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东剧场新的功夫巨星正在冉冉升起:胡塞武装的逆袭之路(上)为什么胡塞武装会诞生于也门

 where5 2023-12-27 发布于四川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校尉演武堂》为头条备用号,此外别无分号。

友情提示:

八千字长文,谨慎入坑!

首先承认一个失误,这一轮巴以冲突,校尉刚开始忽视了胡塞武装。

说到这,有点怀念退役前的分析团队。一个人搞战略形势分析,确实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不过在中美博弈最为关键的中东剧场上,忽视胡塞武装,依然属于不能原谅的低级失误。

Image胡塞武装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也即咱们常说的胡塞的弟弟,胡塞其实是以姓为名,属于中文翻译问题

Image阿卜杜勒向来低调,网上的照片不多,这张还是颇有几分英气,颜值完全可以当主角

因为现在的中东剧场,先是哈马斯这个龙套唱主角,现在则是胡塞武装这个群演挑大梁,甚至还演出了几分功夫巨星的感觉。忽视了具备主角潜质甚至是巨星潜质的实力派演员,确实有失校尉非著名战略分析人员的水准。

这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有意思的地方,龙套也罢、群演也罢,纷纷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相反,原来自带主角光环的武打明星中东小霸王以色列,这次却沦为了被修理的对象,原来中东剧场乃至全球剧场的总导演美皮尔伯格,这次也不得不由幕后走上台前,帮自己的御用演员以色列客串示范如何用脸皮挡子弹。

Image现在的以色列,妥妥就是《鼠胆龙威》里的假功夫巨星龙威

Image美国这一轮繁荣卫士行动,繁荣没看到,打脸却是妥妥的,最终也就英国人出了一艘军舰

角色的转换,本身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场大变局中,世界大舞台,不再专属于千年不变的大导演、老明星。

同理,在这场大变局中,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龙套、任何一个群演,因为只要默默积蓄力量、牢牢把握机会,谁都可能变成扭转剧情的关键角色,谁都可能逆袭为新的超级大明星。

前面的发文说过,这一轮巴以冲突大戏,幕后大导演是俄梅隆,副导演是伊泽明,以色列是剧情需要注定被围殴的小反派,原本一直担任大导演的美皮尔伯格,则是剧情需要必须登台客串的大反派。

Image这个剧本,两位大导演已经对过很多次了

至于哈马斯,原本只是负责拉开大幕的龙套,不过一干阿拉伯、伊斯兰老演员迟迟不肯登场与以色列演对手戏,哈马斯只好硬撑。

好在这个时候,群演胡塞武装出来救场了。

救场如救火,胡塞武装的表现,不仅是分担了哈马斯的压力,更是开辟了中东剧场的分剧场——红海,也开辟了本轮巴以冲突的第二个高潮。

Image胡塞武装扣押的日本“银河领袖”号货船,已经成为当地民众打卡的热门景点

Image昔日被美国人羞辱的银河号

Image如今穿越红海的中国香港货轮,正好也叫银河号,这既是历史的巧合,更是历史的因果

当然,这个救场动作,大概率本来就是剧情的一部分。

只是校尉愚钝,没有第一时间看透剧情罢了。

中东剧场新的功夫巨星正在冉冉升起:胡塞武装的逆袭之路(上)为什么胡塞武装会诞生于也门

古人说过,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这个逻辑大体通顺,但漏了个前提:有非常之地,然后有非常之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文化积淀、民族性格,莫不源于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

中国之所以成为农耕文明,北方草原之所以诞生游牧文明,西欧之所以孳生海盗文明,都离不开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

这是数百万年如一日的塑造,平时意识不到,但却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Image有地理大中国,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

地理塑造了历史,历史决定了现状,现状集中体现于政治。

也门的政治乱局中,能够诞生胡塞武装这样的未来功夫巨星,既是历史的因果,也是地理的必然。

校尉总结一下,就是有也门非常之地,然后有胡塞非常之人。有胡塞非常之人,然后有红海非常之事,有红海非常之事,然后立打以非常之功。

Image打狗行动的首功,看来是被胡塞武装抢走了

一、也门地理

秤砣虽小,因为放在秤杆的远端,所以能压千斤。

也门虽小,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所以胡塞武装能够以小博大,用少量无人机和导弹,推动中东打以大联合向纵深发展,进而撬动美国的全球霸权。

