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长沙会战

 兰州家长 2024-01-03 发布于甘肃

1941年初,日本乘英、美等国忙于应付欧洲战场的机会,积极谋求“南进(夺取东南亚和太平洋上英、美、荷等国的殖民地)”和“北进(征服苏联)”。但无论日本是“南进”还是“北进”,都必须从中国战场抽调大量兵力以加强南、北战场实力。因此,日军在远东进行的战争实际是与中、苏、美、英为对手的一场综合战争。所以,日本在处理中国问题时必须与解决南方问题、北方问题综合考虑。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美谈判陷入僵局。日军为了从中国抽调更多的兵力以便发动对苏战争或对英、美的战争,决定由其驻武汉的第11军抽调4个师团又若干抽组的支队、炮兵、工兵、战车以及航空兵、海军分舰队等发动对中国第9战区的攻势。日军的作战目的是:“为粉碎敌人(中国)的抗战力量,给第9战区军队一大打击”。

中国军队在此方向上共8个军23个师,另加上战中从第6、7战区和赣北抽调两个半军。蒋介石给第9战区的主要作战命令是:“确保长沙并乘机打击消耗敌人之目的,应先以一部在汨罗江以北行持久作战,并各以一部固守湘江两岸及汨罗江以南各即设阵地,保持主力于外翼,为求侧背攻击之。”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要图

前奏:大云山战斗

第二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防御阵地

1941年9月7日,日军第6师团为了掩护11军主力集结,同时为占领较大的渡河地带,集中3个联队(第13、23、45联队)和飞机助战,向新墙河北岸不远的大云山的中国守军第4军(一个加强营、306团)、第58军(一个营)的山头阵地开始攻击扫荡,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当日,中国军队情报显示,日军第40师团正向湘北移动,据判,可能是与第6师团换防。当日傍晚,杨森的27集团军又增派58军新10师、新11师一部以协同第4军在大云山的作战,派第20军从通城向西,侧击南下湘北的日军

9月8日,58军新10师、新11师一部向大云山推进,同时37军60师也被拉上去参战。第6师团13联队被阻击在甘田附近,但第23、45联队攻占了中国守军阵地,第59师(第4军)师主力赶到后,将此方向日军阻击在长安桥附近。

9月10日,日军第40师团果然与第6师团开始换防,58军趁机反攻夺回大云山主峰。在第60师赶到后,第27集团军命令第59、60师与新10师围歼日军第13联队。9月11日,在中国三个师联合攻击下,日军第13联队伤亡严重。

9月12日新10师对赶来的第40师团重松支队(第234联队为主)进行攻击,战斗十分惨烈,双方伤亡均重。日军第13联队趁此脱离了战场。13-14日,双方在甘田、马厮瑕、团山坡混战。日军第40师团主力向南推进,在白羊田遭到58军新10师阻击,双方开始混战。日军不得不再派荒木支队(属33师团)增援40师团,但在甘田又遇中国新11师猛烈阻击。双方战斗激烈,有些阵地反复争夺,伤亡均惨重。中国军队给日军以有力阻击,攻克多处据点和高地。

至9月18日凌晨,第40师团重松支队才攻占中国守军的一个包围支点,而此时,“该师团伤亡已达此次作战的半数以上”。

在看到日军大量兵力向新墙河以北集结后,第9战区开始命令大云山的中国军队撤出。中国第27集团军于17-18日陆续撤退。

大云山战斗结束。

全面进攻

日军为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分散用兵的教训,此次,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集中兵力,沿新墙河北岸正面20公里的狭窄地段上,一字排开第3、第4、第6、第40师团以及早渊支队(13师团的4个步兵大队、2个山炮大队)、荒木支队(33师团的3个步兵大队、1个山炮大队)、平野大队(独立混成14旅团的一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江藤支队(独混第14旅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另外含,战车第13联队、野炮第14联队、军工兵队(3个工兵联队、8个架桥材料中队)、18个汽车中队、9个辎重兵中队】共11.5万人,于9月17日在新墙河北岸集结完毕。18日拂晓,日军结合轻重火炮320门及数十架飞机向中国第9战区部队展开全面进攻,并开始强渡新墙河。

中国军队第九战区辖3个集团军13个军35个师,还有7个游击纵队、6个保安团、4个野炮营、1个工兵团、4个独立工兵营,总兵力约37.8万人。另有空军2个大队,海军有少量只能执行水道布雷任务的部队。

新墙河南岸的中国守军为欧震的第4军第59、102、90师及第60师(第37军),另外,第58军、20军一部在杨林街附近侧击阻击南下敌人

由于日军4个师团的联合冲击,至18日下午16时,第4军在新墙河南岸的一、二线防御阵地相继被突破,第4军向关王桥以东的山地转移。

新墙河南岸以东地区,日军第40师团与中国军队第4军的59师、90师和37军60师激战一天,双方均损失较大。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军自行车行进及掩护

在新墙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由于中国第9战区已将道路破坏,泥泞不堪,日军的坦克、重炮无法行进,只能返回出发地。

日军向汨罗江边快速突击推进。9月19日晚,日军第4、第3、第6师团分别抵达汨罗江北岸的石头铺、长乐街一线,第6师团一部已从磨刀石附近渡江,与南岸守军37军在颜家铺、浯口一带接战。

汨罗江南岸的中国守军有37军第95、140师和99军第92、99师。薛岳命令第37军在汨罗江南岸宽大的正面阻击日军,第26军在37军南面的捞刀河以北二线阵地,以备阻击冲破37军防线南下的日军;第72军在汨罗江战场东侧,向南下日军侧背实施攻击;第27集团军(第4、20、58军)全力向汨罗江北岸日军侧背发起攻击。

