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 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的总指挥。 站在指挥部地图前,李奇微仔细复盘数次与志愿军的激烈对峙。 逐渐看清这支东方大军的脉络——没有制空权,后勤极为薄弱,这支“让联合国军倍感棘手”的大军,竟有着极易忽视的软肋! 每次大攻击最多能打七天,然后必然停止推进。 因为没有现代化补给,志愿军全靠随身携带七天口粮作战。 一旦过期,弹尽粮绝就无力再战。 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 李奇微眼神冰寒,一个大胆计划在他脑海成型。 一幅地图被展开在他的桌上,小小的旗帜标示着各个关键点,象征着战略布局的起点。 步兵主力面对面抗击,与志愿军激烈延缓。 与此同时,秘密调拨部分机械化和步兵部队,迂回至后方。 七日后,即其攻势将息之时,后方群龙突起,直达其后路。 前面的步兵群见状,亦向两翼合力夹击。 到时,志愿军立足未稳,必然措手不及陷入混乱。 李奇微阴沉的脸上闪过一丝冷,挑选了其中一处,标记着“礼拜攻势”的临界点。 不同于麦克阿瑟的飞扬跋扈,骄傲自满。 李奇微如同一条毒蛇悄然潜伏,冷静狠辣,等待时机一击致命! 01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在连续七日激战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就在这危急关头,李奇微按捺不住,终于出手反击! 清晨,轰鸣声划破长空。 一架接一架飞机,如蜂拥从云层中跃出,很快夺取了制空权。 接踵而至的是密集的轰炸,将志愿军后方粮道劈成片片狼藉。 与此同时,机械化部队发动猛烈追击。 与此同时,彭老总神色严峻地注视着地图:情报显示,美军反攻已经接近三八线,中路情况尤为危急。 铁原正是中路要害之地,此地周边几乎无志愿军主力据守。 铁原一旦陷落,志愿军前线防线将被攻破巨大缺口。 那时敌坦克群必将如入无人之境,后续防线也难逃溃败命运,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局势紧急,整个防线岌岌可危。 必须有人站出来,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彭老总立即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关键的决定。 “第19兵团听令!命你部断后殿后,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铁原,为大军争取15-20天撤退时间!” 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虽然装备精良,但此时也是疲惫不堪。 能用的就只有63军。 63军下属三个师都不满编,全部加起来也就7000-9000人。 师团弹尽粮绝,步兵寥寥,面对美军密如矢雨的火炮弹幕与轰炸。 他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整个军区仅有一团炮兵,弹药不足一个师的储备。 面对美军机械化部队,63军可以用的武器太少; 面对密集轰炸,它根本无力反击,这样的战力差距,放在平时是难以想象的。 彭总调令一出,指挥所里鸦雀无声。 杨得志沉默片刻,没有抱怨一个字,镇定接令:“保证完成任务!” 他清楚,此去凶险异常,牺牲概率极高。 然,眼神中满是坚定。 深知肩上的使命,也已做好赴国家和战友最后一程的准备。 破晓时分,19兵团肃立得体,赴国门之约。 19兵团此行,几乎是“以卵击石”。 然而命运并不因无奈而搁笔,时间亦不会因逆境而停摆。 他们或许将在弹尽援绝中撑过第一日; 也许能在血战里绝地反击,抑或注定要葬身荒原...... 但无论前方有何种磨难,无论多少敌军来犯,中国儿女誓铁原共存亡,守住最后防线。 生死于斯,在所不惜! 这,就是中国军人! 02 硬仗,才刚刚打响杨得志将三个师以“品”字,形展开防御。左翼是189师,右翼187师,188师后备。 阵地就位时,头顶便是敌机轰鸣和炮弹呼啸。 铁原瞬间烟火弥漫,硝烟成墙。 密如暴雨的炮弹接连不断地轰在防区,掀起漫天尘土,机枪、步枪的射击声此起彼伏。 整个阵地笼罩在硝烟和弹雨中,景象惨烈。 面对如此猛烈炮火,志愿军都不惧。 他们明白,这是敌人想用优势武器和弹药优势,迅速摧毁防御的手段。 在密集的轰炸中,第19兵团依然坚定耀眼。 这场硬仗,才刚刚打响! “轰——”又一枚炮弹在189师阵地上空爆开,掀起漫天尘埃。 189师师长蔡长元,抬头望向滚滚烟尘,眼神凝重。 正常梯次防御,对美军效果有限。 相比武器,美军的源源动力才是他最担忧的地方——那种“流水线”般源源不断的补给,让中方望尘莫及。 必须改变策略。 若按常规战法,189师连三天可能都坚持不住,更别谈两个多星期。 蔡长元果断改战法为“化整为零”。 将189师全体打散,成建立大大小小上百个独立火力点,以连排为单位梯队布防。 这给美军造成极大困扰——不管是10人或100人的阵地,美军都必须全力战胜才能通过。 如此一来,美军从头至尾,都是在重复轰炸小阵地的过程,进攻速度大为减慢。 而我方小股部队,在山地也更易隐蔽机动。 这种“拔钉子”式防御,尽管代价惨重,但成功消耗美军时间与锋芒。 在敌我火力悬殊的局面下,这是189师聪明的做法。 189师的战术,广为63军效仿,美军陷入苦战。 到6月10日,63军已弹尽粮绝,能吃的只有马肉。 为防空袭,战士们顾不得烹煮熟就生啖下肚。 防御线里,伤患在角落低声呻吟。 战士们面带疲惫,几乎找不到完好的制服。 他们日以继夜承受炮火洗礼,神色中的坚韧却从未消减。 地图上标注的防区,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 63军在保卫战中付出惨重代价,但他们只要一息尚存,就誓死守在最后一道防线。 03 一个震惊全球的数字为死守最后防线,傅崇碧军长使出了63军的最后底牌——让炮兵团参战。之前他一直隐藏炮兵,主要有两点考虑: 一是我炮兵数量和弹药,无法与美军相比,轻易暴露后立即会被摧毁。 二是63军本就弹尽粮绝,哪怕拿出所有炮弹作用也很有限。 这一决定,无疑是孤注一掷。 “全火力轰炸!” 63军军长傅崇碧大喝,手一挥,我军炮兵迅速调整好角度。 “轰——” 地动山摇般的还击轰在敌军大本营上空,飞沙走石间几乎看不清东西。 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全军高喊口号冲上前。 漫天硝烟里,依稀可见63军军旗,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冲锋。 63军这一波疯狂反扑,立竿见影。 受到攻击的美军陷入混乱,纷纷后撤,甚至有士兵丢下武器逃窜! 李奇微也傻了眼。 还以为志愿军重整旗鼓,援军赶到反攻了,手忙脚乱下令撤退。 就这样,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63军以逆境顽强创造了奇迹。 他们在敌军密集轰炸下,寸土必争,顽强抗击十多日。 为友军争取到宝贵撤退时间,使李奇微的阴谋落空! 这场看似毫无胜算的保卫战,展现了中国军人脊梁。 时至今日,第19兵团的故事仍令人热血沸腾! 这场战斗,63军两个师,只剩下700人。 1.5万余名美军,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一个震惊全球的数字。 在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能造成如此损失,志愿军可谓史无前例。 正是有了一代代军人的坚守,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