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了解中国历史大分裂:南北朝、五代十国

 大道自然360 2024-01-05 发布于云南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精彩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文明一直朝着大一统方向前行,既有大一统时期,也有分裂时期。中国历史的大分裂时期主要有以下五次:

1、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统一结束;

2、东汉末年三国分裂时期至西晋统一为止;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至隋朝大统一结束;

4、唐朝末年开始的五代十国时期至宋朝大统一为止;

5、南宋与辽金朝对峙时期至元朝大统一为止。

【南北朝时期】 东晋~隋朝

北朝:前秦 --> 北魏 ---> 北周 --> 隋朝

南朝:东晋 --> 宋,齐,梁,陈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政权摇摇欲坠,民不聊生。以匈奴、鲜卑、羯[jié]、羌[qiāng]、氐[dī]为代表,还有丁零、铁弗、卢水胡、九大石胡等部落入侵中原。

北方汉族几乎被胡人灭族,中原的人口由原先的1600万人直接锐减至400万人,一个地区的住户可以说是十室九空,社会陷入停滞,尸骨遍野!

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西晋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江苏南京)为都城,在相对安宁的江南建立晋朝,史称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东晋在南方,一共维持了104年,期间有11位皇帝在位,其中10个是傀儡,包括开国皇帝司马睿。

东晋初年,为立足江南,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者一面加强内部团结,一面实行休养生息,安抚南迁流民,社会安定。东晋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税赋沉重。统治者为了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大肆征兵,导致农民起义,东晋统治名存实亡。420年,掌握实权的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建国号宋,东晋灭亡。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过十几个民族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十六国主要由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等少数民族建立,以及汉人建立的2个小政权。

第一,5个凉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

第二,4个燕国: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第三,3个秦国:前秦、后秦、西秦。

第四,2个赵国:前赵(汉赵)、后赵。

第五,大夏和成汉。

除了这16个割据政权以外,其实北方还有一系列其他的政权。诸如冉魏、吐谷浑、仇池、代国、西燕、段齐等等。所以说至少有20多个割据政权。

东晋建立后不忘北伐收复失地。出现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包括祖逖、桓温、谢玄等。

祖逖(闻鸡起舞)率领亲族、邻里数百家南迁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被司马睿任命为军咨祭酒。祖逖向司马睿提出北伐要求,司马睿当时正忙于筹建政权,无暇顾及北伐之事,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拨给1500人的粮饷和3000匹布,令其自行招募兵士,北进中原。

祖逖联络黄河以南的坞壁主,共同进击后赵石勒(在张宾的辅佐下,石勒立足于河北稳扎稳打,灭了幽州的王浚,和刘曜一起平定了汉赵的内乱瓜分了汉赵的遗产,成功建立了后赵政权)。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许多地方,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并迫使后赵石勒“不敢窥兵河南”。

正当祖逖大力劝课农桑,练兵积谷,准备继续向北推进时,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晋元帝司马睿为防范祖逖功高难制,任命南方大族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出镇合肥,将祖逖置于他的控制之下。祖逖痛感壮志难酬,同时预料到内乱必起,北伐成功无望,遂忧愤成疾,321发病而死。后来,祖逖收复的地方又被石勒攻占,北伐成果丧失殆尽。

桓温出身谯国桓氏,姿貌伟岸,豪爽大度。迎娶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桓温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东晋前期最能打的统帅,其手下也涌现出了桓冲、桓玄、邓遐、朱序等能战将才。346年桓温平定巴蜀的成汉政权,声名大振。掌权期间,抑制朋党,改善吏治,重视民间疾苦,改善教育。东晋进行的历次北伐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桓温的三次北伐,北伐战绩不佳,败北于苻健、慕容垂,在声望受损后。

桓温

晚年桓温对东晋王朝一直虎视眈眈,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但是篡位一事长期犹豫不决。某日,桓温躺在床上跟亲信们聊天,忽然间又想到此事,不禁感慨着对他们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转眼间就会消失,如果就一直这么默默无闻苟且下去,死后必定会被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取笑的。”

桓温见亲信们全都不敢搭腔,心中大为不爽,于是霍然间抚枕而起,以一种毅然决绝的口吻说道:“大丈夫横行人世间,如果做不到流芳百世,那就让他遗臭万年吧!”,373年七月,桓温病逝。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

桓温去世,桓氏家族的势力向西收缩,东晋朝廷里,主持政务的,就是谢安

谢安

谢安从小才思敏捷,受到很多名士的赞扬,认为谢安一定会成为栋梁之臣的。

但是谢安却无心做官,喜欢清谈,年纪轻轻不去当朝廷安排的官,却在会稽山隐居,和王羲之等人天天玩琴诗书画,有时教教子侄文化,这雅兴真的不浅。

桓温死了,皇帝年少,谢安慢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辅政大臣了。

谢安有能力,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大野心。谢安将负责的朝野内外,协调得井井有条,影响力与日俱增。

