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陈正兴 2024-01-01 发布于湖北

2011年1月4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同志,在濮阳市范县进行下乡慰问活动时,意外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县里房子最破的一户人家,住着一位貌似以前当过兵的老人。

这立刻勾起了卢展工的兴趣,此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这一户人家也在今天的日程中,如此巧合之下,卢展工当即决定改变行程,直接去看望这位老人。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老人家中。只一进门,卢展工抬眼就看见了屋内摆放在正中的相框,那里面是一位英姿豪迈的军人,看面容应该就是老人年轻的时候。

出于好奇,卢展工在进行了几句寒暄之后,便问起了这张照片的由来。然而这位87岁的老兵却转身回房取出了一个破包,打开之后,里面的东西不禁让卢展工脸色大变,当即就决定要立即上报给国家。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左)、卢展工(右)

那么这位87岁的老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而那个破包里又有什么,竟能让身为省委书记的卢展工都大惊失色呢?

功书竹磬

这位老人名叫李文祥,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55年授衔时,以部队副连长的职务获少尉军衔。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一次下乡慰问过程中,经当地干部引导,来到了李文祥老人的家中。

当卢展工到来时,李文祥显得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热情。卢展工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村干部提前跟李文祥打过招呼了,但由于自己临时修改了行程,所以李文祥对于他们的到来才表现的有些惊讶。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

好在李文祥日常期间就保持着家中的整洁,倒也不需要怎么费心收拾。在慰问过程中,卢展工很快就感受到了这位老人身上独特的精气神,那是老党员对于国家决策的一种百分之一百的信任,是对自己脚下的这个伟大国家十分充盈的自信。

随后卢展工自然也跟李文祥熟络的攀谈了起来,其实这个时候,李文祥并不知道面前的人是河南省的省委书记,他只知道村干部之前跟他打过招呼,说今天要来领导,而面前和气的中年人显然就是。

于是李文祥也并未拘谨,开始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过往。说着说着,卢展工就看见了桌子上摆放的照片,那是穿着一身军装、年轻的李文祥。

“大爷,这是您吗?”

“是啊,不过这已经是40多年前的照片了。”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

“这衣服上的军功章还在吗?”

“在,就放在我屋里,我拿出来给你看看。”

于是李文祥很快从房间里翻出了一个破包,从这里面,卢展工看到了好几个勋章。经李文祥介绍,其中有三个勋章是他在1950年获得的,分别代表着立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一次一等功?还有一次特等功?”卢展工有些目眩,之后他跟村干部详细了解了一下李文祥的情况,再跟李文祥本人的叙述进行结合,越听越觉得自己今天的行程改对了,因为眼前的这位老爷子简直可以说是高风亮节的典范。

据当地干部跟他的描述,李文祥在1962年的时候,积极响应国家干部“精简支农”的号召,放弃了福建省建设厅优渥的工作和生活,带着妻子回乡当了农民,并担任了生产队长。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

在1962年到1979这17年间,李文祥为范县老家的发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他在任生产队长期间,永远带头走在最艰难的地方,不惧险、不畏难,将整个范县的生产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尊敬。

但即便如此,李文祥依旧住着全村最破的屋子,按他的说法,“啥时候全村人都富裕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精神不熄

李文祥老人受到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当地建设中出了很大的力气,还因为他曾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战斗英雄。

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22岁那年,李文祥在告别父母后选择了离家参军,加入了解放全中国的行列,所部为华野10纵,也就是陈毅与粟裕所在的三野。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粟裕(左)、陈毅(右·)

1948年9月,李文祥随军参加济南战役,在攻打济南城时,由于城墙很高,我军难以攻陷,李文祥与众多战友一起,顶着敌军机枪的猛烈火力扫射,将炸药包成功丢到了城墙底下,在爆炸声中,济南的城墙随之塌陷,李文祥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但是更夸张的还在后面,1948年冬,李文祥参与淮海战役,此时他已经升为了班长,同年竟然在战斗中获得了特等功,不过这个特等功的内容,我们要放到后面去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949年3月,李文祥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李文祥又相继参与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等。其中,在上海战役时李文祥荣获一等功,同样,这里的一等功内容也放在后面一并去说。

1955年授衔,李文祥被授予少尉军衔,次年转业为18级干部,出任福建省建设厅三建公司保卫科干事。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

1962年,经历了天灾与困难时期的洗礼,国家正处于物资紧缺的时期,李文祥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面对着建国后十几年仍然贫瘠穷困的家乡,李文祥的那股子冲劲似乎也回来了,“脱贫还能比打仗更难”?

