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笔记:潘毅中医基础理论之肺系统三、四

 幽默的数据线 2023-12-29 发布于甘肃
皮毛对肺的作用

皮毛能宣散肺气(气门)

外感邪气从皮毛而入,犯肺,感寒。一受寒,先是觉得皮肤冷,尤其是背后冷,背后一冷就容易咳了,邪气进到肺,是通过汗孔,通过气门进去的。

图片

皮毛宣散肺气的意义:
1. 假如受寒,毛孔是关闭的。毛孔一关闭,肺气憋在里面出不去。所以临床治疗感冒的基本法则就是发汗。

一发汗,毛孔一开张,邪气能够外透,肺气能够宣达。

2. 散热。汗孔又叫气门,出汗的时候,阳气以气态的形式发散出去。还有一点养生学的原因,气门是体内外气交流的通道,尽管我们正常人是以口鼻为通道,但是也有一些相对异常的人。

以前练气功有一种说法,皮毛呼吸,类似于胎息。胎儿在母体内,口鼻是不能呼吸的,通过脐带呼吸。打坐到最后,可能口鼻呼吸关闭了,只剩下丹田在动。但是口鼻呼吸关闭了,内外气体交换的途径也关闭了,唯一可能就是毛孔。

也有些功法是刻意这样玩。吸气时,想象毛孔打开,自然界清气从毛孔进,呼气时,体内浊气从毛孔出。

第三种就是武术家。一趟拳走下来,面不红,气不喘,更好的是汗不出。汗孔叫气门,出汗多了,等于漏气,体内的能量都从汗孔出来了。假如出汗少一点,气外泄就能少一点,这就是古人说的能发能收。

如果能发不能收,就跟正常人一样,运动量达到这个程度,就出这么多汗,就是自然耗散。自然耗散,体力下降就快。

但是假如出汗比正常人少,那就是处于半关闭状态。一呼,力达四肢,一吸,气归丹田。真气来回鼓荡,生生不息。所以,中国古代的武术家,除非是死于争斗,否则一般是养生长寿的,因为他有这么一手。

反之国外那些搏击家,以力为胜的,就算没有实战争斗,自然寿命也不长,因为损耗太过。特别是黑拳,以命相搏,运动超量,一般到30多岁就打不动了,自然寿命衰竭得也很快。

在窍为鼻

鼻司嗅觉、通气

在窍为鼻是因为结构,呼吸道和鼻子相通。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的表现: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反推:鼻子有问题

1. 鼻塞,是肺气不宣。前面讲过,辛入肺。所以鼻塞时,最容易通气的办法就是吃辣的东西。芥末是辛味,宣肺,蘸一点,鼻子马上就通。没有芥末,洋葱也行。凡是鼻子不通,中医开通鼻窍的药物都是辛味的,如细辛、白芷、辛夷花等。

2.  流涕。

一种是流浊涕,偏热。前面讲过分泌物排泄物浊的,偏热。

另外一种是流清涕。清涕也分两种,一种是外感风寒,还有一种是过敏性鼻炎,早上几个大喷嚏,清涕长流,这个是肺气虚肺阳虚。阳气少了,固摄不住本脏的液体,本脏的液体容易出来。

中医学一般只讲肺气虚,不讲肺阳虚。可能是肺五行属金,金怕火,讲阳字不太吉利,避讳避讳着就忘记了,但实际上有肺阳虚病。过敏性鼻炎的人,多半比常人怕冷,怕冷就是阳虚。

过敏性鼻炎,有的好治,有的不好治,看程度,从西医角度还要看过敏源。若过敏谱窄,不接触这一两个过敏源就好。若过敏源很广,那就比较麻烦。但是控制症状倒不是很难。天灸或者艾灸肺俞,直接对着鼻子艾灸,让整个鼻甲暖起来,鼻涕也能收住。

还有一个是喉。咽喉一般并称,比如急性咽喉炎,或者干脆叫急性咽炎。症状是咽喉红肿或者发高烧,多半是实热症。如果只清肺热,就只对了一半。因为喉通肺,咽通食道,食道下面就是胃。所以,咽喉问题是肺热胃热都有。所以,最好用石膏这样的药,可以肺热胃热一起清。

喉主发出声音。声音高亢有力的为实证,至少肺气是充裕的。声音低弱无力的为虚症,尤其是肺虚。所以,养生学上有两个禁忌。

一忌长期慢性泄泻。泻两天,整个人就软了,耗气。

二忌长时间大声说话。话说多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广东话比普通话耗气,普通话从胸腔发音,广东话发的是丹田气。

鼻子嗅觉减弱,多半也是肺气不宣。

在志为忧(悲)

五志从心出发,相应的脏腑应之。所谓应之,主要还是表现在病理方面。

肺主气,悲伤气,悲则气消。一个人遇到悲伤的事,除了痛哭流涕、神色惨淡外,神疲乏力的感觉比较明显。

还有一个五行取象的问题。肺五行属金,对应西边,对应黄昏,对应秋天,对应白色。在中国大西北的秋天,感觉就是悲凉。这样的古诗很多,比如“西出阳关无故人”、“自古逢秋悲寂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

古代行刑,秋后问斩,借用秋天的肃杀之气。

悲哀的事情多用白色。

肺气虚或者说肺虚的病人对悲伤这种情绪耐受力比较低,典型的就是林黛玉。她得的是肺结核,按照中医诊断,是肺气阴两虚。

在液为涕

肺开窍于鼻,鼻涕是鼻腔里面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鼻涕不多,起着润泽口腔的作用。假如肺系统有病,从鼻涕可以反映出来。

鼻涕少了,干燥。

鼻子干大概会有几种情况:
1. 秋燥。秋天五行属金,燥也是五行属金,同气相求,秋燥特别容易影响肺。
2. 肺阴虚。阴虚,水分少,干燥。
3. 肺热。肺热容易伤津,导致干燥。

鼻涕多了:

1. 流清涕,肺阳气虚或者外感风寒。
2. 流黄涕,一般是外感风热。
3. 肺痈,流黄浊臭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