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茂林之家 2024-01-06 发布于湖南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1816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

母亲去世后,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都被送进寄宿学校,她们在学校吃不饱,穿不暖,不仅要做沉重乏味的宗教祈祷,还要接受粗暴冷酷的教育,使得一个个孩子都病恹恹的。

1825年,一场伤寒使全校85个学生病倒了45个,还让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肺病,勃朗特姐妹也因为肺病被送回家,过上了与荒原、沼地、山丘、田野为伴的日子。

姐妹几个都爱好文学,以文字为戏,自写自画,自编自读手抄刊物,在心里埋下了当作家的种子。

那时候,女人的归宿就是找一个好的丈夫,妻凭夫贵,大多数女人,都以嫁一个好丈夫为荣,用丈夫的钱装扮自己。

然而,勃朗特却不愿意这样度过一生,她不断寻求独立谋生的道路,为的就是保证灵魂是站着的。

最后,她打算当一个前途未卜的作家,二十岁时,她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一个有名诗人,希望能得到指点和提携,但得到的却是羞辱,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文学不是女人的事业。

但勃朗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1847年,小说《简爱》出版,吸引了无数人。

这本小说讲了一个独立的女性简爱,她用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

一个人活得硬气与否,真的和物质没有多大关系。

时至今日,有些人物质很丰富,可是却活得很憋屈,甚至有些人为了物质,摧眉折腰。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1

漂亮的衣物,可以让人看起来是美好的。

然而,若没有丰满的内心,一旦走进低谷,他们的龌龊和卑微也就没法掩饰了。

梭罗说,呆头鹅再怎么打扮,也还是呆头鹅。

所以,一个人身上最迷人的地方,无疑是他努力活成自己,而不是努力压抑自己,活成外界喜欢的样子。

简爱命途坎坷,从小父母双亡,被里德舅舅收养,里德舅舅去世后,简爱跟舅妈和表兄妹们生活在一起。

虽然说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舅妈一家,都不喜欢简爱,她告诉简爱,除非简爱变成她希望看到的样子,脾气随和、活泼可爱,因为舅妈不喜欢寻根究底的人,她喜欢听话的孩子,更喜欢会讨好的孩子。

所以她粗鲁地说:

除非会说中听的话,否则就闭嘴吧。

在家里,简爱被孤立起来,让她干活,又不给她买玩具,但简爱也有自己的爱好,她爬到窗上躲着读书,她觉得这样也很好。

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美好,也容易被表兄妹打破了,他们不准她看书,还欺负她,但舅妈对此,完全装聋作哑。

“你没资格拿我们家的书,你是个靠人养活的。”

许多时候,因为简爱跟舅妈顶嘴,就要遭到表哥的毒打,总之,在这个家里,被欺负成了常态,年仅十岁的简爱,打不过表兄,便只能忍着。

有一天,简爱忍无可忍,她被打得头破血流,终于还手了,却也因此遭到更可怕的惩罚。

她被关进“红房子”,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简爱哭着、求着,但舅妈无动于衷,简爱直接被吓晕过去。

总之,她寄人篱下,又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而被瞧不起。

有时候,人的底气确实是物质给的,但我们若因此觉得,没有物质,就没法活得硬气,那就错得很离谱。

要有物质没错,但若为了物质,让自己低声下气,摧眉折腰,那或许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2

简爱没有物质,她寄人篱下,但她小小年纪,就知道反抗,她知道不能任人欺负,不能把被欺负当成习惯。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因此而讨好别人,宁愿身体受苦,也要让灵魂站着。

做孩子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勇气。

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他不知道自己和少爷有什么不同,他跟鲁迅一起玩,两人开开心心,小时候的闰土,不理解父亲的卑躬屈膝,他甚至有些看不起父亲。

然而,很多年后,闰土长大了,成了几个孩子的父亲,他自己也弯腰叫鲁迅老爷,有生活所迫,有物质的原因,但也有奴性的成分,在长时间的生活里,他已经习惯了作为“奴才”而存在。

曾经,他的灵魂还是站着的,后来,他的灵魂却因为物质跪下了。

在舅妈家,简爱被孤立后,她没有讨好他人。别人不和她玩,她就自己玩,自己看书,人家欺负她,她就反抗。

在简爱被关进红房子的时候,家里的佣人还警告她:

