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半年发现真相,你不懂的哈苏H系统

 华山哥哥1962 2023-12-29 发布于湖北

作者:新昼

0前言

Hi,我是新昼,关注我看更多用爱发电的文章

哈苏 ,这个名字很多人熟悉又陌生,它的大名一出场,可以让佳能索尼尼康等日系相机用户马上停止吵架,任何有各种繁琐喜欢挑别人毛病的人,在哈苏的光芒下,都会默不作声,只留下羡慕和惊喜的感觉。

在十多年前,刚玩摄影不久的我,也非常很好奇这个机器为什么会有十万起步,动辄几十万的高价,甚至没有评测只有新闻,没有详细的简体中文资料甚至没一本电子说明书。更重要的,是区区学生又怎么会有机会接触这种顶级的产品?

但还好,时间能改变很多。

所以今天就来说一下,哈苏H系统,以及其中的H4D,也是我所购买的相机。

因能力有限,文章可能有误,如发现请在评论区指出。

1起源

很多人说到哈苏中画幅,多数可能是想到500,503这些

同时,哈苏也经常在各种介绍顶级相机的内容里和徕卡放在一块,并且它的价格也令人惊讶,不过,哈苏的设计概念和徕卡是截然不同的,它其实更多是生产力的代表,性能和素质的领头羊,直接来说就是哈苏少一份精致但多一份专业。

2005 年第三季度,哈苏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这就是这个世纪,时尚摄影们用的最多的哈苏H系统,革命性的审批工作流设计,还有色彩控制的新概念,以及和Adobe深入合作产生的数字负片技术。各种设计理念为后面H系列机身在高端商拍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过话说回来,哈苏H1这一台H系统首机其实是和富士进行合作的结果,哈苏并没有太多现代数字化技术,甚至我有理由认为他们没有自动对焦的专利储备。

哈苏H1有个FUJI版本叫GF645AF,配色是以黑色为主的

同时还有一些HC卡口的镜头,会出现印着Fuji标的情况,这些镜头往往会比印着哈苏标的更便宜

2一些常见误解

2.1哈苏是奢侈品,错

哈苏虽然贵,但并不是奢侈品,哈苏是生产力,和徕卡完全不同,徕卡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会更深厚一些。

哈苏在互联网上的评测,特别是H系列,真的不多,主要就是都在正常用,不会有几个人买去评测,另外,我和一个老师讨论了解到,哈苏的厂家不会找媒体去做测评。

当然现在我能拿来做评测还是因为二万多就能买一套,时间是杀猪刀哇。

2.2 H1到H6机身没变化,错

尽管经常听别人说,H系列在刚刚发售的时候就是已经是完成了未来几十年的设计,诸如此类,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化缺陷的语句类似于灵动岛的设计

实际上,他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只是说没有像是A7R3到A7R5那样变化巨大。

哈苏可能没有条件进行机身的升级,毕竟主要辅助设计的是富士。但是做一些小的升级例如说truefocus功能,就是基于机身升级得到的。

另外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也是有的,比如电池扣,比如H1和H2电池与H3以上型号电池的电压就有所不同。

2.3 数字后背和胶片后背都能用,错

实际上除了H1到H3之外,后面想要使用只能用带X的机型了,比如说,H5D = 配合数字后背的H5,H5X = 配合胶片后背的H5机身,X和D在按钮以及后背兼容性上具有差异,比如H4D有ISO/WB 按钮,而H4X就没有,另外H4X还没有提供给原厂数字背的供电引脚。

带D,F的都是原厂后背套装,没有的话就是用户单独买Leaf或者飞思后背。

之所以这样设计,我猜测这是一种商业策略吧。但是,原厂的不支持,副厂那边却不一定,比如飞思P25 后背因为具有单独的供电,所以就能支持在H4X上面使用。

3.哈苏H系统的设计

哈苏H系统是模块化的设计,延续早期500,503等相机的特点,可以直接拆成“方块”,并且具有还可以的兼容性,这使得你可以给哈苏单独升级其中一部分,例如说取景器能直接套用其他型号的。

但是模块化并不是完全好事儿,这其中有一些不得不说的问题,典型的就有接触不良,我也就用了几个月十几二十次,就遇到了镜头错误,后背错误,机身错误,机身关了后背没关等各种各种花式问题,当然,以上问题拆电池都能完美解决,但还是让人急出冷汗。

3.0 哈苏怎么拆?