小皇帝司马曜,对谢安也是尊崇有加,允许带甲上朝。

公元377年,前秦发展得不错。基于对手的壮大,谢安将北方军事防线调整了又调整,还举贤不避亲,将侄子谢玄(388年病逝。46岁)授予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如此,长江下游的军事重任都压到了谢玄头上。

东晋时,谢石(谢安之弟)、谢玄打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苻坚通过武力征服,统一了北方。其后,他便急于进攻东晋,以图吞并江南,一统天下。

符坚却固执己见,自以为“有众百万,资杖如山”,“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灭掉晋国,轻而易举,指日可待。

晋孝武帝司马曜励精图治,执掌朝权的大族人物谢安继续实行以"和靖"求"安定"的施政方针,内部出现稳定的政治局面。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上呈现“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房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

在军事方面,谢安命侄谢玄在京口招募流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北府兵”,皆为“劲勇”之士,主要将领刘牢之等均以“骁勇”闻名于世,是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部队。

383年七月,符坚下诏,令民每十丁出一人充军。八月,符坚以符融为前锋都督,指挥慕容垂等率领步骑25万先行,自己随后继发。前秦大军有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

秦军紧靠肥水西岸布阵,与晋军隔水相持。晋军前锋都督谢玄要求秦军略向后移,以便晋军渡水到西岸交战。苻坚打算趁晋军半渡淝水时,发动突然袭击,遂不顾将领们的劝阻,断然命令部队后撤。结果秦军顿时陷入混乱,一退不可复止。

谢玄率领晋军渡水,冲杀过来,苻融想要阻拦退兵,却因马倒而被晋军所杀。这时,朱序又乘机在阵后大呼:“秦军败矣!”不明真相的秦军将士四散奔逃,一发不可收拾。在晋军的猛烈追击下,秦军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不计其数。苻坚为流矢所伤,只带少数人马退回淮北,到达洛阳后,收集残部,仅有十余万人。

东晋大胜前秦的消息传到建康时,谢安正在下棋,看完捷报,继续下棋。客人问:“怎么了?”谢安淡淡地说道:“孩儿们胜利了!” 这个下棋的客人直接被震撼了!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意思:说赢了,不要太高兴;输了,也不要太气馁。心有大志但在表面却很平凡的人,可以封上将军。这句就是对谢安在大战降临临危不惧的赞扬。

前秦本来已经统一了北方,淝水之战被东晋打败。分裂成了后秦、后凉、后燕、北魏、西燕等政权。后秦由于内部统治问题,分裂出了一个大夏。结果东晋灭了后秦,大夏接管了前秦的地盘,结果大夏又被北魏给灭了。

公元404年,刘裕(东晋北府兵将领)平定桓玄(桓温6个儿子中最小的。在叔叔桓冲的关爱下世袭爵位,长大后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大权。403年冬,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80多天政权)之乱后牢牢地掌握了东晋政权。

刘裕通过发动北伐使自己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417年九月,刘裕灭亡后秦,占领关中,并打算以关中作基地继续进行北伐。刘穆之(刘裕最重要的谋士)死后,刘裕闻讯后,感到震惊和悲痛,感到自己根本之地已空虚无靠,于是决意起行返回建康,只留下了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带兵驻守长安。几个月后长安便被胡夏政权攻陷。

420年,晋恭帝被迫让位,刘裕即位称帝,建立了南朝刘宋政权,刘裕就是宋武帝。

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带领下,北魏陆续灭掉了北燕、大夏、北凉等政权。北魏在公元439年,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自此南北朝正式进入南北对峙的状态。

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成了西魏和东魏,北魏共计149年历史。

北方先后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史称为“北朝”。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周,公元557年成立,公元581年灭亡,国祚24年。虽说只有24年时间,可人家兵强马壮,灭了北齐王朝,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周武帝死后,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中。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南朝相继有 刘宋、萧齐、萧梁、南陈等4个政权。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 宋临川王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强盛。589年,他派杨广灭陈,统一南北。

杨坚

【五代十国时期】 唐宋之间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成为五代十国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在此之后中原地区先后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因此合称五代。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与中原五代并立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

五代十国

平定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仍运作了150年左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史之乱并不是李唐王朝凭借自身力量镇压下去的。

安禄山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安庆绪又死于史思明之手,史思明死于儿子史朝义之手,最后叛军的主要将领又叛变了史朝义。所以安史之乱的被平定其实只是镇压了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而原属叛军系统的河北藩镇势力并未受到打击,相反李唐王朝为拉拢他们打击以史朝义为核心的势力还进一步封官许愿,这就使河北藩镇的权势实际上得以进一步膨胀。

公元884年六月黄巢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唐朝的统治根基已完全动摇。唐朝朝廷军事支柱神策军(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而作为经济支柱的江南赋税也指望不上了,因为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唐朝不得不授权地方藩镇自行募兵,包括:

