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意志第三帝国27位元帅:格赖姆、凯塞林、米尔希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1-03 发布于山东

16、格赖姆     格来姆:出生时间:1892 晋升元帅时间:1945.4.26 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5.24(自殺于美战俘营)

如同国防军的许多将领一样,格赖姆也出身于军人世家。1892年6月22日他出生于拜罗伊特,父亲是一名上尉。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军官学校受训。1912年毕业后就进入了巴伐利亚皇家铁道营为候补军官。1913年晋升少尉,服务于驻尼恩贝格的巴伐利亚炮兵第8团。在这个团里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任排长时参加了洛林、马斯河、南希-埃皮纳尔、佛兰德、阿拉斯、康布雷等地的战斗。在占领圣米特列和攻占洛曼营的战斗中,他表现得特别勇敢。

他醉心于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军事航空技术。1916年,他考入施莱斯海姆的一个航空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第3野战航空大队任观测员,并执行过多次搜索和观测飞行的任务。

1917年,格赖姆晋升中尉,并担任巴伐利亚第34驱逐机中队长。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在六百公尺的空中击毁一辆英国坦克的飞行员。 

他在先后获得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以及皇家勋章之后,又于1918年10月24日获得了德国最高的“德意志战争勋章”。数周之后,又获得一枚非世袭的贵族勋章--巴伐利亚“约瑟夫军事勋章”。1918年8月、9月,格赖姆连续赢得五次空战的胜利。 

停战以后,他脱离军队而入学攻读法律,后来在一银行任职。此时,他仍未放弃飞行,并常与另一名著名的飞行员乌德举行飞行技术表演。

1924年,格赖姆辞去银行工作而应聘到Z国担任航空顾问,对广州Z国航空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27年,他偕夫人返回德国,担任维尔茨堡体育飞行学校的飞行教练。在此期间,他曾试飞过各种新制.造的飞机。训练过许多后来成名的飞行员。1935年,格赖姆重新入伍并被授予少校军衔,受命组建“里希特霍芬驱逐机大队”。 

1936年,他晋升上校并调到国防部空军人事署任参谋,1938年升任署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格赖姆晋升为中将。在任第5航空军军长时参加了西方战役,之后晋升为航空兵将军。并于1942年至1943年在东线战场的中央集团军群克卢格元帅的指挥之下任空军东军区司令(1943年5月,该军区改名为第6航空队)。1943年2月,格赖姆晋升为上将,在他指挥下的航空和高炮部队曾参加了1943年8月奥廖尔突出部的防卫战。 

在东线战场的最后战斗中,第6航空队曾向奥德河的德雷森和波利茨各桥梁实施搜索与攻击。在德军崩溃的撤退中,格赖姆把该航空队的残兵收容到慕尼黑。在那里,他收到了XTL召他去柏林的电报。

格赖姆得知她的妻子,女飞行员赖奇曾驾着直升机进行过去柏林地区的试飞,于是决定同她结伴飞行。在柏林上空,他们的飞机遭到苏军高射炮火的袭击。格莱姆腿部受伤,倒在机舱内不省人事。赖奇接替他继续驾驶飞机在苏军的炮火中着陆。

XTL宣布了对格莱姆的任命,并令这位新元帅同赖奇飞往普隆逮捕近卫队总指挥、叛将希姆莱。他们未能抓获希姆莱。之后不久,XTL就自殺了。 

德国投降后不久,格莱姆被美军军官带到了萨尔茨堡。美国人本打算命令他去解散德国的空军。但是,他因怕被转送到俄国去而事先吞服毒药自尽。


17、凯塞林     凯塞林:出生时间:1885 晋升元帅时间:1940.7.19 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 死亡时间:1960.7.16     凯塞林于1885年出生于马克施泰特的一个教员家庭。少年时代他就立志从军,中学毕业后,他于1904进入巴伐利亚炮兵第2团,3年后即晋升少尉。 

凯塞林重视专门知识学习,他首先接受炮兵知识的教育,随后在梅斯进行气球观测训练,最后在慕尼黑的炮兵予工程兵学校学习测量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凯塞林已晋升上尉。战后,他服务于驻纽伦堡的巴伐利亚第3军司令部,曾经历过GC党人攻击驻“德意志英雄营房”的军部的暴动事件。当他先后在安贝格、埃尔兰根及纽伦堡的部队中任职之后,晋升少校并调往柏林的陆军司令部。1930年晋升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炮兵第4团的营长。 