想要拆开这台相机的各个模块,你需要这些操作,首先取景器左侧按钮按下后,可以拿起。

然后同时按下这部分, 且后推这个按钮,能拿下数码后背

镜头的锁定按钮在机身左侧,按下后,顺时针旋转拧出

3.1 有哪些配件?

哈苏的配件,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当然我这里要说的主要是我所拥有的原厂随机器的附件,最大一捆是联机线,同时数码后背的快门同步线和引闪同步线,也是包含在内的

和很多国际化产品一样附带有可换的充电器插头,但是这里提供了一个8字接口。

各类线材在质量上有非常可靠的水平,不管是模具合缝还是注料,都做到了精细的程度

联机线主要是搭配火线接口的电脑使用,典型的就是2011款的17寸的MacBook

还有背带,这个背带很厚实,具有一定的防勒效果,毕竟哈苏重量实在够呛

除了我所拥有的这套标配,还有一些可以选购的配件,比如说HM16-32胶片后背,只是这东西有一定的要求

在机身的左侧接口可以连接GPS模块,这个模块我也没在国内看到售卖。

我在某平台还看到还有一套用于H1,H2的早期数码后背,叫做imacon ixpress,CCD尺寸36mm*36mm,它居然是使用索尼F电池供电的硬盘作为存储器,硬盘部分还有个名字叫image bank,

3.2 电池手柄和续航

哈苏的电池也是它的手柄,通过这一个很棒的金属锁扣设计进行锁紧,之所以说很棒是因为单手就可以替换。

但是,这个电池手柄别看提及蛮大,它提供的续航只能说非常一般,通常拍摄两小时就要换,和微单比较差蛮多的,更不用说佳能1D那类方块机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哈苏的配件普遍高价,甚至副厂都能卖出6,700一块的水平,我额外收的6成新电池也花了500元。

顺带一提这个电池有这样一个专门的充电器,原厂的需要500多块钱,副厂也要300

很难受的一个事情是原厂充电速度令人发指,一块电池充满需要三小时以上,而正常使用时间却是二小时

继续说电池,原厂电池手柄的设计并不是很健全,收来的即使循环次数不多,也普遍有橡胶部分划痕大片的问题,这个我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此外, 在电池内部有一簧片,用于顶住电芯,防止电芯在电池仓内滑动

但这个簧片是会老化的。我买来第二块电池时候,它摇起来就像是半桶水。

实在不爽的我后面直接拆这个电池,只要用撬棒插入松动胶水,再会心一击撬开就行了。

我使用3M的泡棉胶带固定,本来还想说换掉电芯,但是测量后我发现这电芯其实挺健康,之所以续航只有两小时,纯纯是机身太耗电的缘故。

对于相机来说,正版的电池不但会显示百分比还会显示固件版本,同时会统计在下一轮重新充电之前的曝光张数,这样的一个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少见的。

3.3取景器

哈苏整机很重还很大,这里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眼平取景器很长,里面的玻璃也很实在。

当然这个设计实际用起来体验是很好的,不管你用的左眼还是右眼,戴眼镜还是裸眼视力5.0,都可以顺利使用,握持部分并不会碰到你的眼睛的镜片。平常用微单,为了防止我的镜片沾到手,我是特意练了用右眼取景。

哈苏H系统的取景器负责整个测光,整机使用时候,如果用自动曝光,数据都是基于取景器给出的ev值

 但这个测光传感器是有老化的情况的,同时市面上其实有三个型号,HV 90x,HV 90x-II和HVD90x,所以一些人收来的二手哈苏H1或者H2这类老机型,可能会有自动曝光不准的问题,当然这并不影响多数时候的使用。

