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中维:王便大娘临危搭救抗日干部——武邑乡村故事(五十四)

 梅君小苑 2024-01-03 发布于河北

作者简介:谷中维,河北省武邑县小谷口人,退休于武邑县委党校。先后参与了《武邑县志(1994—2008)》《武邑民俗文化集锦》《武邑年鉴》《武邑县一村一故事》等编撰工作。著有诗词《苍雨集》《拾漏集》《四里集》和文集《散花俯拾》等,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燕赵十佳诗人”。

王便大娘临危搭救抗日干部

——武邑乡村故事(五十四)

武邑县南桃花村里有个王便大娘,嫁到这个村里的邹家,育有二男三女。她虽然是个农村小脚老太太,但深明大义,敢于担当,深得乡亲们称赞。在抗日战争年代,她曾冒着生命危险,挺身救出一名抗日工作队员。

那是1942年的一天,区里有个姓张的同志到村里做抗日宣传工作。当时他刚从王便大娘家里走出,想不到西石村炮楼的一队日本鬼子突然来了。张同志恐怕给群众添麻烦,想尽快转移出去。他加快脚步奔向北胡同口,谁知,刚出胡同口,就被鬼子发现了,几个日本兵,把他拦住,大声地吆喝:“什么的干活,八路的有!”张同志神情倒也镇静,随口答道:“村里的良民,八路的不是。”鬼子不听他这一套,还是叽哩哇啦地吼叫着,有一个鬼子上前揪住了他。王便大娘听到动静,知道张同志遇到了麻烦。她不放心,也很着急,就走出大门,见日本兵正押着张同志从门前经过,向南边的大街上走去。王便大娘什么也不顾了,赶忙追上去,大声说道:“为啥抓我儿子啊,他就是个老百姓!”鬼子把刺刀一晃:“你的一起去!”到了大街上,已有好多敌人。有个小头目似的鬼子,瞪着着眼睛问王大娘:“他的是不是八路,说谎的死啦死啦的有!”说着,把刺刀尖紧紧贴向了她的胸口。王大娘面不改色,连忙说:“太君,他是我儿子,不是什么八路,赶紧放了他吧。”那名张同志也趁势说:“这是俺亲娘,俺不是八路。”鬼子仍旧半信半疑,小头目鬼子用枪托子朝着张同志的肩膀处就是狠狠的一下,又向他的腮巴处重重地给了一拳,凶凶地喊道:“实话不说,统统死啦的有!”张同志的嘴巴立即流出了鲜血。王大娘见状声泪俱下:“你们要杀就杀了我吧,不能杀我儿子呀!”看到老夫人这个样子,小头目鬼子把刺刀一挥,说道:“老百姓的干活。”于是就把张同志放了。

经过这次险救抗日干部,人们对王大娘十分佩服,从心里尊重她。王大娘也更加懂得要赶走日本鬼子,过上安生日子,中国人就得团结起来,不能当汉奸,以后,她经常配合村里做些积极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她已经60来岁,还带头织布、做军鞋,支援前线。在她的影响下,5个子女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村里说起这个红色家庭,人们自然还会提起王大娘搭救抗日干部的事迹。

——根据村民讲述编撰整理,辑入《武邑县一村一故事》(第二辑)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谷中维:韩孟村东南的大杨树——武邑乡村故事(五十三)

谷中维:徐治林注册商标的一波三折——武邑乡村故事(五十二)

谷中维:狐仙送“香火”——武邑乡村故事(五十一)

谷中维:张福臣驻村为民办实事——武邑乡村故事(五十)

谷中维:任文仲孝敬继母传美名——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九)

谷中维:身残心热的村官——武邑乡村故事(四十八)

谷中维:侯洁山巧思治无赖——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七)

谷中维:机智勇敢的谷西柱——武邑乡村故事(四十六)

谷中维:国泰与谷口村——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五)

谷中维:柳家庄五兄弟意外得福——武邑乡村故事(四十四)

谷中维:后尚家村走出的义和团勇士——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三)

谷中维:史家村的青龙山与四月庙会——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二)

谷中维:愤怒的石碑——武邑乡村故事(四十一)

谷中维:小祝村的土作家——武邑乡村故事(四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