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野果居然成了海外宠儿,还反过来出口中国,价格炒到天花板?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3-12-30 发布于湖北

你是不是以为中国人总喜欢引进其他国家的水果蔬菜品种?什么茄子胡萝卜是美国的,番茄是美国的,夏黑、巨峰、阳光玫瑰都是日本的,黄瓜来自印度,菠菜产于伊朗……网友们想科普一下国外引进的品种,发现一口气总是不够用。

咱就说作为堂堂正正的华夏子孙,能不能先关心一下咱自己的品种有没有被老外拿去研究培育杂交,再出口卖给中国人的?当然有,不仅有,而且超级贵!

斥巨资买到手一看,咦?这不是东北那嘎达满大街都是的野果子吗?怎么变成“哥伦比亚龙珠”了?怎么还出口给原产国了?妥妥智商税啊!

实际上,中外之间有很多关于蔬菜水果的传出和传入故事,今天来扒一扒那些爱恨交织的果蔬发展史吧。

网红哥伦比亚龙珠果,竟然是中国的“野果子”

就先从“姑娘果”说起吧!最近抖爸爸上兴起一种网红水果叫“哥伦比亚龙珠果 ”可贵可贵了,咱东北老乡一看,这不是东北特产姑娘果嘛!反正“老婆饼里没老婆”姑娘果里肯定也没姑娘,懂的都懂。虽然没姑娘,但是据传非常有营养,还有人买回来用显微镜给它测试,费老大劲来证明这个“姑娘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最后还不忘说一句“锌元素尤其丰富,非常适合小孩子食用”

咱智商不高,也搞不清楚这个显微镜下是不是什么维生素和氨基酸,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果子咱一定是遍布中华大地的田间地头,小时候不知道捏爆过多少呢,怎么这下还成网红了?

这种水果是咱们北方朋友特别爱吃的水果,因为它自带保护壳,果实外长着一层薄膜似的外衣,挂在枝头上像极了一串串小灯笼,因此被称为“灯笼果”,据说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自带保护膜的水果,只有撕开这层保护膜才能吃到里面的果实,正如久居深闺的姑娘,因此又名姑娘果。这一听就知道是中国水果,名字的来历都这么讲究,尽显深厚文化。

姑娘果长于田间地头,夏季时还没成熟,像一个个绿油油的小气球,隔壁村淘气的弟弟总喜欢摘下来捏爆,殊不知待到秋来收获季,这就是最具营养价值的水果,通体金黄色,与成熟的圣女果类似。此时外面的保护膜也完成了保护任务,变成了枯黄的镂空罩子,颇有艺术气息。

但中国田间地头野生的姑娘果与网红姑娘果略有不同,野生的还达不到香甜可口,果实丰厚,而现在大家吃到姑娘果,实际上是野生品种传到国外后经过改良的品种,就像番茄来到中国后也改良成了中国人自己爱吃的品种一样。

姑娘果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个名字叫“酸浆”,诗经《尔雅》中记载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记载,药食两用,清热去火,利咽化痰。同科类的植物不仅分布于中国的沿海、两广和东北地区,在泛热带地区多有生长。

因此当下热卖的“哥伦比亚龙珠果”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从我国或者泛热带群岛等地区引进后,进行改良种植而成,其原有的营养价值依然在,但是在口味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野生版本啦!

这么说跟哥伦比亚也没啥关系啊,咋还起了这么个“洋名字”?嗨,这好理解,不就是为了洋气一点,显得高大上,多卖几个钱嘛!所以广大网友理性消费就好,算不上智商税,但也没有好的那么夸张。

拿了咱们的猕猴桃种子还反过来告我们的果农?

偷偷告诉你,还有一种水果,也是源自中国,但如今已经是新西兰大量出口的高端水果“奇异莓(Kiwi Berry)”,这就是中国东北的软枣猕猴桃。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曾记载“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这里的苌楚指的就是猕猴桃。《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就更详细了,其形如梨、其色如桃,猕猴喜食,这就是中国早期的猕猴桃了。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打开了国门,无数国外学者、商人、探险家都来中国寻宝,咱们的古老经书、敦煌壁画……中国的瑰宝成了外国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也包含很多果蔬农作物的种子。

上个世纪初,一位新西兰女教师也来中国旅游探亲,路过湖北,被猕猴桃酸酸甜甜的味道深深吸引,顺手带了一箱猕猴桃种子,回去交给了新西兰的果蔬专家,经过这些年的育种、改良、大面积种植,发展成为了新西兰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近些年新西兰又说自己研发出了“奇异莓新品种”,咱一看就是东北的软枣猕猴桃,这在东北被称为“狗枣子、软枣子”,是我国特别古老的一种野生猕猴桃,吃了几百年的野果,被新西兰拿去用塑料盒子一装,包装袋一拎,几百块的高端水果就诞生啦,新西兰猕猴桃年产值1700多亿,出口量占全世界的1/3,就问你,羡不羡慕?恨不恨?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你说你那我们种子你就拿呗,也没说跟你计较,结果你还反咬一口,把咱们中国种猕猴桃的果农给告了,非让我们赔偿6000多万。我们的农户不仅被判赔偿,已种植的也要求要么铲掉要不被新西兰收购,听着就觉得窝囊。

但中国能不能扳回这个局面呢?必须要扳回来啊,有一位果蔬培植的专家直言,这事儿我们没处说理,但没事,他们研究的新品种我们也学习种植嘛!

我国从海外引进的农作物的历史追溯?

当然,我国也曾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品种,当我们看到如今百姓餐桌品种如此丰富,不禁要感叹,张骞开启丝绸之路是多么伟大。

先来说说引进品种,很好分辨,根据名字就基本能分清。

但凡名字里带“胡”基本来自西域或西北地区,胡萝卜、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荽(芫荽)等都是汉朝时期从西边传入;

凡是名字里带“番”字,基本来自南洋或西洋,番茄(西红柿)、番薯(红薯)、番椒(辣椒)等基本是明代以后引进;

凡是名字里带“西”字,如西蓝花、西芹、西葫芦等基本是明清时期从西方引进的;还有名字带“洋”字的,洋葱、洋芋(土豆)、洋姜等,基本是清末从西方引进的。

由此看来,中国引进的农作物品种非常多,多数是通过西北丝绸之路和东南沿海地区引进,始于西汉时期,集中于唐、宋、明、清,与外界的贸易来往、文化交流,大大促进了中国每个阶段的农业民生发展。其中张骞出使西域,功不可没,不仅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还从西域带回了很多农作物,包括上述的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石榴、葡萄等等,大大丰富了中华物产的品类,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快果颐的福音。

结语

每个国家农作物的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是核心技术,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保护作物种子是每位国人的责任。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流与贸易无可厚非,但历史上发生的种子失窃事件值得今人反思,我们应寻求更多正面的合作与交流,惠及多方。

国外的网红水果,看似价格高品质好,其实质也就是普通水果而已,国人更应理性消费。如今中国综合国力上升,自己的农作物种植量与种植面积都有所提高,向内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