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羊诗评(第79辑)黄卓群

 昵称77676907 2023-12-29 发布于湖北

                      君羊诗评

🔴七绝·雪后

慕雪

遍地皑皑不见尘,寒风飒瑟袭行人。

泥途未露本来面,却作逢时洁净身。

《七绝·盼雪》次韵慕雪老师《雪后》

蔡云

不见皑皑净陌尘,天公有负世间人。

当求大圣施魔法,棒遣琼妃伴老身。

雪后(步韵慕雪老师雪后)

蔡凌云

皑皑白雪掩风尘,只见梅花难见人。

脚印几排何处去,欲追已不少年身。

君羊点评:在冬季的某个清晨,慕雪老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雪后的画卷。在这首《七绝·雪后》中,他用清新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出了雪后世界的独特魅力。

首句“遍地皑皑不见尘”,形象地描绘出了雪后大地一片洁白,无尘无垢的景象。“寒风飒瑟袭行人”,又从侧面展现了雪后寒风的凛冽,给人们带来了清冷而真实的冬日体验。

“泥途未露本来面,却作逢时洁净身”,这两句诗中,慕雪老师以拟人的手法,将雪比作一个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而将自己清洁得干干净净的精灵。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

在蔡云的《七绝·盼雪》中,他从另一个角度对雪后进行了描绘。“不见皑皑净陌尘”,这句话既呼应了慕雪老师的首句,又表达了对雪的期盼。“天公有负世间人”,蔡云用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雪的渴望和失望,富有哲理。

“当求大圣施魔法,棒遣琼妃伴老身”,这两句诗中,蔡云以孙悟空的形象自喻,表达了人们希望借助某种力量,让雪再次降临人间的愿望。

在蔡凌云的《七绝·雪后(步韵慕雪老师雪后)》中,他对雪后的景象又有了新的诠释。“皑皑白雪掩风尘”,这句诗与慕雪老师的首句如出一辙,却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描绘。“只见梅花难见人”,蔡凌云用梅花象征了冬天的生机和坚韧,与雪后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脚印几排何处去,欲追已不少年身”,这两句诗中,蔡凌云通过对雪地上的脚印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用“欲追已不少年身”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遗憾。

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对雪后进行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冬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他们的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遗憾。这些诗用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冬日世界。

🔴月下对酌

文/邱峰

雁语相邀月下逢,参商老友话西东。

池塘倒映粼粼影,杨柳轻摇习习风。

纵有千愁金镜里,谁怜一梦玉壶中。

今宵对酌今宵醉,我与刘伶酒胆同。

君羊点评:在邱峰的《月下对酌》中,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友人相聚、饮酒赏景的温馨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雁语相邀月下逢,参商老友话西东。”中,诗人通过“雁语相邀”和“月下逢”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相聚的珍贵与偶然。同时,以“参商老友”指代相聚的友人,增强了诗歌的代入感,让读者在脑海中迅速构建出画面。

颔联“池塘倒映粼粼影,杨柳轻摇习习风。”则将视角转向环境描写。池塘的粼粼波光与杨柳的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友人在如此美景中相聚的愉悦心情。

颈联“纵有千愁金镜里,谁怜一梦玉壶中。”情感转折,诗人以“金镜”和“玉壶”为喻,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哲理性。

尾联“今宵对酌今宵醉,我与刘伶酒胆同。”则以刘伶为比,表达了诗人今宵对酌、尽醉方休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的爆发,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以月下对酌为线索,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友情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温暖。这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使得《月下对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感悟的人生之书。

🔴【七律】吟魏源

作者/三闲

宝庆金潭风水妍,神童少小赋佳联。

心牵华夏南京考,笔指江山海国编。

放眼全球寻出路,师夷长技问方圆。

夕阳晚景冯唐老,净土四经归自然。

君羊点评:这首七律诗的主题是“吟魏源”。魏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联“宝庆金潭风水妍,神童少小赋佳联”,通过描绘魏源故乡湖南邵阳的美丽风景和魏源小时候的才华横溢,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颔联“心牵华夏南京考,笔指江山海国编”,表达了魏源对祖国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他希望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通过编写《海国图志》等著作,让国人了解世界,寻找救国之路。

颈联“放眼全球寻出路,师夷长技问方圆”,是魏源思想的核心。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这里的“师夷长技”指的是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而“问方圆”则表达了魏源对国家未来的探索和追求。

尾联“夕阳晚景冯唐老,净土四经归自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魏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里的“冯唐老”寓意着魏源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而“净土四经归自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魏源思想的崇高评价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吟咏魏源的一生和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辛历程和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五律·秋日黄昏感作(新韵)