和佳能单反或者索尼微单给摄影师的数据不一样,哈苏H4D会直接给出EV值,而不是相对曝光参数,这对于影棚的拍摄应该是会更简单。

取景器上还有功能,一个是热靴,这个热靴还是带有数据接口的,而且和尼康一致,但是,如果插尼康原厂闪光灯,会直接导致相机出错。我不得不把引脚用胶带贴起来才能正常拍摄。

另一个没想到的功能,是它居然有闪光灯,这是一个在常见的全画幅相机上看不到的设计,多数时候只觉得中低端定位的机型才会有。

启用闪光灯很简单,拨动一下右边的按钮,然后在取景器内就会有一个闪光灯就绪的指示灯亮起。

除了眼平取景器,这一台和多数中画幅一样,也是有垂直视角使用的取景器——腰平取景器HVM

但是比较遗憾的就是,这个在国内非常少见,或许是因为商业摄影不使用这种纯光学产品,HVM并没有测光功能甚至没有电子系统。

3.4 数字后背

可搭配H系统的数字后背其实有蛮多品牌,除了哈苏或者飞思,还有Leaf和仙娜,当然多数时候你能买到的套机都是标配的哈苏原厂后背。

比如这个原厂后背的size是49mm*36.7mm,中画幅中的APS-H那种感觉,当然还有更小的44mm* 33mm,XCD上的就是,最大的是H5D-60上的54mm*40mm。当然不管怎么样,中画幅都比全画幅大。

哈苏这边后背,其实在2012年H4出来后,原厂后背就有2e像素的款式,这个2e像素在当年的价格为48w元。

当然这个2e像素并不是真2e,他是通过偏移传感器,拍摄4张然后合并的方式来实现2e像素成片的, 这点在索尼用户这边叫做“摇摇乐”,即像素转换多重拍摄。

多次拍摄功能还有个实际作用,是可以消除摩尔纹,以及伪色,所以用于艺术品翻拍是极好的。

H4D的后背的传感器是柯达的CCD,技术则是富士的技术,这两个点都是我买它的重要原因,除了柯达还有戴尔沙的CCD(H5D-60),优点和缺点都基本一致。

柯达这个后背带来的惊喜也确实很多,首先是宽容度,作为十年前的产品,这台相机后背的宽容度是满足日常使用的,当然也一定程度弥补了这相机的众多缺陷。

但是这个宽容度肯定没有现在的一票CMOS强劲。实测在ISO200欠曝光情况下,使用Lr作为后期工具时候, 3是还行的

但是欠太厉害要拉到 4以上,灰色和暗部就基本不可用了

这款后背并没有常说的原图JPG直出这个概念,因为.3FR只有一个16bit RAW格式,还有一个8bit TIFF格式

H4D这个后背起步速度为ISO100,绝大多数时候只要是在ISO400以内,都是可以正常用的,按照统计结果来说,ISO200是我最经常使用的速度,当然这也表示它在室内即使随便玩玩也必须有很高规格的灯光配置。

对这种CCD机型来说,速度到了ISO800或者最高的ISO1600,画质确实很惨,彩色噪点爆表,只能说高像素老机型基本都是这样。

可能也是技术限制所以对于CF卡的兼容性并不是非常的好,与佳能差的有点多,比如佳能的机器高速卡,SD卡转接,都能支持,而哈苏这边是都不行的,甚至CF卡太快会导致缓存被塞满而死机。

SD卡转接也同样无法直接用,所以我一直是用的一张闪迪的老卡,32G容量速度在50左右。

和一些单反比较,哈苏这个数码后背会有检测你的存储卡舱盖有没有关上,另外圆形的弹出按钮也比方形手感更好一点。

3.5 机身

哈苏的机身,确实没啥很明显的变化,从H1到H6的轮廓基本一致,全部都是单点对焦。

和单反比较,哈苏这个机身的设计,似乎在人体工学这块看起来会比单反更好,但实际上它很大,手感对于亚洲人来说一般般,加上重量这块,整个七七八八配件装上后,能随便超过2kg。

