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数学公布答案后,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预估的分数高出实际得分10~20分,为什么预估的要高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有一些不符合评分标准的计算过程或一些解题细节上产生了纰漏,导致扣了不少分。本节就将评分细节列一列,在平时做题时,按照规范来,多拿10几分,自己的省排名可以提升万名。 评分依据:高考数学的评分标准主要根据题型和题目难度来制定。 整体评分标准:除了每道题目具体的评分标准外,还有整体的评分标准。整体的评分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否牢固,以及是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会考虑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准确。 客观题评分标准 选择、填空属于客观题,侧重于对知识储备和知识能力的考察。通常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每道题目都有相应的分值,根据答案是否正确来评分。 主观题的评分标准 解答题属于主观题(解题思路不唯一)评分标准则相对复杂,主要根据学生的解题步骤和答案的正确性来评定。对于解答题,评分标准通常会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解题思路:高考数学解答题的评分首先会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前提,因此评分时会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评估。如果学生的思路正确,即使最终答案有误,也会得到一定的分数。 答案的正确性:答案的正确性是评分的重要依据。对于计算题和应用题,答案的正确性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一致,将会得到较高的分数。 解题步骤:对于解答题,除了思路和答案的正确性外,解题步骤也是评分的重要依据。高考数学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每一步的解题过程都有相应的分数。 数学表达和符号使用:在解答题中,学生需要使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路。如果学生的数学表达清晰、符号使用准确,将会得到额外的分数。 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题评分标准 考察计算能力题目:如果题目要求求解函数的导数或圆锥曲线,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最终得出的导数/圆锥曲线的定值/定比等问题也正确,那么这道题目可以得到满分。如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最终得出的不正确,那么这道题目会被扣分。 考察思维能力题:对于证明类题型,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证明某个数学定理或命题,并且推理过程符合逻辑,那么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例如,如果题目要求证明一个数学定理,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推理步骤证明这个定理,那么可以得到满分。对于应用类题型,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答案正确,那么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例如,如果题目要求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求解这个问题,并且最终答案也正确,那么可以得到满分。对于分析类题型,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那么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并且答案也正确,那么可以得到满分。 总的来说,高考数学的评分标准是为了确保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而设定的。每个题目都有其自己的评分标准,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回答问题,以便得到最高的分数。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3-数学(大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