何君 湖北鄂州

白日依山近,晚霞染白云。

沙鸥摇雪絮,碧水闪金鳞。

灯火江边亮,月光天上欣。

人生无限好,何必畏黄昏。

君羊点评:《五律·秋日黄昏感作》是一首描绘秋天黄昏景象的诗,它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智慧的独特感悟。

首句“白日依山近”,写出了太阳即将落山的情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这个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带有一种历史和时间的厚重感。太阳每天都会经历升起和落下,就像人生中的兴盛与衰落,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

“晚霞染白云”,这一句用“染”字形象地表达了晚霞的色彩和形状变化,把云彩被晚霞映照的美丽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和描绘能力,也暗示了生活中的色彩和变化。

“沙鸥摇雪絮”,这里用沙鸥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美丽景象。同时,“摇”字也形象地表现了雪花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动态美。这一句不仅有视觉效果,也有触觉和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碧水闪金鳞”,这一句描绘了江水在夕阳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同鱼鳞般的光影交错。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带有一种神秘和奇幻的感觉。

“灯火江边亮,月光天上欣”,这两句写出了黄昏时分的城市景象。灯火初上,与天上的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这里用灯火和月光作为意象,表达了人间与天界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平凡与诗意。

“人生无限好,何必畏黄昏”,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美,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尽管生命有限,但是只要我们珍惜每一个时刻,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那么黄昏的到来并不需要畏惧。这里,“黄昏”可以理解为生命的终点,而诗人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五律以秋日黄昏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思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表现,更在于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欣赏,而生命的终点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冬梅报春

游发华

高天漫卷絮飞飏,大地皑皑映四疆。

雪压冬梅腾白雾,风吹玉屑显红妆。

长河封冻禽归隐,悬瀑凝冰玉琢琅。

自有春潮先择友,已随寒客抱枝香。

君羊点评:《冬梅报春》是一首赞美冬季梅花的诗歌,作者游发华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冬梅傲雪报春的生动画卷。

首先,诗歌的开篇“高天漫卷絮飞飏,大地皑皑映四疆。”便展现出了一幅广阔无垠的冬季景象,高空中雪花飞舞,大地上白雪皑皑,覆盖了所有的色彩。这样的背景为冬梅的出现做了铺垫,也凸显了冬梅的坚韧和美丽。

“雪压冬梅腾白雾,风吹玉屑显红妆。”这里,作者通过“雪压冬梅”和“风吹玉屑”的描绘,展现了冬梅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姿态。同时,也通过“红妆”一词,暗示了冬梅的美丽和坚强。

接下来的“长河封冻禽归隐,悬瀑凝冰玉琢琅。”两句,作者用“长河封冻”、“悬瀑凝冰”等词语,进一步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和静谧。这样的环境衬托出了冬梅的顽强和坚韧,也凸显了冬梅的生命力。

最后,“自有春潮先择友,已随寒客抱枝香。”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冬梅深深的敬意和赞美。冬梅选择了在寒冷的冬季开放,与寒霜为伴,抱枝而香,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坚持和执着。同时,“自有春潮先择友”一句也暗示了冬梅是春天的使者,预示着生命的新生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中,游发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冬梅的美丽、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也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衬托出了冬梅的傲骨和坚强。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和静谧,更能感受到冬梅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这不仅是一首赞美冬梅的诗歌,也是一首赞美生命、赞美坚持和执着的诗歌。


🔴巫山一段云·残荷咏

寒雪梅子(湖北)

翠袖红妆谢,香魂锁玉冰。繁华一梦月华凝,瘦骨立铮铮。

任尔凌霜雪,知时听雨声。历冬夏几度枯荣,馀韵守心明。

君羊点评:这首《巫山一段云·残荷咏》是一首深具韵味的词,作者以残荷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残荷的独特魅力。

词的上片,作者以“翠袖红妆谢”起句,将残荷比作翠袖红妆的女子,形象生动。接下来,“香魂锁玉冰”一句,将残荷的香魂与玉冰相锁,形象地描绘了残荷在冰冷的冬季中的坚韧与美丽。而后,“繁华一梦月华凝,瘦骨立铮铮”两句,表达了残荷虽已繁华落尽,但依然有坚韧的瘦骨傲立在寒风中。

词的下片,“任尔凌霜雪”一句,以凌霜雪比喻残荷的坚韧不屈,“知时听雨声”一句,则表达了残荷虽然枯萎,但仍然能感知雨声,保持生命的敏感与活力。最后,“历冬夏几度枯荣,馀韵守心明”两句,总结了残荷历经冬夏的枯荣,但仍然保持内心的明净与韵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残荷坚韧、美丽、敏感的特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坚韧与美丽的赞美。