然而,薛岳的作战命令被日军截获。

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根据此情立即变更作战方案,将主力移向东面的瓮江地区,在中国军队拟侧击日军阵型的外围,对中国军队实施合击。(即第40师团由平江向洞阳迂回,第6师团向瓮江以东包抄,第3、4师团向滃江东南方向攻击推进)。

9月21日,日军第3、4、6师团及早渊支队由骆公桥、新市、杨家仓、伍公市、磨刀滩、浯口等渡口强渡汨罗江。

汨罗江南岸中国第37军第95、140师在汨罗江与洞庭湖间的三角地带抵抗日军,伤亡很大,阵地相继被突破。22日,日军又在空中火力支援下,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第3、第4师团各以一部正面攻击的同时,第4师团主力向第99师(99军)与第95师接合部突进;第3师团主力从西面浯口方向对140师右翼包抄。第95师、第140师分别向两面顽强阻击日军两个师团并坚持了三天。

至24日上午,正面阵地多处被突破,两侧的日军已迂回至纵深。140师后方收容所被日军突袭,伤兵大部被杀。全师陷入包围,各部失联,各自为战,残部冲出包围南撤。第95师顶着第4师团攻击,至下午才南撤。

日军第6师团主力沿汨罗江向东移动撞上第26军44师。44师在日军优势兵力冲击下不支后撤。第6师团穿插急进欲包围44师。第26军先后命令第32师、41师去解围,但32师与同样正在东移的日军第3师团遭遇,激战1天后,32师不支南撤。日军第6师团一部挡住41师的同时,主力快速推进,于9月23日至金井附近。

鉴于第26军各部已被日军完全分割,第9战区命令该军撤至蒲塘,各师靠拢组成环形阵地阻击日军。战至25日,第26军环形阵地被突破,残部向金井东南转移。

在汨罗江南岸以东地区,日军第3、4、6师团继续分别向粟桥、福临铺、金井一线推进,受到刚从衡阳、渌口北上的中国第10军(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10师)阻击。24日上午,日军第3、6师团在空中火力助战下,向第10军预备第10师、190师发起攻击。至25日,第3师团占领福临铺。之后第4师团、早渊支队向第10军第3师展开进攻。至26日,第10军各阵地均被突破,金井、粟桥失陷,该军一部撤至金井东北日军后方转进,主力向捞刀河以南榔梨市转移,收容整顿。

此时,日军第40师团也赶到金井附近。

至此,薛岳在汨罗江南岸欲围歼日军的作战意图没有实现,反而中国军队在此方向损失惨重。

9月25日前后,日军陆续进抵捞刀河北岸。当日薛岳下达命令:79军防御捞刀河两岸地区,防御长沙外围;暂编第2军于26日抵达指定位置待命;第74军(由赣北调入主战场)向长沙以西的黄花市推进,在捞刀河岸的春华山、赤石河、夏家塘、石灰咀一线占领阵地,准备抗击日军。

但是,薛岳的命令又被日军截获破译了。

由于中国第74军给日军在上高会战时留下“难啃的骨头”的深刻印象,当日军得知当面出现中国的74军时,日军认为如能歼灭这支中国中央军“王牌”,则湘北作战即取得预期成果。于是,阿南惟几立即命令:第3师团向捞刀河以南春华山附近突进;解除第6师团攻占平江的任务,转而南下协同第3师团在春华山附近共同围攻第74军;解除第40师团围歼中国26军残部的任务,转而牵制东部山区其他中国军队,以配合攻击74军;第4师团牵制汨罗江南岸其他中国军队。

9月27日,日军围攻第74军的战斗全面展开,并进入最激烈阶段。日军以大量空中火力和地面重炮及一个战车联队协同第3、6师团共同围攻第74军,战斗异常激烈。第74军在军长王耀武的指挥下,前仆后继,奋勇杀敌,虽然伤亡严重,但坚守阵地,寸土不让。战至下午4时,日军第4师团派3000余人部队渡过浏阳河,向春华山以西迂回;第6师团一部已占领永安市、黄花市。第74军后方受严重威胁,部队伤亡惨重,其57师当日就伤亡3000余人,58师损失更重,连、排长伤亡过半。日军还以伞兵部队在长沙以东的东山、渡头市降落突击。日军早渊支队已突进至长沙市区,与刚到岳麓山的第79军展开巷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巷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

28日凌晨,第9战区命令第74军撤出战斗。撤出后,第74军只有第51师还较为完整,第57、58师都伤亡大半。

9月30日日军第4师团占领长沙,第3师团占领株洲。10月1日第11军认为预定作战目标已完成,遂下达返营命令,各师团开始撤离战场,返回原防(出发地)。第9战区各部开始依所在位置截击、侧击、追击日军。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第3、第5、第6战区部队遵照军事委员会命令,主动出击,配合第9战区的作战。特别是第6战区集中11个军(第5战区又配属第6战区2个军)共26个师发起夺取宜昌的反攻作战,此次反攻作战在规模和威力上比较大,几乎要围困歼灭在宜昌的日军第13师团,只是因为兵力使用不够集中,攻击时机未掌握好,协同上也有很大不足,致使日军从长沙回援的早渊支队(第13师团抽调的部队)与城内第13师团汇合(第3、第4师团、第39、103师团援军也相继靠近),最终功亏一篑,中国军队没能占领宜昌,且损失也较大。反攻宜昌的战役,共毙伤日军7000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共毙伤日军41500人(日方公布伤亡为6854人),中国军队伤亡27100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