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亲眼目睹儿子牺牲,却又送走了另一个儿子,这是一门双烈士的故事

 铁嘴大强子 2023-12-27 发布于江苏

在云南麻栗坡的老山脚下,有一些简陋的水泥台子,它们看起来并不起眼,只是有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过。但是,这些水泥台子,却是一段悲壮的历史的见证。它们曾经是边境战争中,无数烈士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们的遗体被我军的支前民兵清洗和整理,然后送往烈士陵园安息。

而在这些支前民兵中,有一位老人,叫做骆有德。他在当年,经历了一件令人心碎的事情。他在清洗烈士遗体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大儿子。他亲手为儿子擦拭身体,把他埋在了陵园的一个角落,朝向着家乡的方向。而在几年后,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让自己的小儿子也参军去了,最终,他也牺牲了。这就是骆有德老人,一门双烈士的故事。

骆有德老人是屏边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大儿子叫骆加明,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他在1978年参军入伍,不久后,边境就爆发了战争,他也随军参战了。从那以后,骆有德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骆有德老人也报名参加了支前工作,他和他的老乡们一起,每天为部队运送物资。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他们要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物资送到前线。但是,骆有德老人从来不怕,他觉得这是他为国家做的一点贡献。

后来,部队的领导发现骆有德老人胆大心细,就让他换了一个工作,就是为牺牲的官兵清洗遗体,整理遗容。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骆有德老人每天都要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断送了。他想到他们的父母,也许和他差不多大,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牺牲了,会有多么伤心。他自己也有儿女,他太明白那种感受了。

骆有德老人和其他几个人,就在那些水泥台子上,用泉水为烈士们清洗身体,让他们干净地入土为安。他们的工作,虽然简单,却很重要,他们是烈士们最后的亲人,他们是烈士们最后的荣誉。

在工作之余,骆有德老人也会想起自己的大儿子骆加明,他不知道他在哪里,是不是还好,是不是受伤了。他总是担心,总是盼望,总是祈祷。

有一天晚上,骆有德老人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骆加明,他看到他满身是血,摇摇晃晃地走向他,一边喊着“阿爸”。骆有德老人想去抓住他,却怎么也抓不到,他想去喊他,却怎么也喊不出来,他急得要命,却无能为力。最后,他惊醒了。

他睁开眼,看到窗外的月光,听到远处的炮声,他知道这是一场梦,但他却感觉到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想到白天清洗了那么多的烈士遗体,他更加担心了。他起身,坐在门口,点上一支烟,一直抽到天亮。

第二天,他又去了老山脚下,继续他的工作。但是,他发现今天运回来的遗体特别多,他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心里越发地不安。他在忙碌中,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脸,他一下子愣住了。

他只是随意的瞥了一眼,就觉得那个遗体很像他的大儿子,他低头自言自语的说,这咋恁像俺家的大娃子?他心里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这一次,他确定了,那个遗体,就是他的大儿子骆加明。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走过去,却站不起来,他想伸手,却抬不起来,他想喊他,却发不出声,他眼前一片黑,就晕了过去。他晕倒的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一定是看错了,那个遗体不可能是他的大儿子。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没有看错,那个遗体确实是他的大儿子骆加明,他的儿子已经牺牲了。他的儿子,他的骄傲,他的希望,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

骆有德老人感觉自己的心都碎了,他无力站起来,走到儿子的身边,小心翼翼把他抱了起来,放在水泥台子上。他要亲手为儿子清洗身体,就像他刚出生的时候一样。他记得那时候,他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激动,他第一次当了父亲,他把儿子抱在怀里,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还记得,儿子的小脚踢了他一下,他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他又一次为儿子清洗身体,但这一次,他的儿子已经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笑容,没有了声音。他的儿子,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荣誉,牺牲了。骆有德老人的心,也跟着儿子一起死了。

他把儿子埋在了烈士陵园,他给儿子选了一个好位置,正对着他们的家乡。他对儿子说,儿子,你回家了,你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啊。他说完,就哭了,他哭得撕心裂肺,他哭得天昏地暗。

骆有德老人失去了大儿子,他的生活变得一片灰暗,他的身体也一天天地衰老。但是,他还是坚持着支前工作,他想多看看儿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想多为那些牺牲的烈士做点什么,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的儿子。

而在几年后,骆有德老人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他让自己的小儿子骆加法也参军去了。他的这个决定,让当地的人武部领导很为难,他们都知道骆有德老人的大儿子已经牺牲了,他的女儿也已经参军了,他家里只剩下一个残疾的二儿子和一个小儿子。如果让小儿子也参军,那骆家的两个老人谁来照顾?而且,骆家已经是烈士家属了,是可以不用参军的。所以,人武部的领导多次来劝说骆有德老人,让他改变主意。

但是,骆有德老人和小儿子骆加法都坚持要参军,他们说,这是他们的责任,这是他们的荣耀,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说,他们要继承骆加明的遗志,他们要为国家,为人民,为荣誉而战。他们说,他们不怕牺牲,他们只怕辜负了祖国的期望。

就这样,只有18岁的骆加法,跟着他的哥哥骆加明的脚步,参军了。他和他的六十多个老乡一起,去了前线。他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被分配到了步兵连,担任了机枪副射手。他很快就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也学会了战场的生存。他勇敢地战斗,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还遇到了他的儿时玩伴,他们约定,等战争结束了,一定要好好喝一顿。

可是,他们没有等到那一天,他们永远分别了。1984年4月,者阴山之战爆发了,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敌人为了占领阵地,不惜一切代价,我军为了保卫祖国,奋力反击。而骆加法,就是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当部队的领导把骆加法的一等功臣军功章送到骆家的时候,骆有德老人的老伴周维珍一下子晕了过去。她不敢相信,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经牺牲了。她的心,也跟着儿子一起碎了。

而骆有德老人,却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默默接过了军功章,他的眼神,已经没有了光彩。他还记得,他送小儿子参军的时候,小儿子对他说,阿爸,我是去保家卫国,就算牺牲了你也不要伤心。但是,他怎么能不伤心呢?

这就是骆有德老人,一门双烈士的故事。他的故事,是边境战争中无数家庭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中华儿女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忠诚,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如今,那些水泥台子,还在老山脚下,它们静静流淌着泉水,它们静静诉说着烈士们的故事。而在边境线上,那些烈士陵园,还在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它们守护着烈士们的灵魂。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让我们永远敬仰他们,让我们永远感谢他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