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不受重用?这或许是对刘备及蜀汉有什么误解吧

 老易说史 2023-12-28 发布于湖南

相信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被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刺激得肾上腺激素剧增,太帅了,太提气了,太英姿飒爽了……

但是,通过对正史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其实电视剧中和演义小说中,赵云那种鲜衣怒马,于千军万马来去自如的形象其实更多是从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那里嫁接过来的。那么,问题来了,真实的赵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浏览了一下网络上的一些观点,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居然是:刘备一生不太重用赵云。更为甚者,还有人说刘备临死之前还反复交代接班人刘禅,要他千万不可重用赵云

吾心凄然,总算见识了啥叫张口就来。话不多说,咱们来客观地梳理一下赵云真实的一生,看这位名满天下的将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先主刘备到底有没有刻意怠慢他?

简单介绍一下赵云的生平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赵云的出身不可考究,但是可以推断得出来,他是河北本土豪强,但不是顶级的那种

公元191年,也就是刚刚占领冀州和意欲进攻冀州的公孙瓒即将互撕的那一年。因为袁绍刚刚占领冀州,且得到方式为人所诟病,冀州很多本土力量并不是很认同新来的袁绍,而公孙瓒由于派他的幽州铁骑在渤海郡一路驱赶后来被曹操收编的那几万青州黄巾军,而颇得冀州地方势力的青睐,当时很多冀州本土势力都倒戈投靠了幽州的公孙瓒了。赵云是此时率义从和本郡吏兵投奔公孙瓒,刘备也是这个时候舍弃袁绍投靠老同学公孙瓒的。

咱们先主这个人别的不说,那该死的魅力确实是无处安放,但凡有人愿意跟他吃一顿饭、喝个小酒或者聊会天,很少有不被他勾走心思的。在青州平原郡时,一个刺客都被先主给折服了,何况其他人。

总而言之,在公孙瓒手下,刘备和赵云的关系处得相当好。好到啥程度呢?当时的刘备还是一个到处开皮包公司的小包工头,后来被老同学照顾性地安排去青州辅助田楷与袁绍争夺青州地盘,赵云就无怨无悔地跟着去为刘备掌管骑兵(留意一下这个兵种)

后来,因为兄长去世,赵云要回家奔丧,便向公孙瓒提出辞职了。刘备也知道,赵子龙这么一走,再回到公孙瓒这里与自己共事的几率是微乎其微了,咱也别管先主是假惺惺还是真情流露,反正刘备是拉着赵云的手,老舍不得赵云走,那场景比情侣分手还让人揪心。

赵云也被彻底感动了,暗自发誓:君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刘备再见赵云是公元200年,当时官渡之战一触即发,丢了徐州的刘备正在袁绍手下混饭吃,因缘巧合地碰到了“老情人”赵云。刘备对“老情人”赵云腻歪到什么程度呢?同床共枕。要知道,那可是关羽、张飞才有的至高待遇。刘备的床有多大?能睡这么多人?大家别操这个心了,刘备的二弟被他丢在下邳,然后被曹操给俘虏了,此时的刘备大床有位置空缺。

刘备对赵云是真爱,赵云对刘备更加是真爱。他偷偷地为刘备招募了兵士数百,然后对外谎称那是刘备的原有部曲。

刘备一直很鸡贼,在官渡之战正式开打后,他迎回了他的二弟关羽,然后也不想在正面战场给袁绍卖命,就向袁绍申请到汝南去背后骚扰曹操。袁绍也正好需要这么个角色,于是便同意了。

但是,自身实力有限的刘备没法对行业大佬曹操打出太大的伤害值,在袁绍官渡之战失败后,又赶紧跑到了荆州刘表那里求职。

刘表会是慈善家吗?显然不太可能。他安抚了流浪汉刘备之后,便把他派到了新野给荆州守北大门,用意很明显,曹操要是打来了,你刘备这个外来人就得第一个顶上去。别怪我刘表不厚道,你刘备不是自己人,就只配拥有这种待遇。

刘备帮刘表守大门大概守了七八年,期间因为曹操要经营北方,也没怎么对南面的荆州发起进攻,所以刘备也没怎么经历战事,只在博望坡跟夏侯惇、于禁等打了个小规模战争。此战,刘备在新聘军师徐庶的指导下大获全胜,赵云也表现突出,生擒了敌将夏侯兰。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军南下,荆州震动。荆州老领导刘表去世了,接班的小儿子刘琮又是一个没有控局能力的平庸之人,他背后的荆州士族没想在刘琮这艘破船上堵上青春和明天,便怂恿刘琮投降了。