你要尽量学得能干和讨人喜欢,那样说不定还能在这儿待下去。

可是简爱觉得,她跟舅妈家的一切,完全不协调,待在这里,对大家都是折磨,她想要离开。

后来,有机会离开舅妈家,前往孤儿院,简爱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但舅妈在老师面前说了简爱很多坏话,说她是个坏孩子,说谎成性,这让简爱在学校里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因为老师觉得,简爱有一颗不纯洁的心,应该祈求上天换一颗。

学校的生活很苦,很枯燥,就是一种粗暴僵硬的教育,简爱在这里吃不好睡不好,但她在这里认识了朋友海伦,她们相谈甚欢,海伦告诉她:

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将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我们在世上,人人都有一身罪过。

在这世上,我们是谁,只有我们自己说了才算,外在的物质也好,他人的眼光也罢,都不是真实的我们。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3

简爱被罚,海伦也没有抛弃她,她问海伦:

你干嘛还要跟一个人人都相信是撒谎者的姑娘待在一起?

海伦告诉简爱:

即使世上的人都恨你,相信你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海伦说得没错,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事情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在一个好心老师的帮助下,简爱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老师告诉她:

我们会照你自己证明的来看你。

确实,人是什么样,永远不是别人说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

后来,一场疾病,夺走了海伦的生命。

而简爱努力学习,成了一个才艺双全的女子,六年的努力学习,使她成了学校的教师,但她决定,要出去看看,因为真正的世界很广阔,两年后,她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她决定走出去,不让工作成为束缚自己自由的东西。

尽管那时候,家庭教师是一份让人瞧不起的工作,吃力不讨好,夏洛蒂·勃朗特做过家庭教师,她深有感触地说:

“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简爱也很忐忑,她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一个什么样的雇主,但她决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若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绝不忍着,如果雇主不好相处,那就不相处。

就这样,十八岁的简爱,成了桑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

很多人因为担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连离开的勇气都没有,他们的工作虽然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但同时也将他们束缚住,使他们成了工作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

是强力创造了最初的奴隶,又是奴隶的怯懦使他们永世为奴。

使奴隶永远是奴隶的,就是他们的不反抗,就是他们的忍受,就是他们在心里把自己当成了奴隶。

就像清朝灭亡之初,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统治者没了,但人们还是“自觉为奴”,见到达官贵人还是忍不住膝盖发软。

恰如今天,很多人见到有权有势的人,还是会弯了腰,低了眉。

但你如果要想别人把你当人看,你首先就要自己把自己当人。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4

雇主罗切斯特,确实“不好相处”,但简爱不卑不亢,她做自己该做的事,对于罗切斯特的无礼,也针锋相对。

她不讨好罗切斯特,也不讨好任何人。

在她的教导下,学生有了进步,她觉得这才是对她最好的赞美。

然而,罗切斯特见惯了阿谀奉承的人,对这个不卑不亢做自己的姑娘,反而另眼相待。

而简爱也对这位雇主产生了感情,但她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自己最宝贵的感情,浪费在不需要的人和瞧不起这份感情的人身上。

人生来这个世界,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没有谁比谁高贵,就像有句话说的,除了上帝,没有任何人能让你感到自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只有站着的灵魂,才能好好和另一个站着的灵魂对话,只有抬起来的脑袋,才能看见天空,你要是低头,看见的都是生命的阴影。

简爱对自己的尊重,也让她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一个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人,就算他有了很多东西,他的灵魂也比别人更低,一个人是否能活得硬气,根源就在他自己,而不是任何外在的东西。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5

每个人都渴望找到灵魂的另一半,可是在渴望的时候,我们最应该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没有灵魂,若是自己都没有灵魂,又怎么能够找到灵魂伴侣呢?

而简爱,恰恰就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罗切斯特有钱、有地位,想嫁给他的人当然也很多,但很多人不是嫁给爱情,而是嫁给物质。

简爱贫穷,弱小,相貌平庸,而且皮肤也不好。但罗切斯特喜欢她,因为她有一个站着的灵魂。

当然,简爱也爱上了罗切斯特,当罗切斯特向她表白的时候,她幸福得像做梦一样。

罗切斯特打算给她珠宝,给她华贵的衣物,他说:

“我一定要亲手给你戴上,我要让所有人都承认,你是个美人,我要让你穿上缎子和花边衣服,戴上无价的面纱。”

