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栀逍遥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失眠伴痛瘿(亚甲炎)

 博采杏方 2023-12-30 发布于宁夏

□ 张磊 湖北中医药大学

  林某,女,40岁,2023年5月5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余,甲状腺疼痛伴吞咽梗阻1个月余。患者现入睡困难,约1~2小时方可入睡,眠浅易醒,无多梦、无早醒情况。未服用镇静类西药以及安神类中药,曾发盗汗1次,汗出湿衣,无潮热、自汗等不适。1个月前患者触摸到甲状腺处有结节,伴有轻度肿大、疼痛,吞咽梗阻感明显,自诉1口唾液需分3次咽下。曾于医院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疗效不佳。平素情绪急躁易怒,冬季手足冰凉,口干口苦,自诉易上火,牙龈出血,无胃肠不适,月经正常。纳可,二便调。舌形尖,舌两侧高凸隆起,舌边尖红,舌中根部苔黄白腻,舌下左侧络脉较粗。因远程无法脉诊。既往史:乳腺多发结节。辅助检查:3月15日曾于某医院行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双侧叶多发结节(TI-RADS 3类);甲状腺双侧叶多发片状低回声(甲状腺待排);甲状腺双侧叶下方低回声,左侧叶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约0.78cm× 0.67cm;右侧叶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约0.45cm×0.48cm。甲功显示: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02 IU/ml(正常值≤34)。

  辨病:痛瘿,失眠。  辨证:肝郁热毒,心神不宁证。  治法:疏肝清热,解毒活血,宁心安神。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15g,黄芩9g,姜半夏9g,生甘草6g,党参10g,丹皮10g,栀子10g,生白芍15g,当归10g,青皮12g,黄菊花15g,黄连9g,干姜3g,郁金10g,延胡索12g,玄参15g,山慈菇6g,夏枯草2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饭后温服。  外用方:冰片、山慈菇粉按照1∶10比例用蛋清调和,外敷患处。

  5月11日二诊:患者自诉上方服用1剂后晨起觉甲状腺处疼痛减轻,但日间仍有不适,继续服用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吞咽梗阻亦减轻,睡眠好转。余症同前。舌同前,脉未诊。上方加百合15g、生地20g。7剂,煎服法同上。外用方药同前。  5月19日三诊:服用上方后疼痛及梗阻感程度均较之前减轻,睡眠明显改善。余症同前,舌同前,脉未诊。二诊方夏枯草加至30g、山慈菇加至10g。10剂,煎服法同上。外用同前。

  5月27日四诊:甲状腺处疼痛消失,吞咽梗阻感减轻过半,纳寐尚可,无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小便调。舌淡红,苔中根稍白腻,舌下左侧络脉稍瘀。因远程无法脉诊。续遵三诊方,改汤剂为丸剂,巩固调理。外用同前。  其后随访,现甲状腺处疼痛、吞咽梗阻感、失眠均未复发。

  按 此患者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以甲状腺肿大、疼痛、吞咽梗阻为主要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痛瘿”之类,并伴有较严重的慢性失眠。其主要病位在肝,肝经郁热为其主要的病理基础。肝主疏泄,喜条达,主调畅全身气机,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患者平素脾气急躁易怒,怒则气上,气机郁滞,日久则化火,郁火循经作祟,结于颈项,导致津停、血阻、气滞,互相胶结于咽喉,故出现吞咽梗阻、疼痛、肿大、口干口苦等症。肝火扰动君火,导致心神不宁,故失眠。此患者虽远程无法脉诊,但舌象特征典型:舌边尖红为典型心肝火旺;舌形尖、舌两侧高凸隆起提示有肝郁气滞;肝随脾气左升,胆随胃气右降,舌下左侧络脉较粗提示瘀阻因肝经气机不畅导致。辨证肝郁热毒、心神不宁证,治以疏肝清热、解毒活血、宁心安神,处方选用丹栀逍遥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丹栀逍遥散疏肝气、清郁热、和营血,加用菊花疏风、清热、平肝;郁金配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玄参、山慈菇、夏枯草清热散结;百合配生地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本案采用内外合治,将冰片、山慈菇粉按1∶10比例用蛋清调和后外敷患处。《本草纲目》言冰片可“通诸窍,散郁火”。冰片辛香,具有挥发性,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开玄府之窍,一方面可散窠巢之郁火,另一方面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是治疗甲状腺肿大、结节等的专药。二者合用外敷,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