公司都宣布被合并了,刘备这个保安队长还能咋滴,要么跟着投降,要么赶紧跑路呗。但鉴于他和曹操之间的种种恩怨,他只能赶紧跑路。

但一直舍不得杀刘备的曹操果然是曾经爱得有多深,如今就恨得有多猛,他对刘备下了江湖追杀令。曹操亲率曹军中的特种兵大队虎豹骑一路追杀刘备,最终在追到当阳境内的长坂坡追上了刘备一行。

这次遭遇战成就了两个人的千古之名,一个是赵云,一个是张飞。赵云的名画面是于乱军之中救出了被刘备当包袱甩开的幼子刘禅和老婆甘夫人;张飞的名画面是当阳桥头一人喝退曹军千军万马。这两件事虽然在演义中有所夸大效果,但剧情是基本真实的。

此战之后,赵云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军,后来攻取益州有功的魏延也干了这个岗位。而且,当时刘备还是要啥没啥,这个编制和待遇其实很高了。

赤壁之战后,鸡贼的刘备趁机打着江夏刘琦的名号收复了荆南四郡,赵云被刘备任命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

这里有个著名的插曲,赵范贼心不死,打算用自己的美女嫂嫂来腐蚀蜀汉的革命好干部,要把守寡的嫂嫂介绍给赵云,结果被赵云给拒绝了。要知道,被刘备偷心过的人岂是一般人可以撬得动墙角的?人家赵云早就和关羽、张飞一样了——咱生是刘大哥的人,死是刘大哥的鬼。后来,赵范果然背叛了组织和革命,站位比较坚定的赵云没有受到牵连。

刘备拿下荆州(其实是一半)后,公司初具规模,形势喜人,还战略性地给东吴的小字辈孙权当了妹夫,算是开始了有模有样地以老板身份混江湖了。

211年,刘备受邀入川。荆州大本营的事务安排大致是:总经理是诸葛亮,对外业务是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亲”兄弟,赵云则被任命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相当于总政委。另外,赵云还身兼了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内务总管,相当于大家熟知的禁军总教头,刘备把核心安全交给了赵云。

刘备入川后,同样十分鸡贼的孙权也开始搞小动作了,他气愤妹夫刘备抢了他的蛋糕,于是便借口母亲吴国太生病召回了妹妹孙夫人,孙夫人还把小刘禅也带走了。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那就是想以后跟妹夫探讨一下人质的意义。但所幸,刘禅最终被赵云和张飞带人给截下了。

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正式开撕,赵云、张飞随诸葛亮入川支援老大哥刘备,一路上十分顺利,成功与刘备会师成都城下。赵云在刘备拿下成都后,被封为翊军将军

在刘备入主益州后,赵云就“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的分配方案”给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刘备的原意是先拿这些东西来给兄弟们分红,但赵云从长远考虑,觉得要先用这些东西来收买成都百姓的心,刘备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

然后,赵云再次有画面、有声音的时候是汉中之战的时候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名画面便是“子龙一身是胆也!”

刘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汉中之后,曹操亲自率军过来接应汉中张郃那支部队,并试探性地打了一下刘备。刘备曾被一生之敌曹操打出火气来了,一度要跟曹操拼命,但是被身边的明白人法正给拉住了,后来采取了小规模袭扰、偷袭粮道的方式消耗远征的曹操。有一次,老将黄忠在偷袭粮道的时候,到点未归,情况异常,赵云便率人前去接应,不料却碰上了大魔王曹操本尊。赵云率着几十个手下且战且退,退回了汉军营寨,但汉军营寨此时比较空虚,根本挡不住曹军的攻击。赵云一不做二不休,就打开城门,来了个“空城计”(丞相版空城计是杜撰的,赵云版才是真的),结果顺利吓退曹操。关键是,赵云在吓退曹操后,还敢率军追击,给曹军造成了大面积死伤。事后,刘备由衷地感慨:“子龙一身是胆也!”赵云又一个名画面自此诞生。

赵云在这一高光时刻后,受到了刘备极高规格的礼遇——刘大哥给他开了一整天的庆功宴。悄然之间,军中更是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关羽战死后,刘备基于各种考虑,于221年发动了夷陵之战。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正确性一直是一个争议,之前咱也分析过,客观地讲,谈不上什么正确与否,而是刘备没得选择。因为曹丕称帝触犯了刘备的政治底线,而大舅子孙权又越来越得瑟,甚至已经耀武扬威到他家门口了,还不断地对他进行政治侵犯,他必须得打一个。打谁都是打,选择更加嚣张、逼得更紧还有杀弟之仇、背刺之恨且更容易打的孙权,这其实并没有很大的错。