1933年10月,凯塞林晋升上校,奉命参加组建空军的工作,并被派到新成立的航空部负责行政方面的事务工作。在航空部,他与财政部合作为空军编制了高大几百万的预算。1935年,他因工作成绩优异而率先晋升少将,一年后即晋升中将。 

1936年,空军第一任参谋长韦维尔将军因飞机失事身亡,凯塞林奉派为其继承人,负责整个空军的组织和训练,高炮部队、空军通信部队、特种兵(伞兵)部队的战斗使用以及后勤保障等事宜。

在凯塞林晋升空军将军之后,由于同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的意见分歧,而被解除了空军参谋长的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三军区司令。由于空军的整编,凯塞林于1938年4月1日调任空军第1军团(后改称第1航空队)司令。该部队的高度训练水平在占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时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在波兰战役中,凯塞林的航空部队受命支援北集团军的地面作战。在飞行部队与陆军炮兵的集中轰击下,波兰军队于1939年9月27日全线崩溃。凯塞林因功而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1940年2月,凯塞林接任在西线的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又同在波兰指挥过北集团军的鲍克上将密切合作。在对比利时和荷兰要塞的攻击中,伞兵部队和空降兵首次实施空降作战。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相继陷落。德军部队逼近海岸,但克莱斯特的装甲集团奉命在顿刻尔克的前方停止了前进。凯塞林虽然动用了他的飞行和高炮部队准备围歼英军,但终因缺少陆军部队的协同而失去战机。30万英军部队全部撤过英吉利海峡。 

1940年7月19日,凯塞林越过上将一级而直升元帅。

西方战役结束之后,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奉命东调,重新同中央集团军群的鲍克元帅合作,全力支援该集团军群迅速突进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直逼莫斯科。 

1941年11月,由于英军在北非的反攻,地中海形势趋于紧张。XTL应意大利人的请求派遣凯塞林的航空队去解除危机,并掩护向利比亚的运输和后勤补给。凯塞林被任命为空军南军区总司令,属下有驻南意大利和南希腊的两个航空军和其它空军的加强部队。由于凯塞林所属空军部队的支援,才使疲于奔命的非洲装甲兵团获得期待已久的喘息之机。

1942年元月,德国北非远征军司令隆美尔发起反攻,在马尔马里卡会战中,击败了英国的第8集团军,并在空军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占领了坚固要塞托卜鲁克,基尔向阿拉曼的溃败之敌追击,因双方均已精疲力尽,暂成对质状态;又因英国空军的补给能力和作战能力均强于德军,隆美尔所实施的突进敌人背后的两次作战均归于失败。蒙哥马利的反攻,因使用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而导致了德国非洲装甲兵团的惨败。德国派往意大利和非洲的空军部队,本来就不如敌人强大,加之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凯塞林被迫分散兵力,结果连掩护隆美尔部队撤退的力量都不够了。 

1943年5月12日,德国的非洲军团被困于突尼斯的狭窄地区,终因走投无路而投降。由于德国统帅部的错误计划和错误判断,葬送了两个军团。在最后的战斗阶段,凯塞林获栎树叶勋章,接着又获得栎树叶带剑勋章。战斗中的每次飞行,他都是自己驾驶飞机。当他完成第二百次飞行时,他获得了一枚前线飞行金质别针。 

1943年7月10日,盟军首次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人立刻放下武器投降,只有胡贝将军率其三视德军在自己的责任地区内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从而使德军其他部队顺利向意大利半岛撤退。 

当盟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德军统帅部满以为凯塞林集团军的失败是注定了的,但凯塞林却能把他的各师在敌军强大压力下不受损失地撤至萨勒诺-卡希诺-亚得里亚一线。

为奖赏凯塞林卓越指挥的功绩,在他服役届满四十周年那一天(即1944年7月19日),XTL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

德军撤至新的战线,承受了盟军大规模攻势的压力。双方在安齐奥和努图诺两滩头经过伤亡惨重的战斗之后,凯塞林越过台伯河北撤。盟军轻取罗马。几周之后,凯塞林部撤至亚平宁山转入持久抵抗。 

