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幅世界名画,在画布上展现了工业革命时代精神 | 英国艺术家Joseph Wright

 蘅滋雅集 2024-01-03 发布于广东
《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
《气泵里的鸟实验》, 1768年,183 x 244cm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National Gallery, London)

........................................................................

(点开音乐,在美妙的韵律中一起欣赏艺术佳作吧)

........................................................................

第一次看到《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气泵里的鸟实验)》这幅画的时候,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有一天蘅滋君在观看《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这部2012年上映的007系列电影时,突然从屏幕上再次遇见了这幅画作(参看下方电影截图)。好奇心驱使之下,我搜寻到了它的一些信息。

英国国家美术馆内,邦德的右后方(画面的左上部)的画作

这幅画作是英国艺术家Joseph Wright(约瑟夫·莱特,1734–1797)的作品。因为出生于英格兰中部城市德比,当时的人们又称他为Joseph Wright of Derby(德比的约瑟夫·莱特)。

《艺术家自画像》

他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画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风景和肖像画。不过真正让他名垂画史的是,Joseph Wright创造性地把科学主题引入绘画创作中,被誉为"在画布上表现工业革命精神的第一人"

这幅画采用了明暗对比(Chiaroscuro)来增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对物体细节的描写,从而营造出一种戏剧性。这种技法传承自意大利艺术大师卡拉瓦乔(1571–1610),他是此类技法的开山祖师。

而在这幅画中,光的来源不是日常光源和平面光源,而是来自画面中心的正在燃烧的蜡烛。这一技法的大师则首推法国的拉图尔(1593–1652)。Joseph Wright有很多作品都采取类似的手法。

画作中的蜡烛被容器挡住了,使得我们可以发现容器壁上有映像,容器中可能盛有一个头盖骨。可以想见,这个场景如果发生在白天,那么整个房间的亮度会增加,那么画出来的效果不会如此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幅画中的明暗对比是如此巧妙而高超,英国现代著名画家David Hockney(大卫·霍克尼)认为艺术家借助了某些光学仪器辅助绘画,因为徒手很难准确表现这样复杂的光影。

我们再来看画面中心位置的红袍长者,也就是这幅画的主角原型,画面中着红袍的长者。据说他就是John Whitehurst。他是画中唯一一个目光朝向观者的人物,所以我们的目光也很容易被他吸引。他注视着观者的目光既坚定,又充满了诱惑。这就勾起了我们继续去探究画中所隐藏的秘密。

他的两只手一高一低,左手在上握住一个密闭透明容器中的顶端阀门,容器里有一只白色鹦鹉。右手往下正在微微转动一个摇把装置。这是一个真空泵,通过转动摇把可以往密闭透明容器中灌入或抽出空气。

从形态来看,容器中的这只鹦鹉躯体扭动着,挣扎着张开翅膀,目光无神,因为空气变得稀薄而处于垂死状态。画中的众人注视着这只鹦鹉,表情各异。这也是这幅画的精彩之处,让我们来一一细品。

处于光源背后的是两位站着的女孩,一个小女孩紧蹙着眉头盯着挣扎的鹦鹉,她不明白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另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孩,可能是姐姐,已经害怕到不敢抬头。后面站着的是她们的父亲。他轻轻搂住姐姐的肩膀,或解释或鼓励着女孩。同时,他的右手指向真空泵。这或许也是在提醒观者要注意真空泵。

画面的右侧是一位男孩子。他目光盯着鹦鹉,双手却拽着绳索。这根绳索连接鸟笼,鸟笼的门却是打开的。艺术家这样处理给了观者一个悬念:在这个屏息凝神的紧张时刻,是演示者正要拧开真空泵顶部阀门让空气进入,鹦鹉重新回到降下来的鸟笼呢?还是男孩已经知道鹦鹉难逃一死的命运,于是把空空的鸟笼升上去呢?