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讲,刘备是应该先打曹丕的。因为曹丕称帝使得曹魏和蜀汉的政治冲突更加剧烈了,你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你得积极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呀。

赵云的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他觉得应该要先打曹丕,并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遗憾的是,刘备这次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而是让他留守江州(因为张三爷被害了),自己东征去了。

夷陵惨败时,赵云果断起兵接应刘备,但为时已晚,最终在永安接到了一败涂地的刘备。

223年,先主刘备结束了他极为传奇的一生,蜀汉来到了后主时代。赵云被升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爵为永昌亭侯,随后又升迁为镇东将军。记住这些职位名称,等下分析赵云是不是真的不得重用,会用得上的。

赵云人生的最后一战是228年的诸葛亮第一北伐。诸葛亮北伐的战略路线其实是先经略陇右、再图关中。所以,诸葛亮亲率主力进攻陇右,而安排赵云、邓芝兵出斜谷道为疑军。众所周知,这次北伐因为马谡那个败家玩意失守街亭而功亏一篑,主战场落败,负责策应的赵云、邓芝是胜是败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赵云的真实战况是在箕谷遭遇了曹魏名将曹真的抵抗,由于敌强我弱,最终败下阵来,但由于赵云调度得当,亲自断后,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事后,首次北伐失利的诸葛亮自降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但诸葛亮是有名的奖罚分明的,鉴于赵云在退兵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他把赵云军中多余的绢布都赏给了赵云和将士们,但是赵云觉得自己是败军之将,没脸受赏,所以建议充公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生平第一次在曹真手里吃了败仗,心里过不去那个坎箕谷兵败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9年,赵云便寿终正寝了。

赵云死后,他的大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后官至虎贲中郎督。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261年,这位为蜀汉奉献了一切的将军,被刘禅在亡国之前封为了顺平侯。

赵云真的不被重用吗?

网上有很多人说赵云一生不被重用,还牵强附会地找出各种理由来支撑:比如不该救回后来接班的刘禅,让刘备的其他夫人背后势力有意见;比如让孙夫人差点带走刘禅,这属于工作失职;比如不该阻止了刘备刚进成都时给兄弟们分红,这是断了兄弟们的财路;比如不该反对刘备给关羽报仇,这激怒了兄弟情深的刘备……

咱都不知道这些人的脑回路咋这么清奇,真是啥也可以张口就来。

话不多说,咱来全面梳理一下赵云的一生吧,看看他在蜀汉集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刘备喜欢笼络人心是不错,但是人家是跟青楼女子一样吗?只要是看得顺眼的人就可以同床共枕吗?刘备对待赵云的方式,其实也就关羽、张飞这两个结义兄弟享受过。

刘备为啥这么看重赵云呢?因为他和赵云是相识于微末之时,这份感情格外地真诚和真实。也正是因为刘备把赵云视为自己的铁杆哥们,赵云才会从公孙瓒那里辞职后,念念不忘老大哥刘备。时隔多年,再见刘备,立马就跟找到组织一样的,是不是比很多痴男怨女还痴情?刘备若是真的对赵云不好,赵云会这么掏心掏肺吗?

长坂坡一战,刘备能不感动?虽然“怒摔刘禅”的戏码是人为加工的,但是刘备做人一直是相当厚道的,对于自己的兄弟们一直是相当感恩的。别看赵云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也只是被刘备封为一个牙门将军。这对当时各方面都比较寒碜的刘备来说,已经很能表达诚意了。

而且,大家知道牙门将军是干啥的不?牙门将军其实主打核心防御的,结合后来刘备对赵云的各种安排,刘备是十分懂得专人专用的。

刘备在拿下荆南四郡之后,便把四郡之一的桂阳郡交给了赵云,这叫不重用赵云?要知道,那可是漂泊了大半辈子的刘备拿下的第一块地盘,其余都都是交给诸葛亮这样的亲信中的亲信,自己还亲自主管了一个武陵郡。

荆州时期,赵云被安排主管军务和内务,这是打杂的工作吗?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这两项工作是能够轻易交给外人的吗?咱如果不能理解,就对比一下典韦和许褚两个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吧。典韦就是曹操身边一个保镖,在宛城被自己浪死之后,曹操后来多次哭得死去活来,为啥?对外的将领他有的是,但是信得过又靠得住的贴身人真的不好找。

