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炼成长(军旅篇31-40)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3-12-30 发布于浙江

百炼成长(军旅篇31-40)

作者:陈东生

31.为全军编写教材

  我从1978年3月开始,先后三次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参加全军《战斗条令》、《训练大纲》、《战术教材》的编写。其中《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步兵营进攻战斗》、《步兵连防御战斗》等教材由我主编。

      为总结和展示军事科技创新成果,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给部队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训练,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力,我努力收集实例案例,认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走进47军对越作战部队、济南陆军学院等单位反复研讨与论证,最后经总参谋部军训部核审,将教材下发至全军各部队使用。

  这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和成就。

32.为攻台做准备

  从1976年开始,我担任《渡海登陆作战》科目的教学,多次带领营团职学员到东山、诏安实地进行战术想定作业与实训演练,并应邀到31军司令部参与第一次渡海登陆作战演习的想定作业拟制。为了丰富登陆作战的理论,我赴海南岛海军陆战旅、31军演习部队调研,总结了登陆兵如何在强敌面前“破得开、进得去、站得住”的理论指导原则,受到上下一致好评。

33.职务连升两级

  1978年,全军中断了十年之久的职务评定与工资改革得到恢复。

  在宣读命令的大会上,我的职务连升两级,从副营晋升为副团。两年前,我从野战部队调到军校,职务只是团司令部的作训股长(副营职),如今,由副营越过正营直接晋升为副团,是上级党委对我工作的高度肯定与奖励,也是将我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一种考虑(正值34岁)。

  我对待越级晋升的态度,是保持谦虚和谨慎,并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军队的培养。

34.首办军事刊物

  1980年,南昌陆军学院决定创办校刊。这件事看似平常,却是从老步兵学校到现在一直没有办过的事。时值改革开放之年,为加强校内外、军内外的学术交流,学院决定创办学术研究刊物,任命我为教务处副处长兼任校刊主编,助手有本科学历的苏志荣参谋以及女军官画家肖跃彩。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首期校刊《学术讨论》正式发行,校史从此有了浓浓的一笔,我也为亲手创办校刊而感到自豪。

  刚创办学术刊物时,我畏难过,后来靠边干边学,才走过了草根阶段,迎来了曙光。说明人生没有那么多的难题,难的是拥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心。

35.协助八一厂拍片

  1983年,我从教务处调回战术教研室担任主任,不久便受领了将教研室“四步教学法”的改革成果拍成电影的任务。经研究,我和副主任梁闽春负责编写脚本,选定演员和场地,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负责拍摄。拍片历时一个多月,最后以军教片形式在全军播映。兵演兵,自导自演,这是我平生的第一次,从中经历了拍摄电影的酸甜苦辣。

  做没有做过的事情,尤其是做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拍电影,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能接受未经实践就退缩的自己,内心的底气,促使我不拘一格地干到最后。

36.我跟坦克“玩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应对坦克集群的进攻,全军部队大力开展反坦克训练,但囿于武器装备条件的落后,部队大都使用土“坦克”进行训练。记得我曾带领一个示范班,给部队示范使用炸药包炸坦克的战技术动作要领,因为坦克是假的、固定的,训练效果不佳。

  1984年,南昌陆军学院(现在的陆军步兵学院)列装了一个69式坦克连,时任战术教研室主任的我,将打坦克训练改成真车真练。其中,要求学员们钻进行驶中的69式坦克底下,用磁性手雷将坦克“炸毁”。这种真人真车真练的目的,既要提高学员反坦克战斗的技能,更要消除学员对坦克的恐惧心理。

  钻进快速行驶中的坦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碾压事故,不仅学员怀有恐惧心理,教员也顾虑重重,认为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学院领导没有要求,不安全的事情最好不去做。

  我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为了避免蛮干,我先从教勤连挑选一个班搞试点,总结出了一套先易后难、先分解后连贯的练习方法,在学员队开始训练时,让示范班先行示范。同时,我也在其中给大家做示范,以上率下。

  轰鸣的坦克驶过来了,一个个学员有序地从掩体中跃起,迅猛地钻进行驶中的坦克,将磁性手雷贴在坦克底部……。完成动作后,学员们大呼“刺激”!

  这种有效的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后来被学院评为《教学改革创新奖》、《战术心理训练二等奖》。

37.为文凭而努力

  1983年,全国掀起文凭热,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产生了一种危机感,此时的我,是多么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跟别人一样拿到大学文凭。

  情势之下,我不等不靠,主动申请参加中专函授学习和报考全国自修大学。尽管部队的工作很忙,我总是挤出时间自学,“人但有恒,事无不成”。最终我用两年的时间拿到中专文凭和写作、形式逻辑学两门自修大学合格证书,后于1985年5月参加大专全日制教育,获得了大专文凭。

  作为一个到了不惑之年的人,没有高中文化基础,想学好高等文化课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闯过来了。成功的奥妙应该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遇的,只有勤奋一项完全由我自己来决定。

38.当师团干部学员队队长

  1985年3月,福州军区挑选100名师、团职优秀干部到南昌陆军学院深造。为管理这类特殊学员,学院将重任托付于我。接任后,我把它看成是上级对我的大考,考的是我的能力,考的是我在压力下的信心和作为。于是,我离开妻子儿女住进学员队,与学员同吃同睡同学习,首先摸清学员的真情实况,研究成人教学的特点与方法,针对他们是部队首长,自尊心强;学习能力不一,生活习惯有别等特点,在管理与教学上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同时,我给自己立下规矩:谦卑做人,认真做事,觉察自省,力小借力,奋进有为。

  为保障学员16门功课门门达标,我要求教员突出重点,采用适合成年人的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员下队辅导,对年纪大接受能力慢的学员重点帮扶。我还注重第二课堂教学,上法学课时组织学员走进法院旁听现场辩论,上思政课时组织学员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学习经济学时组织学员深入工厂、农村调研。

  两年后,他们以学业有成的欣喜,重返硝烟尘埃、大海涛声的战斗岗位。而我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重任,受到学院的通令嘉奖。我的知识、阅历、人脉资源,也随着这两年的沉淀、积攒,成为了我一生的高光时刻。

39.陪省委书记打靶

  1986年5月1日,时任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女)及随行人员来到南昌陆军学院,在陆军学院刘副院长、江西省军区丁副参谋长和我的陪同下,来到射击场上打靶。

  万绍芬书记对射击情有独钟,也很在行。边打边跟我们交流射击体会,她说手枪瞄准基线短,命中误差率大,要打准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心理素质。联系做地方的工作,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情绪急躁,出现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毛病。只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在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持自我控制的能力。

  万书记从1987年开始,每逢春节都亲自组织《江西省省直机关厅级以上干部“迎春杯”射击比赛》,通过射击训练培养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活动由南昌陆军学院协办,并组织师以上军官参加。我在军用手枪射击比赛中,连续三次获得部队组第一名。

40.去杭州当“导演”

  1987年3月,应浙江省军区的邀请,我代表陆军学院只身来到杭州市,担任《守备连防御战斗实弹战术演习》的导演,作业地点在余杭省军区教导大队附近场地。省军区黎清司令员对演习十分重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还刻意安排我到杭州、绍兴等地游览。一个月后,我按照演习的预想效果如期完成了导演任务,返回军校。

  此事为南昌陆军学院走出校门,依靠部队搭建教学平台,为检验教育训练效果和进行科研成果的实验开了一个好头。而部队在转型发展和武器装备快速更新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院校智力资源的支持,部队与院校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有利于共育人才,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未完待续)

作者为退役陆军大校,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副厅级退休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