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解说之小建中汤

 经方苑 2024-01-04 发布于辽宁

  每日格言

  “上帝绝不会只赋予你使命,而不给你时间去完成。”

                                 ——约·罗斯金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芍药 六两  生姜 (切) 三两  胶饴 一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一下先来看看《伤寒论》第279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条文说的是一个本来患有太阳病表证的患者,在“表未解里未虚”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以“解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千万不要把“解表”等同于“发汗”,小编觉得“汗”只是“表和”的体现,但是并不代表要去发汗,如“桂枝汤”方证中患者已经有出汗的情况,你怎么还能去“发汗”,只能说是去调和荣卫以纠正异常出汗的问题,只有得了“正汗”才是表解的前提!继续往下说,医生此时错误的用了下法,此时可能会把表邪引进来,打个比方说,这就好比说是前面打仗还只是在边境线上的小冲突,而偏偏不巧,国内先发生了内乱,边境线上士兵只能退回国内,那敌人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了吗?再往下看,患者此时出现了“腹满时痛”,此时说明病情有了新变化,也就是进入了太阴,我们知道太阴病的核心病机其实概括起来可以说成是“虚寒夹湿”,也就是说你用攻法导致了大下,大下伤了里阳,里阳虚,水湿就不能为消化,此时水湿阻碍中焦气机,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腹胀且时不时的肚子痛,这就属于太阴病,当然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问患者口渴不口渴,绝大多数其实是不口渴的,有的人甚至是一天不喝水也不会觉得口渴,且大便总是偏稀,这也就是“自利不渴者,属太阴”的意思(【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此时应用“桂枝加芍药汤”的目的其实是在于“温里”!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六两 甘草 (炙) 二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生姜 (切) 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为什么呢,仔细研究这个方子,你会发现这个方子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芍药”的用量加了一倍,我们说“桂枝汤”的功用在于增补津液,调和荣卫,可以说是补法,“桂枝”、“甘草”可以达到“阳化气”,“芍药”、“甘草”可以达到“阴成形”的目的,可以说“桂枝汤”的主旨在于平和协调,而当你把“芍药”的用量加倍,就相当于在天平的一侧加了砝码,此时天平一定会向重的方向倾斜!所以小编觉得“桂枝加芍药汤”会倾向于温里,也就是通过加入“芍药”来把整个方子的温力带入至太阴,而“芍药”在《本经》中有类似除血痹,利小便的作用,所以加强芍药的用量也可以帮助行血利湿!

  最后我们发现今天要研究的“小建中汤”其实就是在其基础上再加入“饴糖”,也就是增强了其补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患者应该是纯虚证才符合用方的契机!

【相关条文】

  伤寒: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

【6.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5.2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22.18】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4366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