红海门户

也门全名也门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北面与沙特接壤,东面与阿曼相邻,这也是也门唯二的两个陆地邻国。

Image也门地理位置

也门国土面积5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湖南;人口接近3400万(2022年数据),相当于湖南的一半。

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也门绝对算不上大国,但架不住人家地理位置好。

也门位于红海进入印度洋的咽喉要害,北面隔红海与厄立特里亚相望,南面隔曼德海峡与吉布提相望,出了曼德海峡向东,则隔亚丁湾与索马里相望。

没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索马里海盗老家。

凭借地理优势,开着小快艇的索马里海盗都能绑架巨型货轮,胡塞武装的装备再差,比索马里海盗可不知强了多少倍。

Image也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沙漠为主

正因地理条件优越,早在苏伊士运河贯通之前,也门南部的亚丁便被英国人占据,并经营成连接英国本土与印度殖民地的重要中转站。

苏伊士运河投入运行后,亚丁成为欧洲、亚洲航线最重要的途中补给点和转运港,一度跻身世界第二大港口,仅在新加坡之下。

当然,现在的亚丁港早已没落,但在军事层面,扼守曼德海峡的也门依然至关重要。

如果说红海是连通欧洲与亚洲的水路走廊,苏伊士运河是走廊通往欧洲的大门,那曼德海峡就是走廊通往亚洲的大门。

Image曼德海峡与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关系

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起的海域封锁,就是堵住了这座著名的泪之门。

泪之门——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全名巴布·厄尔·曼德海峡,阿拉伯语泪之门之意。

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还是要从曼德海峡特殊的地理条件说起。

Image

曼德海峡位于红海朝向印度洋一头,出了曼德海峡,就是非洲之角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亚丁湾,出了亚丁湾,就是辽阔的印度洋。

由于航道狭窄、洋流湍急、海况复杂、暗礁密布,曼德海峡经常发生海难,因此被当地阿拉伯人称为泪之门。

曼德海峡全长约50公里,宽约26-32公里,水深30-300米。

初看起来,这里的通道算不上狭窄,因为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只有17公里,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甚至才700多米。

但曼德海峡之中有诸多岛屿、暗礁,可通行的航道非常逼仄。

以印度洋入口处的丕林岛为界,曼德海峡被分为两部分。

Image

北侧名为伊斯坎德海峡,宽3.2公里、水深30米,乃是主航道;南侧名为马云海峡,宽26公里、水深300多米,虽然马云海峡比伊斯坎德海峡宽很多,但因为暗礁、岛屿太多,反而不利于通行。

Image海峡也罢、人也罢,遇见叫马云的,还是躲远点好

更要命的是,伊斯坎德海峡靠近亚洲也即也门一侧。在这个位置,也门还伸出了一个小半岛——赛义德酋长角。

哦,对了,丕林岛也是也门的。

Image丕林岛

也就是说,只要在丕林岛和赛义德酋长角架起火炮,也门就可以完全控制伊斯坎德海峡。至于马云海峡,也在丕林岛的俯视范围之内。

如果说曼德海峡是红海航线的泪之门,那也门就是控制泪腺的眼轮匝肌,胡塞武装一捏,以色列就涕泪交加。

对以色列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胡塞武装还没有控制丕林岛和赛义德酋长角,否则哭都没地方哭去。

Image胡塞武装的实控范围,离丕林岛还有一点距离,但已经足以从海上威胁曼德海峡

战乱之地的战乱之地、土豪堆里的穷汉

提及中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战乱,提及阿拉伯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土豪。

实际上,这种反应是反逻辑的,因为阿拉伯土豪也属于中东,而阿拉伯国家也不都是土豪。

比如控制着泪之门的也门,虽然他拥有随时让以色列痛哭流涕的超能力,但自己也是穷得令人掉泪。

在阿拉伯半岛七个国家中,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都是大富豪,阿曼略差,人均GDP也高达2.5万美元(2022年)。只有也门,人均GDP不到700美元,乃是世界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