🔴梅弄影·冬梅

达万明

叶飞霜晓。月冷寒风扫。初雪今年赶早。玉絮云飘,碧山银白皎。

蕾梅犹俏。映雪幽馨妙。笑傲霜寒纷扰。逸远芬芳。迎春烟柳貌。

君羊点评:寒冬的早晨,霜飞如白,月光如水,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扫过每一寸土地。这是达万明的《梅弄影·冬梅》中的景象,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寒冬中那一抹独特的色彩。

“叶飞霜晓,月冷寒风扫”,这两句词,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清冷的冬日早晨,感受到霜的寒意和风的凛冽。而“初雪今年赶早,玉絮云飘,碧山银白皎”,更是将雪的早临和冬的冷寂描绘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这肃杀的冬季,有一抹生机勃勃的色彩——冬梅。“蕾梅犹俏,映雪幽馨妙”,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它的俏丽与幽雅,与雪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达万明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讴歌。

“笑傲霜寒纷扰”,梅花以它的坚韧和傲骨,笑对霜寒的侵袭,就像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苦与挫折时,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逸远芬芳,迎春烟柳貌”,这两句词描绘了梅花淡雅的香气和它对春天的期待。

达万明的这首词,以冬梅为媒介,向我们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赞美冬梅的坚韧与美丽,也是在赞美生命的顽强与美好。同时,他用冬梅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乐观和希望,期待春天的到来。

🔴七律二首·国家公祭日感怀

何君 湖北鄂州

警笛频鸣思绪长,金陵血泪染肝肠。

万人坑满悲老眼,群寇恶盈恨豺狼。

南海亦掀风浪滚,东瀛仍做魔梦狂。

铭怀国耻行公祭,抚摸疤痕紧握枪!

悲伤今日罩神州,每忆倭夷恨不休。

卅万冤魂天共恸,百千黎庶志同仇。

警钟长响铭奇耻,赤帜高扬扫国羞。

公祭彰明仍处险,妖氛四起刻心头。

君羊点评:何君的这首《七律二首·国家公祭日感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悲痛和民族情感的诗歌。它以国家公祭日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和对祖国未来的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七律二首·国家公祭日感怀”已经清晰地揭示了主题和情感。七律是一种固定的诗歌格式,而“感怀”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感慨。这样的标题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警笛的鸣响,引发了思绪的长河,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悲剧的回忆让人肝肠寸断。他以“万人坑满悲老眼,群寇恶盈恨豺狼”来形容日寇的残忍和恶行,表达了对受害者的深深同情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怒。同时,他指出南海风浪滚滚,东瀛仍做魔梦狂,揭示了国际形势的紧张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最后,他以“铭怀国耻行公祭,抚摸疤痕紧握枪”来表达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决心,呼吁人们不忘历史,紧握警钟,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第二首诗中,诗人继续以悲伤的语气描述了今日神州被阴霾笼罩的景象,表达了对倭夷的深仇大恨。他用“卅万冤魂天共恸,百千黎庶志同仇”来形容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和对祖国人民的团结。他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奇耻,高扬赤帜(红旗),扫除国耻,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勇气。最后,他以“公祭彰明仍处险,妖氛四起刻心头”来表达对国家公祭日的敬仰和对祖国未来的忧虑,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警惕。

总之,何君的这首《七律二首·国家公祭日感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力量的诗歌。它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通过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呼吁人们不忘国耻,紧握警钟,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奋斗。

🔴竹

文/霄汉银川

直上入云端,常青耐苦寒。

虚心迎日月,高耸傲穹天。

君羊点评: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歌,表达了竹子高洁、坚韧、虚心、高节的品质。

诗歌第一句“直上入云端”,描绘了竹子高大挺拔的形象,表现出其坚韧不拔的性格。第二句“常青耐苦寒”,则强调了竹子不畏严寒,始终保持翠绿的色彩,寓意着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句“虚心迎日月”,表达了竹子虚怀若谷的品质,展现出其深邃的内涵和不凡的气度。第四句“高耸傲穹天”,则将竹子的高洁品质推向了高潮,强调了其傲然挺立、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特点,寓意深刻,发人深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竹子的品质和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坚韧、高洁的品质。

🔴咏梅

范英民

开在寒冬里,立于冰雪前。

为君报春信,不弃复年年。

君羊点评:这首《咏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诗人范英民通过描绘梅花在寒冬中傲然挺立、为春天传递信息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忠诚不渝的精神。

诗中的“开在寒冬里,立于冰雪前”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生命力,它不畏严寒,傲然开放,为寒冷的大地增添了一份生机。这种描绘让人不禁想起了梅花在冬季中的独特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为君报春信,不弃复年年”则进一步展现了梅花的品质。梅花不仅在寒冬中开放,还为春天传递信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种忠诚、守信的品质让人深感敬佩。同时,“不弃复年年”也表达了梅花对生命的执着和坚韧,它不畏困难,不放弃任何一个生长的机会,这种精神也让人深受启发。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坚韧和执着,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