另外就是这个手柄凹陷,并不是一个好的设计,虽然看起来手感很好,很符合人体工学。

然而,右侧的拨轮 需要大幅度的抬起大拇指才能操作,而这个拨轮负责调节快门。

操作手感怪异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重心,中画幅镜头虽然用料厚实,甚至看后口都能看出差距,但因为机身也同样很重,所以重心并不是靠前,而多是靠近卡口位置。

第二个原因是镜头设计,自动对焦情况下并不会断开对焦环操作,镜头上也没有对焦开关,这使得我在用机身时候,为了防止烧掉马达,左手都是托着机身而不是握持镜头。

还有其他一些细节,比如,在机身的底部有一个塑料保护盖用于保护1/4接口,左侧有闪光灯同步接口,而后背上又有闪光灯同步输入和输出接口。

4. 关于镜头

首先要提及的是,哈苏H系列的镜头是自带镜间快门的,寿命在10w次,看起来并不是很长,但因为拍摄速度慢,所以消耗也没有非常的大

比如我拿来拍二十多次,电池使用时间四十多个小时,也就是三千多张的水平

通常前缀是HC,就好像FE卡口,AI卡口一样,如果要搜索H系列 使用的镜头,就用HC 焦段来搜索。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富士做的镜头会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这些镜头不管挑选出哪一个都能保证全开光圈下中心喂饱4000W像素并且具有极少的紫边,甚至缩小光圈后,边缘画质也非常锐利。这些几千块的镜头,大都是十年前的产品了。

然而代价就是,他们一个个都特别大。握持的姿势相比微单和单反来说,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时候我是托住机身。

HC有哪些镜头?主要常见的是这些变焦HC50-110,HC 35-90,还有这些定焦HC 28/4,HC 35/3.5,HC 50/3.5,HC80/2.8,HC 100/2.2,HC 150/3.2,HC 210/4.0,HC 300/4.5

其中,HC 110mm F2.2是大光圈牛头的定位,这个光圈大小在全画幅中的地位相当于是50 0.95了,所以尽管这个镜头并不新,但价格却位居高位,目前还需要1w以上

HC镜头还有升级版本,一种是在焦段后标个II,另一种是HCD,针对数码优化的意思,基本都是最近几年产的新镜头

比如说HCD 35-90/4.0-5.6,因为新,还能用在XCD上面自动对焦,因此价格非常感人。

哈苏H系统的性价比和镜头呈现明显的关联,现在有很多镜头都在5000到10000,与全画幅点高端镜头差不了太多。这也使得我这种业余爱好者也能购买并体验上哈苏镜头。

需要在意的是,镜头的固件是会有差别的,一些新镜头,固件版本假如说比较高的话,可能价格会涨不少,因为能转接到XCD系统并且保留自动对焦功能。

4.1 HC 80 2.8

哈苏套机标配的是一个80 2.8镜头,它的体积和重量是相对轻便和均衡,这一个镜头在这一个中画幅上面相当于是乘以0.62,所以在视角上是50mm的全画幅镜头,

HC 80 2.8这一个标头虽然看参数比如光圈的大小,似乎并不强,但实际上它已经代表了中画幅的素质,比如说,我如果讲到全画幅的50 1.8这种镜头,你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廉价。

然而,80定虽然是个标定镜头,却具有良好的抗炫光性能以及令人满意的分辨率

同时,紫边也很小,在全开的情况下,已经能满足99%的场景,我还没有遇到过是需要我缩小镜头光圈来满足画质的场合。当然,从样片来说,这里必须包含上H4D的CCD在暗部调色上的效果

但是这里遇到一个问题是景深,中画幅的景深是一个双刃剑,它确实非常牛,空气感,压缩感,立体感,底大一级压死人在这里算是非常好的表达了。但是也造成一些物件稍微近一点不好对焦的情况。