李昌符据凤翔

王重荣据蒲、陕

诸葛爽据河阳、洛阳

孟立方据邢、洺

李克用据太原、上党

朱温据汴、滑

秦宗权据许、蔡

时溥据徐、泗

朱宣据郓、齐、曹、濮,等等。在大唐疆土上一时间出现无数个割据一方的小朝廷。数年后王建入川与西川节度使陈敬暄争夺地盘并阻断剑阁(今四川剑门),至此巴蜀及其南方的岭南也脱离朝廷的管辖。

这时大唐天子已沦落到和昔日的东周天子一样要看诸侯的脸色行事的地步,可以说这时的李唐皇室已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接下来轮到各路藩镇势力轮番登场表演了。首先登台表演的是一对宿敌:朱温 和 李克用。朱温本是砀山一介无业游民,却打小自命不凡,黄巢起义时他追随黄巢起兵,一步步晋升为大将。李克用出自突厥沙陀部族,他们家本姓朱邪。

朱温

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朱温从黄巢阵营转投李唐阵营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在中原之地与李克用、时溥等一起镇压黄巢,并招降黄巢余部。黄巢死后,朱温进一步以汴州为基地,扩张领土。此后,朱温先后击败秦宗权、朱宣、朱瑾等。在关中地区,朱温与李克用、李茂贞等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朱温还取得了对河北三镇的控制。904年朱温为控制朝政,取得对唐廷的完全掌握,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诛杀宦官及朝臣,造成“白马之祸”。

公元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代皇帝唐哀帝李柷“禅位”,至此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覆灭。朱温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作为朱温的老对头则继续使用唐年号。908年正月,53岁的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

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后其养子李从珂取得了帝位,身为李嗣源旧部兼女婿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因手握重权引起了李从珂的猜忌。936年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并且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大契丹国皇帝耶律德光支援自己攻打李从珂,于是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南下支援石敬瑭,石敬瑭因此得以建立后晋王朝,后唐灭亡。

石敬瑭 和 耶律德光

李昪于公元937年在江南地区建立南唐,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唐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史料记载,南唐后主李煜 “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即牙齿重叠,一个眼睛里还有两个瞳孔。

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

李煜

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宋太祖赵匡胤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号称“千古词帝”,总共传世69首左右。

公元978年七夕之夜,因词作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触怒宋太宗赵光义,在李煜生日宴上,被御赐含有“牵机药”的毒酒(全身躁动、抽搐痉挛、腰背反折而导致身体严重变形)。史载饮下毒酒之后,李煜当即口鼻流血,汗流如注,身体扭曲抽搐,直至头足相就,家眷亲朋眼见其狰狞恐怖之状,纷纷掩面啜泣而又无可奈何。

虞美人

相见欢

944年后晋石敬瑭去世,儿子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并于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后晋灭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947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

947年四月,因民间汉人武装反抗此起彼伏,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耶律德光被迫引军北返,最后在河北栾城病逝。辽军北撤后石敬瑭的旧部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948年刘知远第二子刘承佑嗣位,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郭威将叛乱平息下去,然而却引起了刘承佑的猜忌。

950年冬郭威发兵攻入开封,推翻后汉。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由于郭威自己的孩子都已被刘承佑杀死,于是收养外侄柴荣立为皇储并为其改名为郭荣。954年郭威驾崩,郭荣继位为帝。

郭荣大破后蜀,使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三征南唐,夺取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北伐辽国,收复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十七县。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的郭荣却因患病而被迫撤军。959年六月十九日因病班师回到汴京的郭荣驾崩,7岁的嗣子郭宗训柩前即位。就在郭宗训继位转过年来的春节北汉和辽国再度联军入侵。

实际执掌后周军政大权的太后和宰相商议后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军出征,可当赵匡胤率军行至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的陈桥驿时众军将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了赵匡胤身上,以此宣布拥戴赵匡胤称帝。

赵匡胤

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无力抵抗的北汉只得向辽国求救。辽军试图从如今的北京和大同两个方向驰援北汉。

赵光义也赶到城下并下令掘汾水灌城。北汉不得不投降。至此割据一方的“十国”已全部被消灭。赵光义想趁灭北汉的余威从辽国手中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亲率15万大军包围了幽州城,然而赵光义却在此战中于城东南的高梁河败于6万辽军之手。高粱河战败后宋朝实际上已失去了收复整个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机。赵光义本人在此战中负伤,多年后死于伤口恶化感染。高梁河之败后不甘心的赵光义于公元986年再次大举北伐,结果此战导致宋朝名将杨业殉国。(杨家将演义故事原型)

辽、宋、西夏、金时期 (辽 --》北宋--》西夏--》金--》南宋-->元)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他就是辽太祖。契丹人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耶律德光在位时期,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

944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于是上表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随即发兵攻打后晋并于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开封。随着后晋王朝的灭亡,契丹得以控制了大部分中原地区。当年二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

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辽亡以后,金军南下攻宋。1127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 靖康之难。

1044年订立和议,从此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227年,蒙古灭西夏。

1141年,金与南宋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确定下来。后来,宋金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但金始终不能灭亡南宋,双方力量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后来,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1234年,蒙古灭金。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