可简爱全都拒绝了,她说:那我就不是简爱了。

她不是物质可以打发的女子,物质收买不了她的灵魂,贵重的珠宝和漂亮衣服征服不了她的心,尽管现在她穿的朴素,但她的心,华丽又丰富。

她要保证灵魂的独立,想要自力更生,而不是成为别人的花瓶和附庸。

所以那些贵重的礼物和漂亮的衣服,她不会接受,除非在确信自己有理由接受的时候。

她活得很硬气,哪怕她什么都没有。

梭罗说:

灵魂需要的东西,都不是用钱买来的。

物质只能装扮人的外表,但装扮不了人的内心,金钱只能买来外在的东西,却买不来内在的力量。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6

简爱和罗切斯特相爱,两人也顺利走到了谈婚论嫁的一步。

可惜,结婚前夕,简爱却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并且妻子尚在人世,简爱决定离开,尽管她爱罗切斯特,尽管离开让她痛苦不堪。

面对罗切斯特的挽留,她说:

我劝你活着不犯罪,希望你死时心安理得。

她还说: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单,越无亲无故,越无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就像曾经有一次,罗切斯特耍她,开她的玩笑,她生气地说: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然而,离开就是受苦,她要承受心灵的折磨,离开后,简爱找不到工作,没有钱,差点饿死,最后要不是一个好心的神甫救了她,她估计就病死街头。

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候是很苦的,简爱也觉得,她坚持自己的原则,活在自尊自重之中,可是她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痛苦,她要是能随波逐流,那她就能和罗切斯特结婚,就不必如此辛苦。

然而,真正能让一个人灵魂站着的,恰恰就是这些。

每个活着的人,都要努力工作,才能好好活着,在这个层面上,能随波逐流的人,真的会比较舒服,他们更容易获得物质的成功。

简爱决定让自己的灵魂站着,为此,她宁愿受苦。

所以,一个人站着活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不是美貌,也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颗有力量的心灵。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7

契诃夫年轻的时候,弟弟给他写信,信里有一句'你的微不足道的弟弟’,者本来只是一句谦虚的话,可是契诃夫却告诉弟弟说:

又不是面对上帝,你无需承认自己的微不足道。

人,都是上天的造物,没有谁比谁高贵,有些人或许比较幸运,生来就有钱,有些人努力一辈子,除了生活,也没有剩下什么。

然而,太阳照着富人,也照着穷人。

物质给不了人站着的灵魂,可是上帝在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设定了的灵魂的平等和自由。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活着,并且让自己活好,这就是很棒的事情,就是自己为自己负责。

作家老舍小时候,家里很穷,过年也吃不上肉,看到邻居杀猪过年,吃鲜肉饺子,他便问母亲:

妈,是一个肉丸的饺子好吃,还是咱家的菜饺子好吃?”

母亲告诉他:

“用自己挣来的钱买面、割肉,饺子是自己捏的,就好吃,就吃得香,吃得硬气。”

简爱流落街头,沦为乞丐,但这就是她的选择,她必须为此负责。

萨特有一种观点,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我觉得,当一个人完全为自己的生活和灵魂负责的时候,这就是我们能活得硬气的前提。

就像音乐巨人贝多芬说的:

人啊,你当自助。

而《简爱》却告诉我们:

内心的自由和平等,才是人真正的深入骨髓的财富,更是一个人活得硬气的最大的底气。

重读《简爱》,我发现人“活得硬气”的底气,从来不是物质能给的

08

什么是活得硬气?

是我们保有独立的人格,保有自由的精神,有随时离开的勇气,有随时开始的能力,能保持做人的尊严,不必阿谀奉承,不必对谁曲意逢迎。

那是灵魂在要求自己,要永远站着。

灵魂一旦倒下了,人就真的倒下了。

因为没有一个站着的灵魂,一个人不管拥有什么,他都跪着了。

木心有一段人生至暗的时刻,他被批斗,工作就是掏粪、收垃圾,他干着最脏最累的活,灵魂和肉体都受尽折磨,但回到家里,他就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我觉得,这就是因为他的灵魂,始终不曾屈服。

木心说过一句话: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个时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废在俗套的生活里。”

夏洛蒂·勃朗特克服了她的时代,简爱克服了她的时代。

我们,或许也需要克服我们的时代,从时代的主流价值观的要求里,活出自己。

文|不有趣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