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新《公司法》下,0出资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

 昵称华明房产 2024-01-03 发布于安徽

    一、新《公司法》对0出资股权转让的规定

图片

    认缴,即拥有股权。

图片

    承担责任,享受权利。

    0出资股权转让时,连同责任一起转让。

    受让人承担出资责任。(出资义务)

    二、税收没有考虑0出资股权转让问题

    没有考虑的证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股权原值的确认方法中,没有0出资方式的股权。

    “除以上情形外”,明显也无法处理0出资股权。

    也就是说,

    0出资股权的成本,没有规范的办法来确定。

    实务中,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确定方法。

    往往导致纳税人吃亏。

    比如,

    股权转让收入按照净资产核定,

    股权成本确认为0。

    明明知道强词夺理,交冤枉税,

    但是税务机关确实是依法征税。

    《分析:认缴股权的收入、成本问题》

    三、为什么0出资股权转让问题如此别扭?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

    有一个“净资产核定法”。

    虽然是个人所得税,

    涉及到“净资产”,这当然是一个会计概念。

    认缴出资,在会计上怎么处理?

    有知道的告诉我一声。

    《分析:认缴制下实收资本及会计准则体系错误》

    如果你有答案,请告诉我一声。

    如果没有答案,建议参考一下本公众号的这篇文章。

    我认为,0出资股权的会计处理出现重大遗漏。

    《公司法》规定的认缴制,

    会计上无法处理。

    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比如,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需要“净资产核定法”,

    这个“净资产”,是会计概念。

    如果0出资的会计处理错误,

    我们就无法从会计上得到正确的“净资产”数值。

    没有正确的净资产数值,

    0出资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就可能被随意处理,纳税人就可能吃亏。

    四、0出资的会计处理

图片

    股东认缴以后,就对公司承担责任。

    认缴的出资额,是股东必须支付的负债。

    对公司来讲,就是由法律保障的应收款。

    这个应收款是确定无疑的资产,会计上必须确认。

    股东只要认缴,就承担了责任,

    同时股东也拥有了股权。

    股东,不是因为实际出资而成为股东,

    股东是因为认缴而成为股东。

    因此,会计必须反映股东的股权。

    股东只要认缴,就拥有股权,

    就必须在所有者权益中得到反映。

    所有者权益不能反映股东的权益,肯定是错误的会计处理。

    股东只要认缴,

    1、要确认认缴的出资额,是公司的应收款。

    2、要反映股东的权益。

    也就是说,认缴的出资额,属于净资产的一部分。

图片

    0出资股权转让时,出资义务一同转让。

    也就是说,公司的应收款(债权),改变了债务人。

    公司的应收款,就是股东的债务。

    这个债务,就是股东的股权成本。

    五、结论

    税法并不受制于会计规定。

    错误的会计规定,并不必然导致税收政策错误。

    税收政策有自己的“自正”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