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知,茶人内心最柔软的本意

 野境 2023-12-30 发布于广东

显然,年轻时几乎不喝茶的事实,不管如何的坦荡,都丝毫无法消磨爱上茶后对于茶缘坚守的意志。而且这种意志随着年轮的殷实,最终都会毫不犹豫地坚信:生命里,总会有好茶等候。

至于什么是好茶,每个茶人都有自己的界定。界定的标准不仅有茶人们都认知的共性,更多有茶人心绪使然所独有的个性。

所以,好茶与否,从来是茶人内心最柔软的本意。只是这本意虽然源自心灵深处,却始终是茶人最刻意开放的感知;只是这本意虽然因真实而纠结,却因为承载着茶人的意志而不屈不饶地倔强。

莫言说得透彻: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毕竟,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缘也!

翻开中国茶经,六大茶类,数千个品种的静默以待。光是认知完已经算得上大家了,但认知了却不感知算不上真正有闲情的茶人。毕竟,茶事只有上升到“品鉴”层面方能“入道”。而品茶入道,是在有心品鉴的基础上,专属于个体的“私人化进程”。这个过程相对于“认知”,更注重“感知”。

一如某些茶学专业的学者并不是有闲情的茶人一样,他们平日里很难有闲情品茶,而且也完全没有雅兴与时间去感知茶道。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商业造势者们最合适的“品鉴专家”。之所以合适,竟然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屑感知,因为一旦他们真的在乎了,商业造势者们就无法掌控商业结果了。

而民间茶人就不同了,有闲情的茶人对于感知之热情是没有止境的。或许,这种热情在茶学专家们眼里多少有种“无知而无畏”的冲动,因为认知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而感知只是民间非专业的随性爱好。

但民间茶人并不在意,因为在他们心里,感知永远比认知更重要。在他们心里,品茶,认知而不感知是件痛苦而不可思议的事情。何况,真心感知才是通达于建立在感知经验之上的“茶品鉴”唯一有效的途径。

有了感知的热情,就具备了随性的心绪,有了随性的心绪,就诞生了苛求茶缘的不屈意志。

于是乎,不管是追逐于绿茶轻盈张扬的清香,还是醉意于黑茶沧桑内敛的陈韵;不管是恍惚于白茶若有若无的甘醇,还是沉迷于红茶雍容华贵的温暖。感知的结果可以变,但感知的热情不能变;感知的目标可以变,但感知的心绪不能变。

无论如何,茶缘在,生命里,总会有好茶等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