Image这是2019年的数据,阿拉伯富豪全部位于阿拉伯半岛,但也门根本不在榜单上,甚至比巴勒斯坦还穷

作为亚欧非大陆海陆交通的十字路口,中东始终处于大国争雄、文化冲突、宗教战争、民族矛盾的一线,从来就是四战之地。

二战以后,几乎全世界都迎来了和平,但中东又被美苏两霸当成了最主要的博弈场,相继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叙利亚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无数战乱。

相比之下,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也门内战都不算什么。

但也门内战对也门造成的伤害,却一直延续至今。

地理塑造了历史,历史决定了因果。

也门今天的一切,除了地理条件,还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二、也门历史

正因也门的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一直是各大势力的争夺目标,因而造成了也门复杂的历史。

限于篇幅,本文无法完整阐述也门历史,这里只撷取与胡塞武装关系比较紧密的部分,做个简要的介绍。

伊斯兰化与什叶派

在历史上,中东虽然是战乱不断的四战之地,但也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之地,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

也门虽然偏于一隅位于中东的角落,但从公元前14世纪前,就曾先后建立麦因、萨巴、希米亚里特等王国,拥有三千余年的文字历史,堪称阿拉伯半岛的文明发祥地。

Image也门萨巴王朝遗址,2023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六世纪,也门被波斯第二帝国萨珊王朝征服,波斯文化开始深度影响也门。

公元七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快速崛起,很快征服了位于“卧榻之侧”的也门,同时开启了也门的伊斯兰化进程。

也门临近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城麦加、麦地那,乃是阿拉伯帝国最先统治的区域,也是伊斯兰化最早的地区。

换句话说,也门也可以算阿拉伯帝国的基本盘。

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帝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继承权之争,并逐渐演变为著名的什叶派、逊尼派之争。

简单理解,什叶派奉行血统论,认为穆罕默德(没亲生儿子)女婿阿里的后人才能拥有继承权。逊尼派名义上说是神权共和,其实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担任哈里发。

在这个过程中,逊尼派逐渐占据优势。尤其是伍麦叶王朝崛起之后,杀掉了阿里的儿子也是什叶派认可的继承人哈桑,并对什叶派展开大规模的迫害,逊尼派就此成为伊斯兰教的绝对主流。

这种状况,其实契合人性、符合逻辑。因为根据逊尼派的教义,在真主的大旗下,谁都可以打出一片天地,甚至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但如果按照血统论,外人根本就没有上位的机会。

因此,得到绝大多数枭雄支持的逊尼派,才会彻底压倒什叶派。

同理,选择什叶派的人,肯定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

比如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吞并后,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独立性,才选择什叶派,竖起了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反对派大旗。

Image地图上表现得非常清晰,什叶派地盘远远小于逊尼派,并且主要集中在伊朗附近

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不皈依伊斯兰教,波斯人没准早就被清洗干净了,如果选择逊尼派,又会很快被同化,结果与被清洗没有本质区别。

波斯的选择,其实就是在皈依伊斯兰教与保持民族独立性之间走钢丝。

至于北也门,之所以也变成什叶派信徒,则是因为另外一番因果,暂且搁下不提。

这里要记住的是,伊朗与北也门,不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还都属于什叶派,长期受到逊尼派的打压。

同病相怜也罢、抱团取暖也罢,北也门与伊朗走到一起,自有其内在逻辑。

南北也门与带英

人们习惯将分裂的也门称为南也门、北也门,从地理位置看,其实叫东也门、西也门更准确。

Image

出现这种反直觉的现象,是因为也门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面的红海和亚丁湾海岸,中间一切分,西偏北的部分就变成了北也门,东偏南的部分就变成了南也门。

不过南、北也门分家,是奥斯曼帝国末期的事。至于原因嘛,当然离不开全球搅屎棍带英。

公元十三世纪,在阿拉伯帝国的废墟中,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也门随之变成奥斯曼的领地。

