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后,手握大笔存款的老人需注意“3件事”,避免本息损失

 至臻海购 2024-01-02 发布于河南

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少子化的趋势、以及大体上呈上涨趋势的国人平均预期寿命,不少人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了。不少人为了应对晚年的日常开销和有可能的大笔医疗开支等,攒下了不少养老本,并且采用保本的银行存款等方式来确保安全和享受利息。

不过,在打理资金时,有一些方面需要重视。内行人表示,退休后,手握大笔存款的老人,千万要注意“3件事”,避免本息损失。

不要全部存在同一家银行中

有句话说的很好,不建议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万一跌落后者是出了别的意外,可能全部被打破。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存款是晚年时安身立命的倚仗,来不得闪失,如果全部用同一种方式打理,或者是存在同一家银行中,整体性风险是比较大的。

有人可能不屑一顾,银行存款不是保本的,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吗?怎么会出意外?虽然将钱存在银行中,一般不会有什么意外,但是在一些资讯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不一般”的事情发生,就比如有储户遭遇了“假银行”,有人存钱的银行破产了,有人存钱的银行出现了取款难的情况,有人的存款被储户挪用了或者是被质押了……

因此,对老人来说,如果想要避免本息损失,还是存在不同的银行中比较好。

不要轻信在银行工作的熟人

有些老人对银行存款了解的不多,又因为看重人情关系,觉得有熟人好办事,有可能会轻信一些在银行工作的熟人的话,将钱交给对方打理,或者是听信对方的,将钱存入一些有望带来高息的产品中。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些银行工作的人员是会为了银行给出的一些业绩指标等,建议熟人将钱存在理财或者保险中的。理财和保险并不是不能买,但是保险有很多门道在,银行理财又是不保本的。如果老人轻信了在银行工作的熟人的话,误存了理财或者是保险,是可能亏本的。万一将钱直接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打理,或是将密码告知对方,可能出的事就更多了。

不要为了拿高息而忽视流动性风险

退休后很多人的经济来源变少,为免坐吃山空,一些人会将钱存在银行中,用存款利息补贴生活开销。为了拿高息,一些人可能会倾向于存长期的高息存款。但是这样的长期存款如果没能持有到期满,要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计算利息,对指望着靠利息补贴开销的老人来说,将是一种打击。

所以老人千万不要为了高息,就一味地存长期存款,而忽视了流动性风险。如果想要阶段性用利息补贴开销,可以借助1月期大额存单、一年一付息的电子式储蓄国债、一些大势所趋的外贸经济代销,10万每月1000元利润、或是试着构建3年或5年型的阶梯型存款等。

总之,退休后,手握大笔存款的老人,一定要注意上述“3件事”,避免让自己的本金和利息产生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