入川后,赵云作为刘备的老兄弟,其实是一直被委以重任的。虽然更多的时候是被留在领导身边工作,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人家刘备从来没有落下过赵云,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不就打了个汉中之战吗?人家带上赵云没有?给了赵云机会没有?若没有,“赵子龙一身是胆”这样的名场面是怎么来的。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是发表了反对意见。所以,一些心理阴暗的人觉得刘备趁机打压赵云,不带他玩,让他去镇守江州。同志们,要知道江州是益州的东大门,之前一直都是张飞这样的大咖在镇守,后来更是唯二的托孤大臣李严在镇守,让赵云去镇守江州居然被理解成刘备不待见赵云?要知道,当时张飞可是被征调去伐蜀随后便遇害了。

刘备死后,赵云被升任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爵为永昌亭侯,随后又升迁为镇东将军。中护军这个岗位有多关键,大家可以去参考司马家成功政变的过程。“四征将军”、“四镇将军”是什么级别,大家也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

总而言之,赵云在蜀汉集团一直都是备受重用的。根本原因是刘备和赵云君臣两相宜,你对得起我,我也对得起你。咱们把范围放宽一点,刘备这一辈子几乎就没有对不住任何一个老兄弟,绝不会干出单独针对赵云那种事来。而赵云一辈子对刘备父子绝对是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

赵云之所以没有关羽、张飞等人更多战场表现,其实除了他担纲了领导警卫团的工作外,还跟他擅长的作战方式有关系。赵云是河北人,从之前的介绍也可以看出,人家是骑兵出道的,跟着刘备到了南方,后来更是跑到了山区巴蜀。一来刘备集团受资源限制,骑兵资源相当有限;二来受环境限制,蜀汉不需要大规模骑兵作战;所以赵云这样的人实际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遭遇同样情况的还有后来投靠刘备的锦马超。

所以,同志们,咱们看问题千万不要光看表面,别只顾着那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多静下来去想一想背后的逻辑。

赵云真不被重用,能交出那么亮眼的职业答卷吗?“孤身救主”和“浑身是胆”这种高光战绩出得来吗?从不轻易分兵的诸葛亮会让他独领一军去牵制曹真吗?

有些人,光读野史、演义,就让人惊为天人了,但真正要把正史读透了,往往是更加让人心生敬佩的。赵云和诸葛亮、关羽等都是这样的人。

请珍惜赵云这样的人

赵云这样的人,可以说,无论是做兄弟、做朋友、做下属、做搭档,都是让人无话可说、无可挑剔的。既忠诚又勇猛,关键是还没有各种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么说吧,如果大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种人,真的可以说是捡到宝了。

以忠诚之名,行不轨之事,这或许是历史和生活都比较常见的事情。比如蜀汉的魏延、李严、姜维等等,都是如此。

这种人和事,其实给我们大多数人带来极大的困扰,也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宁可与真小人相处,也不愿和伪君子来往的道理。

我们很多人总喜欢无限放大一个人心意的重要性。心意很重要,但不是什么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你好”、“真的爱你”等冠冕堂皇的旗帜下,滋生了多少不可描述的阴谋与伤害?坏了多少人的好事和美梦?

我们常说要追求“真、善、美”,其实这三者是需要和谐统一的,而不应该单独放大。用理论予以解释,大抵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了。

赵云这样的人大抵是把“知行合一”落实得相当好的了。我是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做;我是怎么做的,我就怎么想。我不会轻易随便地给自己加戏,不会给自己的言行增加各种搭头,什么跟卖肉一样,买两斤精肉要搭二两臊子肉,这事咱干不出来。

别怪咱说话太直接,咱大多数人身边几乎就没有赵云这样的人。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有可能遇到赵云这样的人呢?这还得跟刘备学习。有句话叫做“人都是相互的”,你只有对别人赤诚相待,别人才会对你付与真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同怀以视之,敲一下黑板,重点不是“得一知己”,而是“同怀以视之”。这个逻辑就相当于伟人的“打扫好屋子再请客”,也就是先做好自己。

纵观整个汉末,其实像赵云那样的武将是少之又少的,且基本上分布在实力最弱的蜀汉集团,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去慎重思考的问题。以金相交,金耗则忘;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以情相交,情逝人伤; 唯心相交,静行致远——这是我提供的参考答案,诸君自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