我们真的很难从画中来判断。在这里,艺术家巧妙了触动了观者的心灵,促使观众在自己的心里做出价值判断。

画面的左侧,桌子边坐着两位。其中一位低头仰望,饶有兴致地盯着鹦鹉,极其入神。从他的举止来看,显然这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旁观者。

而他身边的另一位则正襟危坐、拭目以待。他右手撑住大腿,左手拿着一块表,从客观角度来记录着鹦鹉挣扎到死亡的时间。这位男子应该是实验助理,他略带紧张但整体上显得冷静,可被视为科学的代表,理性时代的象征。据说他的原型可能是美国总统杰弗逊的大学老师William Small(1734–1775)。

桌子右边坐着的是一位长者,他紧握双手低头沉思着,也许是在注视烛光,也许是看着头盖骨,担心鹦鹉的命运;也许是在思考与死亡有关的大问题。

据说,他的原型是Erasmus Darwin(伊拉斯谟斯·达尔文,1731-1802,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祖父)。在他的桌前,放着一对马德堡半球。我们都知道马德里半球的真空实验。

在画面的最左边,是一对青年男女。显然他们只是凑过来作围观吃瓜群众的。对他们而言,谈情说爱才是正经事。从他们彼此对视的目光,我们就可以直到一切尽在不言中。

据说画中人的原型是Thomas Coltman和Mary Barlow。一年之后,他俩就结为夫妻。而作为朋友的Joseph Wright则为他们画了一幅双人肖像画,现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在画面的最右侧,我们看到窗外有一轮明月正从云层中探出头来。从结构上来说,它作为补充光源,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同时它也暗示着月光社(Lunar Society)

月光社是由十几位生活在英格兰中部的科学家、工程师、仪器制造商、枪炮制造商在1756年组成的社团,其中就有Erasmus Darwin。1765年至1813年,成员们定期在英格兰的伯明翰聚会。起初学会的名称为月光派(Lunar Circle),1775年正式更名为月光社(Lunar Society)。

那么这只鹦鹉接下来究竟是生还是死,无人知晓,它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如果我们从画面跳出来,另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分析。在18世纪的英国(欧洲)处于启蒙运动之中,工业革命掀开帷幕,即将到来。

画中的人物各异的目光和表情也暗示着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人们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充满好奇;一些人恐惧害怕;一些人事不关己;一些人则勇于参与其中。

但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理性之光,认为科学和艺术所带来的知识理性可以改变自身和整个世界。诗人蒲柏写给牛顿的墓志铭是:天降牛顿,万物生明。这句话改自《圣经》里的名句。也是走向启蒙时代和工业革命时代,人类自信的呐喊。

《A Philosopher Lecturing on the Orrery(一位哲学家讲授太阳系仪))》
1766 年,布面油画,147 x 203 cm

英国德比博物馆与艺术画廊

再回到这幅画。通过一些史实蘅滋君了解到,当时随着科技和仪器的普及,欧洲社会上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手艺人,他们常常会带上一车子科学仪器,走街串巷进行着科学普及活动。画中场景可以理解成,是一群知识人特地请来一位科学家做演示,对子女们实施科学教育。

不过,蘅滋君在这里也想说,难道真空玻璃瓶里的鹦鹉只是表示用来做实验的动物嘛?焉知有朝一日被用来做实验的不会是人类自己呢?想想生物克隆技术和AI人工智能吧。

Joseph Wright被誉为是“第一位表达工业革命精神的职业画家”,他开创了科学题材,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在艺术史上却找不着他的传承人。其实他也想好好画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只不过那个时代有两位著名的肖像画家:极具天分的Thomas Gainsborough(托马斯·庚斯博罗,1727–1788)以及约书亚·雷诺兹(1723–1792)。这两位画家,本公众号都有专文介绍。其中后者,还是Joseph Wright的老师呢!

不过蘅滋君还是要为各位伙伴呈现下这位艺术家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别具一格,带有科学的因素,很值得观赏!这些夜景图真是太美了!

《Vesuvius from Portici》,ca.1774-76, 

The Huntington, San Marino, California.

《Vesuvius from Posillipo(维苏威火山的爆发)》

这两幅作品描绘了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于1767年的大爆发。尽管Joseph Wright光临过此地,却未亲历过此次大爆发。他的创作借鉴前人的画作,同时John Whitehurst(1713–1788)也给了他在地质学方面的协助,以保证细节上的精确性。

《Moonlit Landscape》,1793年

《Dovedale by Moonlight》

《The Annual Girandola at the Castel Sant’Angelo, Rome》 

c.1775/1776,173 x 138cm

《Firework Display at Castel St Angelo》, 1774-78年
《A Grotto in the Gulf of Salerno, Sunset》,1780-81年
《灯塔火灾》
《A Lake by Moonlight》,1780-1782年
然,他的人物像画也是不错滴

Penelope Unraveling Her Web(1783-8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