1945年3月,凯塞林接替龙德施泰特元帅担任从北海到瑞士边境一线的指挥,在战斗的最后几天里,他又被委以南线指挥的重任。战争虽然注定要失败,他仍尽了一切努力,带着负过重伤的病体,指挥掩护多瑙河地区的德军主力安全撤回德国,使之避免了沦为俄国战俘的命运。 

德军彻底失败。凯塞林率部向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将军投降。他本人则被故意地从一个战俘营转送到另一个战俘营,受到不少侮辱和折磨。最后,他被送到威尼斯的一个英国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1947年5月6日,凯塞林被判处死刑。十月改判无期徒刑,被押送到威斯特伐伦的魏勒监狱。1952年10月,他因一次大手术后身体衰弱而被释放。1960年7月16日死于心脏病。


18、米尔希

米尔希:出生时间:1892 晋升元帅时间:1940.7.19 最后职位:空军副部长

米尔希1892年出生于威廉, 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步炮兵第1团任少尉,在航空搜索第5和第204队任中尉队长。后来任第6驱逐机队队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米尔希曾先后担任某民间航空队队长、警察航空中队队长、路易东方航空公司联络员、但泽航空邮局业务部主任等职。1923年,他担任容克斯航空公司飞行管理部主任,3年后转任新成立的德国航空公司经理。1929年升任该公司总经理。在他的管理下,德航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在自由竞争中压倒当时兴起的其它航空企业,该公司成为秘密组建德国空军的骨干。

当XTL掌握政权的时候,戈林就把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行战友米尔希拉入航空部,并任命他为副部长。从此,米尔希步步高升。1933年他还是一个上校,一年后就升为中将。航空部在他的指导和组织下,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打击能力最强的德国空军。XTL赏识米尔希对于重建空军所表现出的供给,并于1936年晋升他为航空部将军。两年后他晋升为上将。1939年2月被任命为空军总监。

米尔希虽以重建空军为本身的职责,但他不主张贸然开战。当1939年5月,他获悉XTL决心以武力解决波兰问题时,曾指出攻击波兰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米尔希担任空军总监之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上过战场,而负责组织方面的工作。在这一岗位上,他表现了非凡的才干,顺利地解决了战争期间空军组织方面的很多问题。对法战役胜利之后,XTL晋升他为元帅。 

米尔希的晋升在德军将官团中颇有非议。曼施坦因元帅在所著《失去的胜利》一书中,称这种晋升“降低了德国最高贵军人阶级的价值”,并说米尔希“组织功绩虽然可贵,但绝不能同陆军的各总司令相媲美。” 

在对英空战激烈进行时,米尔希和戈林密切合作建立起来的德国空军暴露出很大的缺陷:空军完全不受国防军统帅部的调动,它的使用权属于戈林和米尔希。他们指挥的空军不能完全适应整个战局的要求。此外,在陆军和空军之间,经常发生意见分歧,空军把陆军看成是“一帮落伍和守旧分子的收容所”。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戈林和米尔希固步自封,未能发扬光大已有战绩。虽然凯塞林和施佩勒、里希特霍芬诸元帅曾一再建议彻底改进空军的建设计划,但米尔希拒不采纳这些建议。结果,英国空军打败了德国空军,并争取到了绝对的制空权。米尔希虽然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空军,但他和戈林都不会使用并发展空军。当然,主要责任还是应由戈林承担。

1943年1月中旬,米尔希被任命为“领袖特派员”,前往东线指导在斯大林格勒市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当米尔希到达塔甘罗格附近的第4航空队司令部时,他了解到,各机场虽有280飞机,但只有70架可以使用。冬季给第4航空队带来了极大损失。各机场都受到苏军包围的威胁,飞机几乎不能起飞和降落。各供应中队的伞降场几乎不堪使用。空军每天要派出250架次飞机向斯大林格勒市空运补给品是完全不可能的。从1942年年底到43年年初的两个月期间,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市上空损失了一千名飞行员,其飞机也同时被击落。 

斯大林格勒市被苏军攻陷。XTL和米尔希就这次惨败举行检讨会。XTL把第6集团军的被歼归罪于戈林。米尔希曾提出将战线撤退到第涅伯河一线,加速制.造驱逐机并协调陆空军作战指挥的建议,XTL未予采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米尔希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犯罪提出公诉,并于1947年4月17日被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获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