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聰哥的寶藏 2024-01-02 发布于中国台湾

双双金鹧鸪

新帖绣罗襦

花面交相映

照花前后镜

弄妆梳洗迟

懒起画蛾眉

鬓云欲度香腮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图片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图片

在昨天更新的剧情中,檀棋小姐姐因为精致的唐妆在热搜上居高不下,掀起一阵热议,不少朋友们已经蠢蠢欲动希望化个美美的仿妆。别急,在上一期内容中,小编Tony老师结合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女性造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拥有一个唐代美美的发式,咳咳,如果还没学会还请大家去复习。

这是复习资料: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你是不是也觉得还看不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像唐代女子一样化妆吧,各位同学请坐,准备好化妆品,我们开始上课啦。

图片

Tony小编 我们准备好啦

图片

永泰公主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

      到了唐朝,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同时受四方少数民族影响较深,不苛求礼教,相对之下,对妇女的约束就比较少,所以脸部化妆的各种花样到此时已发展完备。各种不同的眉型、唇式样,配上各种变化的发型、色彩浓淡不同的颊部,以及形形色色的妆靥、额黄和花子等,使得妇女脸部化妆多姿多彩,变化多端。

下面大家可以拿出小镜子、化妆品

开始跟着Tony小编动手学化唐妆了

图片

1.敷铅粉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图片

彩绘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敷铅粉,相当于涂粉底。

铅粉,又叫白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

由于唐代女子服装多有袒露肌肤,为整体美白效果,她们常常涂粉于皮肤袒露处。

Tony小编温馨提示:请大家打底的时候不要忘记脖子~

2.抹腮红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图片

彩绘女立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抹胭脂,相当于涂腮红。

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唐朝流行妆红,就是先敷白粉,再抹胭脂,一般趋势是好浓妆。在脸上抹胭脂的作用其实就是类似于今日女性涂腮红的化妆法。当时妆红的种类发展到唐朝也已非常可观,依颜色深浅、范围大小之不同而变化多端,浓者娇艳,淡者幽雅,有时染在双颊,有时几乎满面涂红,有时更是兼晕眉眼,多种多样另类的妆容让人目不暇接。

3.画黛眉

图片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图片

永泰公主墓壁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画眉风气是历代中最盛的,各种眉形纷纷出笼,争奇斗艳,无所不有。从唐人画册及考古资料来看,唐朝流行的眉式先后有十五六种或更多。画眉材料以黛及烟墨为主,并尽可能画的浓、黑。唐朝女子打破了柳叶眉的审美局限,创造了很多形状夸张的眉形,各种长眉、短眉、蛾眉、豆眉、阔眉、短阔眉、一字眉等交替流行。

4.贴花钿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钿材料——以金箔、色纸、鱼腮骨、鱼鳞、云母片、螺钿壳、茶油花子等材质剪镂成各种花样。

图片

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粘合力很强,可用来粘箭羽。妇女用之粘贴花钿,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现在用的不干胶,但却比不干胶的粘贴强度高。

5.点面靥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盛唐以前,一般均作成黄豆般的两个圆点,盛唐以后,面靥的范围有所扩大,式样也更加丰富。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在原来面靥周围,作成各种花卉称为“花靥”,还有小鸟、小鱼的造型。“面靥”不一定施于嘴角两侧,也有描在鼻翼两侧的,比原来的部位略高。

6.描斜红

图片

《国家宝藏》剧照

图片

唐代女立俑  新疆阿斯塔纳出土

斜红,是妇女面颊上的一种妆饰。从唐代墓葬里出土的女俑,脸部常绘有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饰,这种妆饰色泽浓艳,形象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状,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

绘制唐代妇女的斜红,一般都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

7.涂唇脂

图片

先秦至汉唐以前,口脂多以盒贮,呈粘稠状,用时蘸取少许以妆唇;唐时开始出现类似现代棒式口红的条状红脂。晚唐的《莺莺传》里,就有张生赠物于莺莺口脂的记载:“兼惠花胜一合, 口脂五寸,致耀首膏之饰”,“口脂五寸”,将唇脂为条状的写得十分明白。

图片

《长安十二时辰·唐妆特辑》

图片

 观鸟捕蝉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一般的饰法是先涂白粉,将天然的唇形掩盖,然后以唇脂描画出自己喜爱的样式,最主要的还是以小巧为时尚,常见的有圆形、心形、鞍形等。

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