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史丨当了25年太子的他,成为唐朝皇帝不到一年,就被宦官赶下台

 人文之光 2024-01-04 发布于辽宁

在唐朝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他当了足足25年的太子,目睹了中唐时期的各种乱象,因此也曾渴望能够在自己登基后,对中唐的乱象进行纠正。但是,当他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就被宦官赶下台,他就是唐顺宗。

唐朝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就曾因为在唐顺宗在位时期参与朝廷斗争,而在唐顺宗禅位后,被唐廷贬谪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当然,被贬谪的岁月,也催生了耳熟能详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些诗歌。对于刘禹锡来说,遭遇流放称得上个人的不幸,但对于唐朝的文学或许又是一个幸事——毕竟,如果没有刘禹锡的不幸遭遇,或许唐朝文学史上,也不会有《夜雨寄北》这样的诗歌。

1、黑色幽默

唐顺宗李诵出生的时候,大唐的皇帝还是唐肃宗——即李诵的曾祖父。不过唐肃宗和唐代宗(李诵的祖父)在位时间都相对不长,所以李诵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他的曾祖父和祖父也都不在人世了,皇帝也被他的父亲唐德宗继承。

唐德宗称帝也就半年光景,就宣布册立李诵为太子,从此李诵开始了自己人生长达25年的太子生涯——从李诵的人生来看,或许这25年时间,才是自己主要的组成部分。

唐德宗对李诵寄予厚望,所以在李诵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对太子进行全方位培养。唐德宗对于大唐的局势深感无力扭转,所以倒也寄希望于下一代出一个英明的君主,来改变中唐的局面。而李诵在太子任期内也表现很好,甚至当德宗朝廷遭遇叛军侵扰,京城一度丢失的时候,李诵还指挥朝廷的军队和叛军交战。这一切表现都让唐德宗感觉大唐复兴有望。

哪料到唐德宗在位后期才发现,老天爷真的给李唐宗室开了一个可以用黑色幽默来形容的玩笑:那就是李诵突然得了大病,出现了中风的症状——甚至利用的语言功能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此时唐德宗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大唐的权力格局,变得险象环生

2、暗流涌动

唐德宗驾崩那会儿应该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李诵当时的情况可用名存实亡来形容,同时中唐朝廷又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所以唐德宗不敢想象自己过世后,大唐会不会天下大乱。不过,即便是唐德宗再担忧,也还是得离开这个世界。

唐德宗驾崩后,李诵顺利继承皇位。

早在李诵继位之前,李诵的亲信王叔文就在朝廷内部发展了一定的势力。所以虽然唐顺宗处于中风状态,但借助唐顺宗支持下的王叔文的小集团,却趁机做大,掌握了朝廷的很多重要权力。王叔文掌权后,开始大刀阔斧对德宗时代的很多弊政进行改革。不过,只要是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利益集团当然也不会坐等王叔文来冒犯自己。所以,王叔文改革的同时,利益集团也开始研究反扑。

当时利益受损的势力,大约是两个阵营:一个是宦官集团,一个是旧官僚集团(可以理解成德宗时代的一些得势官僚)。本来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也是互相看不起的状态,但是在王叔文的打击之下,这两个集团决定暂时联合起来。

3、唐顺宗的含恨过世

如何对付王叔文集团?毕竟王叔文集团经营多年,而且还有唐顺宗的支持。所以虽然旧官僚和宦官联手,也得找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和只会用权没有谋略的宦官不同,官僚集团的战略眼光是很独到的:那就是架空王叔文集团。

而架空王叔文集团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建议唐顺宗按照惯例,册立太子——毕竟,国家得有储君,这个提议合情合理。而一旦唐朝有了新的太子,那么,太子周边也必然会形成一个新的权力集团,这样必然可以对王叔文的势力造成牵制甚至消耗——毕竟明眼人对唐顺宗的健康情况都有忐忑,所以如果太子确立,王叔文集团必然会有很多人倒向新太子。

唐顺宗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必须册立太子,于是皇子李纯得到了册立——而王叔文很清楚,这就是一个阳谋。但王叔文还是打算尽力和自己的对手继续较量。而李纯太子得到确立后,王叔文很快出现了失势的迹象,自己之前在军队和朝廷安排的人,或者背弃王叔文,或者也遭到了孤立,王叔文无奈之下,只好辞官,之后他苦心经营的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王叔文垮台后,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又趁机胁迫唐顺宗禅位给李纯,这便是唐宪宗。唐宪宗登基几个月的光景,唐顺宗驾崩了。有说法认为是病故,也有说法认为是被宦官杀死。总之,唐顺宗也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