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共合作时期的铁甲车队

 stamp 2023-12-30 发布于海南

国共合作时期的铁甲车队

◎ 李全奇    温殿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下,孙中山加快了改组国民党的步伐。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召开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决定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

        国共两党合作后,广东成为全国国民革命的中心。但孙中山于1923年3月2日在广州成立的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或称大元帅府”),却是一个范围既小又很不稳定的政权。广东大部分地区被各种名号的地方军队所盘踞着。大元帅府的势力只能及于广州、肇庆、韶关三地,外受军阀包围,内受“客军”(在驱逐陈炯明时涌入广东的滇军、桂军)和商团的挚肘,经常为战乱和各种变故所困扰。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中)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演说,检阅学员队伍

  1924年10月10日,在英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广东买办资产阶级的武装——商团在广州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孙中山采取断然措施,下令镇压“商团”叛乱,广东局势才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中共广东区委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斗争中,认识到有必要为统帅部建立一支机动分队。中共广东区委在取得孙中山同意后,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部分党、团员作为骨干,改组“大元帅府大本营的铁甲车队”。11月12日,孙中山下令免去了原“铁甲车队”队长卢振柳的职务。11月中旬,“铁甲车队”改组扩充完毕,改组后的“铁甲车队”脱离航空局建制,直属大元帅府,其番号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由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徐成章(共产党员)任队长,廖乾五(共产党员)任党代表,周士第(调“铁甲车队”后入党)任副队长,赵自选(共产党员)、曹汝谦(共产党员)分别任军事教官和政治教官。

        “铁甲车队”下设3个排,莫奇标、李海涛、高超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排排长。队员大部分是中共广东区委从各地调来的优秀工人、农民和革命青年,少数来自孙中山卫士队。全队编制136人,加上中共广东区委临时派来受训的,全队经常保持在150人左右。新组建的“铁甲车队”配备4辆由铁路局工厂制造的铁甲列车,4辆用汽车改装的装甲车;排以上干部配备驳壳枪,班长、队员一律配备步骑枪,每排配备一挺手提机关枪。

        “铁甲车队”建有中国共产党党小组,廖乾五任党小组长,“铁甲车队”党组织直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铁甲车队”所有人员的配备、干部任免及重大行动,都是中共广东区委同广东革命政府领导人协商决定的,“铁甲车队”主要工作和活动,都直接向区委领导周恩来、陈延年等人请示报告。因此,“铁甲车队”名义上属大元帅府,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1925年2月,“铁甲车队”留守广州的第三排,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和周恩来的部署,由政治教官曹汝谦和三排长高超率领,参加了大元帅大本营发起的第一次东征。该排担任右路军先头部队,协同友军攻击石龙、樟木头、平湖、深圳等处敌人,所向皆克,并迅速将敌人破坏的铁路、桥梁、车站修复,保证了后方交通运输的安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在英帝国主义的收买、支持下,驻守广州的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和桂军总司令刘震寰与陈烔明勾结,阴谋叛乱,颠覆广东革命政府。中共广东区委坚决支持革命政府平息杨、刘叛乱,成立了以罗亦农为负责人的革命委员会,并指示“铁甲车队”作好配合主力作战的准备。当广州城头战云密布之时,革命政府、国民党中央机关和苏联顾问团许多人还留在市区,处于叛军威胁之下,“铁甲车队”担负营救之责,抢占了大沙头码头,保护各机关和顾问团安全转移到珠江南岸士敏土厂一带和黄埔军校。

        6月初,杨、刘军队在广州公开叛乱,占领省长公署、财政部、电报局、火车站和部分政府机关,广州危急。6月12日,东征军回师讨伐杨、刘。中共广东区委指示“铁甲车队”配合东征军、黄埔军校学生军和市区工人、农民作战。徐成章、廖乾五率“铁甲车队”和飞机掩护队从猎德附近渡河,迅速插入敌人纵深,切断了石牌、瘦狗岭、龙眼洞方面之敌与广州之敌的联系。当日,革命军占领广州。“铁甲车队”和飞机掩护队在由瘦狗岭返回广州途中,发现敌一个师由广州北面前来增援,已打到了北校场附近。“铁甲车队”和飞机掩护队立即投入战斗,抵抗敌人,为革命军集中兵力向敌人反击争取了时间。杨、刘叛乱平定后,杨、刘逃往香港,广东革命政府遂转危为安。在平定杨、刘叛乱战斗中,“铁甲车队”强渡珠江,攻占石牌、瘦狗岭,连续作战5次,共俘敌数百名,缴枪数百支,受到了广东区委的表扬。

        1925年6月19日,广州、香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铁甲车队”从省港大罢工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罢工工人一边。6月23日,广州工、农、兵、学、商和省港罢工工人共1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沙基时,遭到英、法水兵开枪射击及舰炮麦击,制造了“沙基惨案”。“铁甲车队”在周士第的指挥下,冒着英军猛烈火力,奋不顾身,抢救伤员,掩护群众。

        “沙基惨案”激起中国人民更大的愤怒,罢工的规模更加扩大。为了加强对罢工斗争的领导,7月3日,组成了以苏兆征为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抽调“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到省港罢工委员会,同邓中夏一起筹建一支2000余人的工人武装纠察队,邓中夏任训育长,徐成章任纠察委员会委员长兼纠察队总教练。随后,又抽调赵自选、一排长莫奇标、三排长高超等一批骨干训练工人纠察队。徐成章调出后,由周士第任“铁甲车队”队长。

        1925年7月9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封锁香港。7月下旬,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第三大队第九支队首先开到深圳。随后,“铁甲车队”在队长周士第、党代表廖乾五的率领下开到深圳,共同执行封锁和缉私任务。11月初,正在深圳附近沙鱼涌执勤的“铁甲车队”和罢工纠察队遭到港英当局纠集的陈炯明残部及其他反动分子1000多人的袭击。在周士第、廖乾五的指挥下奋起反击,经激烈战斗,毙伤敌200余名。后“铁甲车队”冲出重围,返回深圳,“铁甲车队”伤亡20余人。


1924年10月,“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在广州成立。图为铁甲车队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将黄埔军校学生军和驻地在广东的粤、湘、澳等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到年底共编成6个军。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独立旅奉命扩编为第4军第12师。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周恩来等人经与国民政府和第4军军长李济深协商,决定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一个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步兵团,由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英勇的铁甲车队光荣地完成了其神圣使命。

        铁甲车队存在了不足一年,中共广东区委便以其为基础扩建为叶挺独立团,该团后来又成为参加南昌起义的骨干力量,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