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最好从小就带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上)

 吕静贤 2023-12-30 发布于广东

文丨吕静贤

01

为什么最好从小带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我们可以从学国学的作用说起。

就是学习这些国学经典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什么好处?

首先,第一点:美的熏陶。

这个美的熏陶,其实就是带我们领会和体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这过程中获得精神上、心理上美的享受和体验。

这些诗歌,都带有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记得当年怀我大宝的时候,每当我拿起古诗读的时候,每次读了几首之后都会毫不意外地,一直平静的肚子开始感觉到胎动:孩子在里面轻轻地动。

我家大宝出生几个月时,我也经常给他读古诗。到一岁左右时,拿着《论语》在床上给他读,他乐不可支,常常没听几句就伸出手过来抓书。我嘘他:不要动,再动我不给你读了。他又老实下来。然后读几句又继续过来抓书。

我想孩子那么小,应该是听不懂,之所以喜欢听因为这些诗歌、文章里面都有一些韵律感,节奏感在里面。所以孩子享受那种声音。

当然这有可也有可能因人而异,像我家小宝就对这些没那么大兴趣。也有可能是后面对小宝没怎么做过当年类似哥哥这样的诗歌启蒙。

早教中有一个是关于艺术启蒙,也叫美的启蒙。

什么是艺术?一切能带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的东西就是艺术。所以艺术启蒙也是美的启蒙。

艺术分为哪些呢?

按照人们感受器官的不同,可分为:

视觉方面:如绘画、雕塑等;

听觉方面:音乐;

身心运动方面:舞蹈;

心灵、精神方面:诗歌、文学

所以带领孩子读诗词,就是引导孩子去领略并学会体验,甚至享受中国的语言、文字魅力

而且诗词也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甚至生活

我们出去玩,看到美丽的风景,心中涌现无限的感慨。

这时我们会说什么呢?要不说不出只能“啊啊”的喊,要不就“好漂亮啊”。就再也讲不出什么,虽然心里满是感慨,但无奈难以表达。

而如果你经常读诗词的话,突然忍不住冒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身边的人会如何反应?

而且不要说身边人会对你有点刮目相看,连你自己都会觉得很舒服:因为你内心的情感、感慨,被这一句完完全全表达了出来。

你觉得很舒畅,同时也更能理解作者诗词中的情境之美。这里你获得了双重享受:

一是抒发了自己内心涌上的强烈情感;

一个是更进一步感受到了诗词中的情境之美。

而不像许多人那样,明明内心有很多感慨,却不知如何表达闷在心中。

而且这些感慨,不仅仅只是看到美丽风景的感慨。当我们开心或不开心,内心涌上各种情感的时候,都可以借助诗词去抒发。

02

从小带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实粮。

给孩子国学经典的启蒙内容,主要是两方面:

一个是艺术上的,如诗词;

一个是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大智慧的,除了诗词之外的适合启蒙孩子的国学经典,基本上都是这些。

这些经典,除了能带给孩子语言文字美的启蒙、熏陶之外,还可以成为一个人头脑里永远的精神食粮,丰富着一个人的头脑、精神和人生。

尤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往往成为一个人的灯塔,在风光时提醒他,在落魄时鼓励他。

尤其在人生低谷、逆境时,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的救命稻草和精神支柱。

前段时间,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逝世,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有人提到了他曾经的经历:

1957年时,江平刚从苏联学习回来的他被划为右派。那句话咋说的来着,时代的一粒灰,落到身上就是一座山。然后他就无奈离婚了,据说两口子明明感情很好的,架不住这粒灰。随即他就被派去北京郊区劳动。劳动就劳动吧,偏偏抬东西过铁路,被火车轧了,卷到车轮底下,一条腿没了,终生残疾。好容易缓过来,又到了一九七几年,这就不细说了。但凡换了意志稍微薄弱点的,自己就寻死了。

江平怎么挺过来的呢?诗词。

最艰难的时候,自己对自己大吼:

千语万言满胸臆,欲诉欲泣无从。长吁三声问天公,为何射日手,不许弯大弓?翻云覆雨人间事,过耳过目无穷。谁主沉浮与枯荣?欲平心中愤。唯唱大江东。

作者说:别小看几句歪诗歪词,那么简单、鲁莽,但它就是力量,是自己给自己的力量。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吼几句,你挺过来的机会可能就大一点。

人生在世,谁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风浪、挫折,小到一次重要的考试失败,大到时代的一粒灰。

这时能让我们在困境中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往往就是自己内心的信仰。

这信仰来自哪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受过的教育、读过的书,这些东西一直存在我们的头脑里。

当我们需要力量和支持时,它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跑出来,在困境中支撑着我们继续坚持。

所以让孩子从小熟读、背诵这些国学经典,就是帮孩子在大脑里储存丰富的精神食粮,在需要时能自己帮自己挺过难关,永远积极和乐观。

03

从小带孩子学习国学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开启人生智慧。

从小带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孩子开启人生的智慧。

因为这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国学经典,都是前人留下的大智慧。

如: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前者讲了时间的重要性;

后者讲了珍惜年少时光,好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一个人智慧的启蒙和发展,有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也有通过他人传授获得的。

而人们主要的智慧启蒙和发展,则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获得,通俗得说就是读书、学习。

所以带孩子学习、背诵这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前人的大智慧,说穿了就是帮孩子塑造和武装大脑。也就是让孩子开窍。

因为这些东西,不管孩子理不理解,先装进大脑背下来再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也越来越理解这些智慧,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时先人的智慧也就成了孩子自己身上的智慧。

懂得了这些,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将来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而且这些国学经典,不仅仅提升我们的为人处世智慧,也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它的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虽然这是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主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房子的简陋。

多读这些经典,会让我们的孩子不再仅仅关注表面上的高大上,而是学会把重心放在精神上的成长。

就像现在有些学校的孩子互相攀比穿名牌,或者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虚荣,当学了这些经典后,我相信至少知道这世上有比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光鲜更重要的东西。从而学会关注精神上的成长,而不是物质上的攀比。

再比如《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

上士听了道,努力实行;中士听了道,怀疑道的存在;下士听了道,会嘲笑道。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为“道”了。

回到生活中,谁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开阔眼界、掌握技能、提升认知等),但真正去主动读书的很少。

还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勤奋学习(或工作),谁都可以越来越好。但,生活中好像没几人能做到。只有少数人在勤奋学习或工作。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混日子,或者在找所谓的捷径、走所谓的捷径。

再比如,“谦受益满招损”,知道这句话的人不少,但能做到的也同样很少。可以说,很多人的所谓运气或挫折,都来源于此。

也所以,就如老子所说的“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因为很多人浅薄、无知,轻视这些最基本的道。所以这些最基本、简单的大道理也就变得高高在上了。

从小带孩子读、背这些国学经典,就是让这些“道”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成为孩子的精神食粮。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甚至人生旅途上,不断地指引着他。

(未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