大航海开启海权国家的殖民时代、黄金时代后,作为陆权帝国的代表,奥斯曼步入衰落期。

1839年,为了强化与印度的联系,如日中天的英国借口打击海盗,占领了也门南部的亚丁,并逐渐发展为亚丁保护国。在英国人的经营下,亚丁成为欧洲、亚洲航线最重要的途中补给港。

Image十九世纪的亚丁港

也门北部则继续归属奥斯曼,首府为萨那。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南也门的地位更加重要,亚丁逐渐崛起为全球第二大港口。

一战末期,为了彻底摧毁奥斯曼帝国,英国开始怂恿阿拉伯人独立。

1918年,北也门王国和汉志王国率先宣布独立,成为最早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但占据圣城的汉志,很快被内志也即后来的沙特吞并。

Image沙特崛起于内志,吞并汉志以后,才具备了充当逊尼派老大的资格

南也门依然归属英国,并且是作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1934年,沙特试图吞并北也门,被英国阻止。作为交换,北也门承认了英国对南也门的占领。

1937年,一辈子专业搅屎的带英,终于做了件好事,将南也门从英属印度分离出来,设立为单独的殖民地,否则婆罗多肯定要对南也门提出领土要求。

二战以后,全球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封建君主制运动。

1962年,北也门王国被推翻,建立也门共和国。这也是阿拉伯半岛上第一个非君主制国家,也门政治强人萨利赫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南也门也掀起了反对英国人统治的起义。1967年,英国人不得不把这块肥肉吐了出来。

独立后的南也门,也就变成了中东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虽然都叫也门,但南、北也门长期分隔,南也门亲苏、北也门亲西方,双方关系非常紧张,一度爆发军事冲突。

1972年,南、北也门在埃及签订开罗协议,同意制定两国统一计划。

此后,南也门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经济一落千丈,加上西方国家拱火,由此引发了三次大规模军事政变。

相反,原本经济落后的北也门,在萨利赫的统治下,依靠西方的支持,却逐渐恢复了发展。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陷入困境,南也门也失去了最大的支撑。

萨利赫抓住机会,于1990年5月完成了对也门的统一。

Image也门统一时,萨利赫与副总统合影,右边为萨利赫,话说副总统先生真像萨达姆

虽然名义叫统一,但由于北也门地位强势,实际双方权力并不对等。比如首都放在了北也门的萨那,总统也由萨利赫出任。

栽德派与胡塞

前面说了,在伊斯兰教崛起的早期,北也门选择了什叶派。

具体说来,北也门选择的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栽德派。

栽德派的起源,是什叶派公认的第三伊玛目侯赛因的孙子栽德·本·阿里。

伊玛目的本意为站在前面的人,引申为宗教领袖。在什叶派的语境中,则是大家公认的伊斯兰教继承人。

栽德是第三伊玛目的孙子,因此被栽德派视为第五伊玛目。但在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谱系中,栽德并未列入其中。

这种分歧,与南明的内斗颇有相似之处。永历皇帝自封明朝正朔,但鲁王根本不认。什叶派就好比永历皇帝的支持者,栽德派就好比鲁王的支持者。

有意思的是,就跟永历皇帝死于非命一样,根据什叶派记载,十二伊玛目中,除了最后一位马赫迪隐遁不知所踪,其余十一位都惨死在逊尼派手中。

虽然彼此的源头并不一致,但作为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少数派,什叶派长期处于被打压、被排挤的劣势地位,因此习惯于抱团取暖。

可以预计,在赢得伊斯兰世界主导权之前,什叶派内部关系会维持稳定。尤其是也门与伊朗,面对沙特以及沙特背后美国的共同威胁,两家更是好得蜜里调油。

补充一句,北也门山区之所以成为栽德派大本营,是因为栽德的后人曾经在也门建立伊玛目王朝,并断断续续持续了几个世纪。

Image也门山区

与此同时,栽德的另一个分支,也曾在伊朗北部山区建立神权国家。

到今天,栽德派主要就分布于北也门与伊朗,其中北也门为主,这可以视为北也门与伊朗的另一重渊源。

回到也门,现在也门的什叶派、逊尼派人口旗鼓相当,其中什叶派或者说栽德派主要集中于北也门,逊尼派则集中于南也门。

如果说英国人的干涉,是也门分裂最主要的外因,那么,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宗教分歧,则是也门至今战乱不止的内因。

