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海南岛与越南难民(1975-1992)

 西津旅程 2024-01-03 发布于江苏

      在海南西南一隅待了几个月,多次听说莺歌海曾有过越南难民上岸的事情,颇感兴趣。通过一些资料查询和与当地人的攀谈,大致了解了一些历史信息,凑成此文。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国(南越)首都西贡(胡志明市)被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攻陷,南越无条件投降。1976年,南北越完成合并,国名定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由此拉开了越南将近20年的海上难民潮序幕。

     首先出现的是“军事难民”,1975年西贡陷落后,南越海军执行船舰撤离计划,加入了苏比克湾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船团,越南共和国海军在海上宣布解散。

下图为1975年在海上降旗宣布解散的南越海军

南越空军官兵有相当数量也移往美国。

      随后,在越柬、中越战争,外国制裁、国内生活困苦,加上打压民资经济等各类清算的笼罩下,百万计的越南人千方百计逃离越南。当中许多人由海路逃亡,难民问题开始急剧抬头。

      在1975年至1992年间,离开越南并安全到达另一个国家的船民数量总计近80万,但不少难民未能在过程中幸存。因为面临海盗、超载的船只和恶劣海况气候。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数据,在海上有20万至40万船民死亡。

     越南难民主要海上逃亡路线,目的地为香港、澳门。

   线越南难民大多从海南岛西北部穿过琼州海峡,进入广东雷州半岛海域。其通常会出没于湛江附近的赤坎、双山、碑洲岛和南三岛,时常会登陆上岸,讨要食物淡水,以至后来发生了一些偷盗事件,并成为北部湾海盗的雏形。

       甚至于在中越边境战争时期,越南当局还会利用难民这一合法掩护身份,派出特工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台湾方面还编过一个“南海血书”的故事,埋汰这对“同志加兄弟“。

       而中线、南线的越南船民,则主要是在海南岛西南部八所、莺歌海至黄流一线登陆,寻求补给和帮助。乐东莺歌海镇在八九十年代就时有发生越南人上岸的事情,一时全镇轰动,大人小孩全跑到边防站去看热闹。

      难民群体里,有的是南越部长级的官员,更多的是县、乡级的基层官吏,多数是一般的平民百姓。

      海南从1978年至90年代初,一共接待安置越南难民约3万人,并在东方、澄迈、文昌、万宁等地建了数个华侨农场,接收安置难民(主体是华裔越南人和华裔高棉人)。这些难民总体来说,属于印支难民的一部分,整体数量在1975年随后的25年间,累计接近300万人。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难民中的相当数量,并不愿意在大陆生活工作,他们理想的目的地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和地区,所以海南也有不少二次出海前往港澳的难民,甚至也有海南、广东本地人冒充难民妄图浑水摸鱼。

     随着局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2010年左右,越南难民的历史问题基本被各接受地区消化,其人口也逐渐适应了安置地区的生活,这一特殊的人口流动现象基本消失。

以下是一些当年拍摄的,越南难民在南海上逃亡的纪实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