部管辖。以色列国土被划分为5个区域:北区、海法区、丹区、耶路撒冷和中区、南区,下面再细分更多的子区域,共部署有26个救援营、13个防化营、14个军医院、8个轻步兵营和6个后勤单位,北方司令部下属第228预备役步兵旅还设有4个搜救营。后方司令部的部队主要由预备役人员构成,总兵力6.5万。

图片

> 2010年1月17日,以色列后方司令部派出250人的搜救单位参与了海地大地震的营救行动

从地面部队的配置来看,IDF将兵力重点放在了北部。因为装备西方先进武器系统的埃及、约旦、沙特等逊尼派穆斯林邻国在美国的支持和斡旋下和以色列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关系,赎罪日战争前那种大兵压境的态势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北部边境地区的什叶派南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和叙利亚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三个现役装甲师中的两个、实力最强的戈兰尼旅都布置在北部的二线地带。

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地面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的主要任务早已转为治安战,这种转型比过去20年的美国陆军更加彻底,无论是编制结构还是装备体系都形成了极为特化的以色列风格,例如大比例现役和预备役混编、合成化程度极其低下、没有装备履带式步兵战车等,这样的作战体系出了近东地区简直难以立足。

事实上自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IDF就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正规地面战,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那样教科书式淋漓酣畅的大兵团机动作战早已绝迹。无论是将领的水平还是官兵的斗志都在繁重的治安战和民事任务中被消磨殆尽。

图片

尽管以色列拥有绝对兵力优势和F-35A战斗机、梅卡瓦4主战坦克、萨尔6护卫舰等先进装备,现在即使是在家门口的加沙都显得不会打仗了,其畸形建军路线的恶果在最近的战场上被充分放大。”戈兰尼“旅在加沙的行动中损失了副旅长巴萨特上校和13营营长格林伯格中校,12营和51营营长负伤,全旅减员1/4以上,已经撤离加沙前线进行整补。

图片

连国防军第一旅都打成这样,其它部队的状态可想而知,研究了几十年的加沙成了IDF的伤心地。


这篇足足写了2个多月,十月底开始忙得不可开交放下笔,圣诞季前忙完了又赶了几篇文章,更麻烦的是我对以军编制一点都不熟悉,网上的中文文章错误很多(比如隶属南方司令部的162装甲师跑到了中央司令部,2014年就改编为210领土师的366预备役装甲师出现在南方司令部的现役师序列里,不过部队变动确实很大),英文资料很不全,最全的是希伯来文资料,但那些从右到左写的蝌蚪字实在是难以辨认,机翻出来也是鸡同鸭讲。

图片

花了很大力气考证了2023年的现有编制,今天又花了一天时间来研究制作三张战区的布防图。难免存在疏漏,敬请指正。下篇继续写以色列空军和海军,是分一篇还是两篇现在还不知道。


欢迎加入每日更新的知识星球 - 《大鱼鉴水》,第一时间解读、探讨环球军事突发事件,分享解答军事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