再说胡塞。

1956年,胡塞武装的创始人侯赛因·胡塞出生于也门北部山区的萨达省。

Image胡塞武装最经典的形象,就是手持AK47,脚踩拖鞋

萨达是栽德派的老地盘,胡塞的父亲和爷爷不仅是部落首领, 也是当地栽德派的宗教领袖。

伊朗是山区、北也门也是山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伊斯兰的内斗中,什叶派长期处于下风,只能躲在山区猥琐发育。

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弱势民族,大多龟缩于不适宜生存的山地、荒漠、冻土、丛林的根本原因。

反之,任何一个能够占据肥沃平原的民族,即便今天非常拉胯,但肯定有辉煌的历史。

因为家学渊源,胡塞就是捧着《古兰经》在父亲的讲解中长大的。

成年以后,胡塞开始游历讲学宣传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身边人人信奉的栽德派,实际却处于逊尼派的重重包围之中。

感受到生存危机的胡塞,带领身边的信徒,组建了“青年信仰者”组织,以抵制逊尼派、壮大栽德派为己任。

如果命运轨迹就这么运转下去,胡塞大概率会成为当地的栽德派领袖,但很难登上更大的历史舞台。不过这个时候,胡塞的仇人兼贵人萨利赫送来了机会。

回头交代一下,1962年,自由军官推翻北也门王朝统治建立共和国后,胡塞的父亲作为主要骨干领导了保王党的叛乱。

也就是说,胡塞家族,原本是萨利赫等军官组织的死对头。

当时也门军官组织的支持者是埃及的纳赛尔。此时纳赛尔正与苏联打得火热,北也门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苏联输出革命的一部分。

而纳赛尔之所以支持北也门革命,除了组建大阿拉伯共和国的野心,更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考虑:收回苏伊士运河后,如果再控制曼德海峡,整个红海通道,便都变成了埃及的囊中之物。

Image收回苏伊士运河后,纳赛尔不单成为埃及的英雄,也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的英雄

也门革命威胁到了沙特王室的统治,纳赛尔的红海野心又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于是,原本支持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美国,马上拉着沙特,很干脆地站到了保王党也即胡塞家族身后。

所以说,别看现在胡塞武装是美国、沙特的眼中钉、肉中刺,当年也是小甜甜来着。

在这场博弈中,军官组织最终赢得胜利。又经过一番复杂的内战、内斗之后,萨利赫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北也门的执掌者。

不过当也门于1990年统一后,曾经大力镇压保王党的萨利赫,很快向胡塞家族伸出了橄榄枝。

三、胡塞家族与萨利赫

萨利赫生于1942年,比胡塞大14岁。

相比胡塞,萨利赫出身于普通的什叶派家庭,后来参军,遇到了背景显赫的贵人兼大哥哈姆迪。在哈姆迪的提携下,萨利赫逐渐从北也门政坛的群演逆袭为男主,最终完成也门统一大业。

Image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哈姆迪:时任也门武装部队副总司令,于1974年发动政变上台

1990年,也门统一,萨利赫迎来了一个终极难题:宗教社会与民选制度的天然矛盾。

什叶派为主的北也门与逊尼派为主的南也门合并后,导致也门全国的什叶派、逊尼派人口数量不相上下。萨利赫要想维持统治,必然两手抓、两手硬:一边分化打压逊尼派,一边扶持拉拢什叶派。

身为什叶派宗教领袖的胡塞,便成为了萨利赫的重点拉拢对象。双方一拍即合,就此结成政治联盟。

在胡塞的支持下,萨利赫成功掌握住了什叶派基本盘,也暂时坐稳了江山。

在萨利赫的支持下,胡塞的宗教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进入也门议会,得到了进一步打开眼界、扩大影响的机会。

通常认为,正是在这个阶段,胡塞接触到了现代国际政治,也了解了伊朗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出生于北部山区,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胡塞,不禁大呼一声:

我噻,原来世上还有能够将神权和民主结合在一起的政体!