除了景深太浅之外还有个问题,就是80定在中距离下的虚化还是不够暴力

所以我买了新的镜头,HC150

4.2 HC 150 3.2

这一个镜头是我在爽了80一段时间后,另外购买的,因为我比较习惯长焦的切割感,有多喜欢呢,典型就是我有一只105 F1.4并且一直没有卖掉。

150mm在H4D的原厂后背上,相当于是全画幅90mm的视角,3.2光圈没很小所以还算能用。

但是买来后我发现这个镜头问题最典型一点,重,加上机身重量后,达到了2.8kg,只要和A7R5 2070一比较就能看出来问题有多大。

另外就是长度太长,可以直接垂到腰部位置。

这也让我担心会不会刮伤,因为镜身是全金属的,很容易被撞击导致凹陷,还回不去。所以我只能动动手贴了一些3M的电工胶带,来防止一些意外,可以说是我们这边受到保护最好的一只镜头。

但是从价格来说并没有特别的高,我花了6500就收到了,橙色几乎完美,快门两千。

但不管怎么样,150的画质真的是惊艳,它的锐度,色彩,阴影过渡都优于80定,80已经是挺优秀的情况下,150这个镜头依然可以在虚化和视角之外做出肉眼可见的差距。

因为加上相机后很引人注目,所以有一些副作用,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出去海边拍摄,有个在拍美少女的男孩子都不拍了,一直死盯着我看。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镜头,真的不错。

5.使用体验和缺陷

因为是旧的技术,加上计算性能有限,所以很多地方你用单反还好,但使用中画幅相机,会都差一点意思

5.1 对焦和拍摄

哈苏H系列因为只有单点对焦,中心焦点,所以说也没有什么联动测光一类。

自动对焦技术放在目前也还算是能用,因为在习惯后,没有太多的跑焦的情况,你可以非常好的体验到中画幅的高像素特性。

但是这个对焦技术,存在对不上的情况,典型就是栏杆这类物体以及栏杆后的景致,用这个相机很难对到,即使说栏杆很细。

除了自动对焦,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TrueFocus技术,它在哈苏机身上用于解决重新构图之后焦点偏移的问题,在H4以上的机身里面会有带陀螺仪,系统会根据角度,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改变镜头焦距。

这一个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非常的高,按照我的体验来讲,它的成功率几乎达到99%也算是应付单点对焦缺陷的一项设计了,遗憾的是H1到H3并没有这个功能。

此外低光线下的拍摄,对这台来说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不是不能用,哈苏自带一个投射对焦辅助光的模组,这个设计使得一些昏暗的影棚里面也能使用

当然,,现在机型上当然也有在环境亮度低于一定值后会自动启动的对焦辅助光,但是没有这种栅格。

还有一个终极大招【手动对焦】, 和单反手动不一样,哈苏这个机器对手动对焦提供了对焦点前后提示的功能,在取景器中右下角会显示两个箭头,对应焦点靠前还是焦点靠后。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半按快门到出片,还是让人感觉在对焦步骤上花了很多时间

拍摄上还有一点是数字后背带来的问题,屏幕的像素不高,2012年的产品了,5D3都差不多要出了,这个相机的显示屏的像素还是多少有点低了,但相比H3D的那个来说又有着明显的提升

户外查看图片也只能说是勉强,因为亮度并不是很高。

但还好,柯达这个CCD出来的照片确实自带有色彩加成,和M4,R5比较,在阴影上会有更好的细节以及立体感,同时有着良好的色染,因此我会欠曝光1档然后拉回来,直接导出的图片那味道真是绝了。

5.2 机身振动

因为有反光板上升下降的结构,所以,哈苏H系列虽然是镜间快门,却有很大的振动,这确实对于日常使用产生了影响。

不过,有个副作用是产生了非常好听,悦耳的快门声,几乎每个听过的摄影师都赞不绝口。

在设计上,提供有几个方法来减少巨大的的反光板上升所产生的影响

一个是反光板上升按钮,M.UP这个按钮被设计在右手食指这里,按下后反光板会上升,你会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可以随便使用镜间快门。下方的STOPDOWN是景深预览按钮

