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百练:高考如果考到欧·亨利笔法,你了解吗?

 一中大语文 2023-12-31 发布于福建

一、欧·亨利笔法的概念。

欧·亨利笔法,又称欧·亨利式结尾、突转法结尾。通常指以欧·亨利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故事的结尾,经过作者的精心“设局”,巧妙“圆合”,既让读者感觉出乎意料,其本身又完全符合逻辑情理。这种突转式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因此被评论家们概括为欧·亨利式结尾或欧·亨利笔法。

二、欧·亨利笔法的特点。

文章收尾处不是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来安排人物的最终命运,让人物的结局与人物的成长发展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或反差。结尾处骤然驻足,立马回缰,既惊奇又有力。

为了使结尾“出人意料”,作者一定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他的设计一定会跳出普通人的思维,采用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手段,用几乎所有的读者都猜想不到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这种结局是独有的,唯一的,突转的,脑筋急转弯似的。

但是,为了使小说的这种结尾能够被读者所接受与认可,不让读者惊讶、怀疑甚至质疑、反感,作者在情节推动过程中,往往欲说还休,含而不露,在结尾突转之前,会运用大量的渲染铺垫,引导读者朝着普通人的思维都能想到的结局上去引导,在引导过程中,作者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会埋下几处若隐若现、若是若非的伏笔(细节描写)。这些伏笔的作用就是让你在读到突转的结局之后,回看前文时让你发现这种结局是完全具备合理性、逻辑性、正确性、严谨性,这就是所谓的“情理之中”。(关于伏笔和铺垫,大家可以参看往期文章《高考语文考场技巧第39讲:伏笔与铺垫》)

三、欧·亨利笔法的表达效果。

首先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而不扁平。

其次,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可读性。这种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使小说内容充实有料,叙述厚实绵延。

再次,能让读者回味无穷,会心一笑,恍然大悟,击节赞赏,深刻感受文学的魅力。

最后,有利于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繁复的社会,展示智慧,深化主题。

举例聊聊。

我们来看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麦琪的礼物》:

圣诞节前夕,穷苦人家的一对夫妇,妻子德拉和丈夫杰姆都想为对方买一件心爱的礼物。他们各自将为心爱的人儿买什么礼物来表达爱意呢?德拉为了给丈夫心爱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链,忍痛卖掉自己一头美丽的头发。那“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丈夫吉姆非常喜爱妻子这头美丽的褐发。他深知爱妻为了装扮头发而对百老汇路上一家商店橱窗里陈列的玳瑁发梳渴望已久。为了在圣诞前夕给爱妻赠送玳瑁发梳作为有价值的“麦琪的礼物”,吉姆忍痛卖掉了三代祖传的金表。德拉的美发和吉姆的金表,是这个贫穷家庭中唯一引为自豪的珍贵财产。为了对爱人表示深挚的爱,他们在圣诞之夜失去了各自最珍贵的财产,换来了已无金表与之匹配的表链和已无美发借之装扮的发梳。吉姆和德拉夫妻二人都是为了满足对方而忍痛割爱。但作者只详写了德拉卖发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而对吉姆卖表买发梳一事则直到末尾才一笔点出,使得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昂贵的代价,换来瞬间的欢乐;昂贵的代价,见证穷人的爱情。读者朋友,你们说值得吗?

我们再来看看欧·亨利另一名篇《警察与赞美诗》:

主人公苏比生活没有着落,想方设法通过“犯事作乱”以达到被逮捕进监狱而得以安身的目的,几次惹是生非(设计到豪华饭店吃霸王餐、砸玻璃、小饭店吃白食、调戏妇女、大街上撒泼吵闹、明目张胆偷伞),可他总是“背运”,多次失去实现坐牢“梦想”机会。然而,当苏比听到古老教堂赞美诗的风琴声并深受感化,欲改邪归正,重新规划人生之时,一个宽脸盘的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抓住,送上法庭,并投进监狱。

你看,在所有读者都认可并接受苏比幡然悔悟之后将要平安度过余生的结局时,警察出现并帮助他实现了曾经的“梦想”——带上了法庭,投进了监狱。这就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对于苏比的结局来说,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入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房一揪,久久难以释怀。欧·亨利正是运用了这种突转式笔法,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

一句话总结,欧·亨利笔法的结局就是让你感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