当时,范县呼吁村民改种黄种稻,李文祥主动担任了稻改队长,并且与妻子陈宝珍一起,凭借着在福建的种稻经验,将原来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的低产田亩,一年的产量就爬升到了一千多斤,很快就让全村人结束了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还能有余粮上交给国家。

村委会主任说:“老李这些年为村里干了许多实事啊,东头的养殖场、西边的学校、门口的马路都是他第一个捐钱,村里的许多贫困户也受过他的帮助。可每次我们问他需不需要帮助,他总是一口回绝,说'党员干部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1979年,中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李文祥也是积极响应,此时他已经54岁,这地里的农活一干又是30年。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在李文祥60多岁的时候,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老李啊,你说你要是当年待在福建不回来,早就退休享受待遇了,何苦在这种地呢。”

而李文祥却不以为意:“我们当初干革命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就没想过要什么待遇。”

其实福建省建设厅的同志后来也找过李文祥,问他要不要回去,他是英雄,国家给的位置仍然为他保留,可李文祥却果断拒绝了,并且觉得自己的生活过的很好。

安贫乐道,或许说的就是李文祥这样的人。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李文祥

群星璀璨

省委书记卢展工之所以在看到李文祥老人破包里的军功章后大惊失色,除了一等功与特等功确实难如登天以外,还因为卢展工实实在在的知道,这两块军功章的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

在军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颇具写实性的顺口溜,叫做“三等功站着领,二等功躺着领,一等功家属领”。这也侧面体现出想要获授特等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难度,更别提像李文祥这种活着的特等功了。

1950年9月25日,北京举行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共350名代表参会,而在这些人中,立过特等功的一共有78人,虽然在后面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其实又涌现了一批获授特等功的战士,但大多数都是死后追授,鲜有活着的特等功、一等功战士。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该如何描述特等功呢?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先要来描述一下一等功,因为一等功的危险和困难程度,基本上已经是九死一生了,简单来说,一个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去做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一等功。

举个例子,有一位名叫吕俊生的战士,他在1938年7月山东夏津的一场战斗中,手持双刀,以白刃战的方式正面放倒了27个甲种师团的鬼子,身上仅受伤三处,获授一等功。

吕俊生的这次一等功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与日军的战损比大概在三比一左右,而在抗日战争初期,战损比几乎要接近惨烈的七比一,且吕俊生所在部队,面对的还是最为精锐的日军甲种师团,想要正面搏杀鬼子的难度就更高了。

在这种比例的换算之下,吕俊生一场战斗就相当于挽救了我军接近200条人命,这样的一等功,吕俊生前后一共立了八次,而这种级别的战功,才仅仅被算作一等功。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吕俊生

而李文祥的一等功,是在淞沪战役中一个人趴在水沟里狙击敌人,一个人用三支枪,一天打死了30多个敌人。之后又在4天4夜没吃饭的情况下,用一大捆手榴弹炸死了一大片敌人,因此获授一等功。

说了这么多,那特等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说一等功是让人去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的话,那特等功就是让人去完成一件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通俗一点来说,只要一个人在描述他的功劳内容时,让人一听就觉得是在吹牛,这种级别才能称得上特等功。

我们同样还是举个例子,1947年5月,参军仅半年,年仅16岁的张国福就在一次战斗中活捉了国民党军的一名中将赵伯昭,不过这只是他的“牛刀小试”,他的这次特等功来头可大了去了。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张国福的部队在胡家窝棚一带,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猛烈抵抗,这让张国福觉得十分奇怪。

11年87岁老兵接受慰问时掏出破包,领导看后惊呼:快上报给国家

张国福

于是他假装尸体,趴在一众阵亡的战友中,见时机成熟,便带着火药筒和手榴弹摸到了廖耀湘西进兵团的指挥所旁,直接将里边的一众国民党中将、少将炸上了天,廖耀湘本人当时不在指挥所内,被他侥幸逃脱。

这次战斗几乎扭转了整个辽沈战役的形势,所以张国福也凭借这次战功获授特等功。

而本文中,李文祥的特等功说起来就比较简单:他在淮海战役中,仅凭一己之力就炸毁了国民党军20多辆坦克,被战友纷纷称为“坦克终结者”,因此李文祥得以获授特等功。

正是有了众多的英雄在革命与战争中为国捐躯,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些先烈与英雄的名字值得我们所有人永远铭记。

看完这段有关李文祥英雄老兵的往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退伍军人李文祥隐姓埋名50年,曾获人民功臣称号》——中国新闻网

2. 《永远是黄河的儿子——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复转军人李文祥》——光明日报

3. 《李长春看望出席十八大河南省代表》——腾讯新闻网

4. 《【一路走好】老英雄李文祥逝世》——搜狐网

5. 《有这样一位平凡的革命老人,记特等功臣李文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6. 《战斗英雄吕俊生》——牛城晚报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