Image胡塞武装的政治图腾:胡塞武装现任领导、胡塞的弟弟阿卜杜勒,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胡塞,真主党创始人哈桑

胡塞一声我噻之后,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将效仿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当成了最高追求。

结果不用说,自然是遭到萨利赫的打压。

道理很简单,所谓神权共和国,神权是高于治权的。如果按照胡塞的套路来,萨利赫的头上,将会增加一位类似霍梅尼的宗教领袖,而这位宗教领袖,很可能就是胡塞。

2003年,因为美军入侵伊拉克,萨利赫再次与胡塞爆发激烈的冲突。

胡塞认为,萨达姆虽然属于逊尼派,但依然是宗教兄弟,咱们不能帮着异教徒打自己人。

萨利赫就是靠亲西方路线上台的,自然不可能跟美国作对,断了自己的命根子。

双方骂战逐渐升级,开始进入“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境地,双方都毫不犹豫奔着对方的人品根基而去。

胡塞说萨利赫是美帝代理人,是伊斯兰世界的叛徒;萨利赫则说胡塞是打着真主旗号的宗教骗子。

插一句话,校尉一直说,舆论战是大战的前奏。实际上,除了市井流氓斗殴,人类社会稍微上点档次的博弈,无一不是从舆论战开始,包括今天的中东打以大联合、全球反美统一战线。

2004年,萨利赫解除了胡塞的行政职务。

胡塞则干净利索回到老家,召集“青年信仰者”发动武装起义。

意外的是,战事刚起,胡塞居然就被打死了。

这个局面,让萨利赫有点哭笑不得。因为按照什叶派的思维方式,胡塞就好比历史上被逊尼派干掉的圣裔,变成了新的信仰标志。

可以说,萨利赫非但未能把胡塞批倒批臭,反而塑造了一个宗教偶像。

Image在栽德派信徒心目中,胡塞已经变成了一个图腾标志

事实也是如此,“青年信仰者”就此改名“胡塞人”,在胡塞弟弟阿卜杜勒的带领下,继续跟也门政府军玩命。

不过玩命不是博命,在阿卜杜勒的带领下,胡塞武装的战略非常灵活。

简单说,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就谈。总之,战术上可以玩命,战略上绝不赌命。

就这样打打停停十来年后,拥有稳固基本盘栽德派的胡塞武装逐步壮大,而一门心思搞政治平衡并大肆贪腐的萨利赫却玩不下去了。

道理也简单,政治层面,萨利赫说是搞西方民主,实际却是搞独裁、搞贪腐,统一后的也门越来越贫穷;宗教层面,萨利赫是什叶派,却失去了很多什叶派的支持,必须依靠南也门的逊尼派;外交层面,萨利赫一直亲西方,可正是美国推动的阿拉伯之春,给萨利赫政权造成了致命威胁;军事层面,萨利赫需要依靠政府军,可他却把绝大部分利益交给了自己的家族……

Image胡塞武装扩张地图:也是越打越强、越剿越多的典型

正因萨利赫控制不住局面导致也门局势失控,才引发外部势力比如沙特、美国、伊朗的大肆干预,进而导致也门局势越来越乱。

乱局之中,2017年底,在逃亡的路上,萨利赫被胡塞武装截杀。

历史的因果,不追求现世报,但总是会有所体现。

下篇预告:

客观评价,也门之所以乱,与萨利赫有很大的关系,但不能全怪萨利赫。

因为这是也门的先天不足。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千年矛盾,再加上长期分裂带来的意识形态矛盾、经济矛盾、政治矛盾,以萨利赫的能力,虽然可以勉强完成也门形式上的统一,但却无法打造一个长期稳定、团结、和谐的新也门。

Image被轰炸后的也门

也门的分裂基因,千余年前就已经注定,因为什叶派、逊尼派分裂了;百余年前分裂基因被进一步加强,因为英国人来了;十几年前分裂基因又被再次激化,因为沙特人来了。

请看下篇:

中东剧场新的功夫巨星正在冉冉升起:胡塞武装的逆袭之路(中)狗大户登场、伊泽明露面

别忘了关注《校尉讲堂》,以防再次失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