另一个是反光板延迟,通过设置0到200ms之间的延迟可以让反光板升上去后停一会,再让镜间快门动作,从而减少振动的影响。

另外80mm虽然说是相当于50mm,但实际上安全快门,需要被设置在1/125,这里还要提及下镜间快门优势,闪光同步能到1/500,这参数在高速同步技术推出之前还是很靓仔的。

5.3 菜单和设置

和单反比较,哈苏这种中画幅的数码后背真的就是一个数字记录单元(DMU),没有太多能设置的东西,无非就是配置一下回看,常亮显示,亮度,格式化等一些。

H4D这台的设置,更多是通过肩屏来完成的。

这里要教一个实用小技巧(如下图)——查看镜间快门的使用次数,后背用了多少次其实问题不大,但是镜头的使用次数是买二手哈苏HC镜头时候必须看的。

其他一些地方,比如我用的H4D,我会设置单点对焦默认开启TrueFocus,这里其实可以直接配置单次对焦为TrueFocus,而不用刻意切换到TrueFocus模式。

6.二手哈苏怎么买?

在国内买卖哈苏H系列套机,主要还是使用闲鱼,目前来说,在1w到2w之间你可以搞到一套H3D或者H4D的套机,所以性价比是还不错的,这主要是因为镜头在中画幅中比较便宜。H6D目前还在一些时尚摄影中使用,所以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尽管H1带胶片背的蛮多,但是我不推荐H1因为它真的有点老,想要玩胶片后背不是不可以,但我推荐加钱H5X,让数码和胶片都能两开花。

在数字后背的像素这块,我个人经验是尽量选择3100W像素或以上,不推荐2200W像素的老款式,尽管说在传感器面积上可能会更大。

购买镜头,需要在意遮光罩和前后盖,没有后盖问题不大,但如果没有遮光罩可以直接别买了,因为遮光罩的价值在500到1000,此外,超过5w的快门也别买。

但我还是要说,现在如果还有人买全新的HC镜头,那是真富哥,可以考虑下捐赠我们。

除了镜头之外,还有必须注意的是发霉和老化。传感器如果没有好好保存是会长毛毛的,因此也应该让卖家拍摄清楚。长毛的在小光圈比如F8下就会出现明显的阴影。

另一个是取景器,因为有大尺寸的玻璃镜片,所以也有长霉的可能性,少量灰尘不影响,但是长毛忍不了。

7.最后

哈苏H系列真的是很值得体验的机型,虽然有点老,虽然它问题确实蛮多,但是这种经典是很难再度复制的,H6D现在也已经停产,未来哈苏也不会再有这种模块化相机。

尽管我们现在可以用SONY FX6录制4k60的422 10bit视频,但是回归到静态影像,返回到色彩和无理由的纯粹拍摄后,我觉得找到了一些丢失的东西。

在繁忙和急促的呼吸中,让自己能慢下来。

虽然和全画幅比较,缺点其实还是蛮多的,甚至如果抛开画质几乎没有什么优势,然而画质和良好的传感器色彩,足以让它还保留不少的可玩性

可能它的价格还不够低,还不够让感兴趣的小伙子顺手玩上,但是付出一些代价后得到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另外价格稳定使得这个系列产品出二手也不会亏太多。

我是新昼,很高兴你能来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下次是飞思)

关于中画幅补完计划

这一系列文章会用实际的使用结合历史以及已有资料,来说明中画幅是怎么样的体验,因为一些机型或许是时间比较早,或许是他们主要被用于生产力,所以并没有较多的、系统化的、简体中文的资料。

而这一个系列,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供大伙对于中画幅相机更多的认知。

当然因为并不是专业的摄影编辑,所以如果有错需要指出,以便进行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