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岁乾隆皇帝禅位,传国玉玺却突然不见了,这是为何?看刘墉如何智取

 钰姐讲历史 2024-01-04 发布于四川

  1796年,85岁的乾隆禅位。

  当37岁的嘉庆激动地登上宝座准备接受百官朝贺时,突然大声道:“慢!传国玉玺不见了!”群臣一听,傻眼了。最终在刘墉的一番巧妙说辞下,乾隆心甘情愿拿出了玉玺。



  那年正月初一,乾隆禅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

  按流程,乾隆带皇太子及群臣行祭礼,然后到太和殿接受群臣参拜,宣布传位诏书,皇太子再到乾隆面前接受玉玺,百官对老皇帝三拜九叩,恭送太上皇回宫,最后新皇帝接受百官朝贺。

  但典礼进行到最后一步时,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当群臣恭贺太上皇乾隆回宫之后,皇太子颙琰突然脸色大变:传国玉玺不见了!

  大宝刚刚明明就在御案上,怎么转眼就不见了呢?而那个地方只有皇上才能去,现突然不翼而飞,必定是乾隆带走了,而没有大宝不能朝贺。

  新皇帝很着急,群臣面面相觑,朝堂上一片鸦雀无声。纪晓岚作为礼官,哪料到老皇帝会来这么一手?如果新皇登基失败,他罪过就太大了!



  这时,刘墉开口了:“自古以来,不曾有无大宝之天子,我刘墉愿即刻面见太上皇,请各位稍侯。

  纪晓岚见状,赶紧跟着刘墉一道出了大殿,并一同来到了乾清宫叩见太上皇乾隆。

  其实,乾隆一念之下带回大宝,内心也颇为不安。他见刘墉、纪晓岚追来,就故作惊讶地问:“你们怎么来了?太子登基,朝贺结束了吗?”

  纪晓岚赶紧答道:“回皇上,诸臣尚未朝贺。”

  乾隆仍装糊涂问:“这是为何呀?

  刘墉见乾隆装糊涂,就直截了当地说:“回皇上,自古以来,天子临政当有大宝在身。陛下传禅却不传大宝,百官朝贺,也贺出无名啊!”

  乾隆见话已至此,只好说:“大宝暂由联掌管,又有何妨呢?

  纪晓岚见事情出现僵局,赶紧给乾隆找台阶:“臣查阅古今,无传禅不传大宝之事。”

  不料,乾隆不吃这一套:“此事,朕也想过了,如今朕躬尚健,社稷一时放心不下,待朕精力不济时,再传大宝就是。”



  刘墉见好好谈要不到大宝,就直接说:“陛下,恕臣直言,臣以为陛下传大宝,并不妨碍陛下心系社稷。如果陛下传禅而不传大宝,天下臣民会有他说,一时流言四起必伤害到皇室。”

  乾隆向来以天下为念,听到刘墉这话,心有所动,若有所思地问:“太子也会这样想吗?”

  刘墉回道:“太子做何想法臣等不知,但臣等确实是这样想的。”乾隆一听,默不作声。

  纪晓岚见事有转机,进一步说道:“臣思,陛下乃太上皇,太子的一切都会尊重陛下的意愿,陛下不必多虑。”

  刘墉见乾隆仍犹豫不决,继续说道:“如今百官都在大殿等待大宝,请陛下速作明断。”

  乾隆左思右想,自己的心思已瞒不了人了,而大殿上没有大宝就完成不了大典,自己这样做势必落人口实,被天下臣民评说。他对自己的行为开始感到后悔了。

  于是,长叹一声:“朕只是不放心社稷,不想惹出如此误解。既如此,二位爱卿就将大宝取走吧。



  此时,刘墉又巧妙地说:“陛下,臣以为,这么多年来,大宝从未离开过陛下。今陛下传禅将大宝亲授于太子,一定会成为千古美谈。”

  乾隆一听,很是受用,便答应回殿传授大宝。

  纪晓岚先一步回大殿加传大宝一项,皇太子颙琰按纪晓岚安排在太和殿外迎接,待乾隆至前大礼叩拜,之后父子二人携手来到御座前。纪晓岚高喊:“传授大宝!”礼乐齐奏,太子再跪,乾隆手捧传国玉玺放在太子高过头顶的两手上。礼毕,乾隆复回乾清宫。颙琰接受百官朝贺,众臣欢呼。

  史载,当时乾隆禅位嘉庆,确实发生过波折,曾亲历大典盛况的朝鲜使者在给其国君的报告中还记载过此事,因此刘墉出面追讨玉玺真有此事。

  乾隆一生,许多方面都创造了历史第一,但在皇子数量上位居清代皇帝第二。他的爷爷康熙共有过35子20女,而乾隆一生共育17子10女,其中早夭五子五女,最终乾隆选择了十五子颙琰,将他秘密立储,之后做了个惊人决定:在活着时把皇位交出去!

  因为他在登基时,就已向上天默誓最多只当60年皇帝,而把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留给自己最崇拜、最敬爱的在位61年的爷爷康熙。

(嘉庆皇帝)

  这令天下人都很意外,清代还没有一个皇帝是禅让的,而且自古禅让也有风险,但乾隆为何这么做呢?其实,一是他想将权力交接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博得空前的美名。


  但乾隆毕竟在位了60年,真是心甘情愿禅位吗?多少也有点贪恋宝位之嫌,因而才有了传禅而不传大宝的一幕。即便他后来将大宝传给了嘉庆,但仍在太上皇位置上牢牢把控朝政4年,于89岁高龄去世,成为统治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清代皇帝。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乾隆是一个情商极高、从善如流之人,以致刘墉、纪晓岚才敢站出来仗义直言。当然,刘墉原则分明、勇于直言更是难能可贵!

  清代思想家唐甄在《潜书·抑尊》说过:“直言,国之良药;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意思是说,正直的言论对国家是上好的药品,敢于毫不掩饰发表意见的人臣对国家是高明的医生。而国家统治者也务必要善于采纳直言,重用直言之臣。

  这正是对乾隆、刘墉君臣二人的完美诠释。你认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